秀才跳河

作者:陸真
font print 人氣: 37
【字號】    
   標籤: tags: ,

清代,婺源(今屬江西)有位姓江的秀才,名永,字慎修。他有異能奇術,會製造奇特的器具。

有一回,他拿來一個豬膀胱,將裡面放一些大豆,再向膀胱內吹氣,然後把口束緊,大豆就飄浮在豬膀胱的正中間。這樣,他就更加相信地球像雞蛋黃的學說了。

有人希望當他徒弟,他就讓徒弟對著豬膀胱,坐著看七天,如果不厭倦就答應收他為徒。

他在家種地耕田,全都使用自製的木牛;進城趕集也騎一頭木驢。這木牛木驢不吃草、不鳴叫,又聽秀才的使喚。人們把他的木牛和木驢當成怪物看待,秀才笑著說:「這是諸葛孔明曾經用過的方法,不過裡面安裝著機關罷了,不是怪物。」

他還弄來一個竹筒,中間用玻璃當蓋子,有鑰匙打開它;打開後,就朝裡面說上數千字的語言,說完了馬上合好蓋子。在千里之內,只要打開筒蓋側耳傾聽,那聲音還清清楚楚,就像當面說話一樣。假如超過了千里的路程,那聲音也就慢慢地消散,保存不完全了。

有一天,秀才忽然自己跳進水中,鄉親們驚慌失措,趕快去救他。當他的身軀還只淹沒一半時,鄉親們就把他撈救起來了。

他被救以後非常悔恨的說:「我現在明白了,個人的災難是逃不掉的,你就是想替他去死,神也不允許。我兩個兒子到外地漫遊,我算定今天未時三刻,命裡注 定,他們會一起在洞庭湖淹死。我想用我這老朽的軀體,跳進水裡代替他們死。但是,眼下諸位救活了我,那一定沒有人能夠救我兩個兒子了。這是天意安排,天意難違呀!」

不到過半個月,果然收到秀才的兩個兒子遇難的不幸消息。

(事據清代袁枚《子不語》)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書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代綠營兵軍中就有游擊將軍一職,秩從三品,位次參將。這位呂姓游擊將軍是山東人,相貌魁梧,只是缺了左耳.........
  • 或許在眾目睽睽之下,很多人會沒有貪念,或者至少會被抑制;但是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能做到不欺心最是難能可貴。
  • 神目如電,即使一件小的過錯,都會被記錄在案,遭受懲罰,更何況犯了大錯的報應,那就難以想像了。
  • 玄宗時的御史大夫魏方進,有一個15歲的弟弟不會講話,總是鼻涕唾沫滿身,兄弟親戚們都把他看作傻子不撫養他。只有他的一個姐姐可憐他供給他衣食,讓僕人為他清洗沐浴,毫無倦色。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