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左耳的游擊將軍

作者:蒂子
font print 人氣: 107
【字號】    
   標籤: tags:

清朝有位姓呂的游擊將軍,游擊將軍是古代的一個軍職名稱,清代綠營兵軍中就有游擊將軍一職,秩從三品,位次參將。這位呂姓游擊將軍是山東人,相貌魁梧,只是缺了左耳。

有人曾笑問他左耳為何殘缺,他起初笑而不答,後來和同僚們漸漸熟悉之後,才說出他的故事。

他少年時,曾遇到一個會算命的術士,術士給他算過之後的批語是:「必須有缺始登貴,三品堂堂虎豹居。」他當時聽了付之一笑,並不相信。成年後,家中漸漸貧窮,最後生計也無著落。他憑著一身過人的氣力,加入了一個強盜團伙,靠打劫為生。

一天,他們發現一個少年帶著十幾個隨從,坐著十幾輛裝滿貨物的大車投宿到一家偏遠的客棧中,他們謀劃搶劫這一批人的財物。晚上呂某和其他的強盜共二、三十人,手持利器闖入客棧,直奔客房搶劫。

他們看見此時那少年所住的房間裡,點著明亮的蠟燭仿如白晝一般。少年見他們闖入後,便手提雙劍開始在燈下舞劍。他們只見少年的雙劍快得無法形容,舞動起來之後,便如一團雪白的光球,完全看不到光球中的少年。

大家知道遇到高手了,但依然自恃人多勢眾並不後退離開,還想要較量一下。片刻之後,他們忽然有的髮辮掉落了,有的則掉落了一根手指,他們幾十人每人都被削掉了一塊肉,呂某則是被削掉了左耳。

這一切都似乎只發生在一瞬間,他們所有人都沒有看到少年的劍鋒是如何削過來的。他們頓時知道少年要想殺他們易如反掌,立刻就作鳥獸散逃走了。

呂某經此一事後,痛定思痛,決心再也不幹搶劫的勾當了。不久,他投入軍營,憑著一身力氣勇猛,逐漸提升,最後被保舉為游擊將軍。

此時,他才意識到年少時術士說的「必須有缺始登貴,三品堂堂虎豹居」一句竟完全應驗了。他的左耳不被那少年削掉,他還真不會投軍走正道,而他的游擊將軍一職在清朝正好是三品武職。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宋孝宗淳熙末年,浙漕京尹潘景矽與老人交往。潘家種有一株紫木樨,花葉繁茂,煞是喜人。及至盛夏,正是天下一片蔥郁之時,這株紫木樨卻日見槁枯。潘景矽見花葉凋零,心中為之不悅,又恐是什麼不祥之兆,竟終日圍著這株紫木樨嘆息起來。
  • 宰相宋璟的孫子宋沇對音律學很有造詣,唐德宗貞元年間,宋沇進獻樂書二卷,唐德宗讀後十分讚賞,又得知宋沇即是宋璟的孫子,於是詔見宋沇進宮。德宗與宋沇兩人對面而坐,談論音律談得非常高興。
  • 幾頭馿被圈養在圍欄裡,怎麼也出不來。可是有一頭馿竟然用嘴將欄杆搬開,很從容地出來了。
  • 古人都很重視誓言,所以丈夫聽接生婆發了這樣的毒誓,就不再懷疑她了,反而懷疑.....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