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预测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積財不積德 到頭一場空

作者:雲兒
font print 人氣: 769
【字號】    
   標籤: tags:

周聖章,丹陽縣黃堰橋人,家境本來小康。乾隆某年,麥子大豐收,大麥每石才二百錢。周聖章有百畝麥田,收成又比他人好,收穫了很多麥子;當年周聖章又連續籌到幾筆錢,全部用來買麥子,一共囤積了將近四千石麥子。

到了第二年大歉收,春秋兩季都顆粒無收,米麥價格都很昂貴,周聖章還是閉門不賣。等到冬天運河水淺時,商販無法通航,連麥種都吃光了,這時只有周聖章有囤積的麥子。

於是附近居民都來找周聖章買麥子,周聖章開始還不答應,等別人再三乞求,才允許一畝田換一石麥子,麥子裡還要摻糠秕。周聖章就這樣用四千石麥子換來滿滿一箱子田契,得田五千畝。周聖章本來就節儉吝嗇,又善於聚斂,不幾年就田產過萬畝,金錢堆積如山。

可周聖章就是生不出兒子,他百般祈禱到晚年才得一子,因為是他六十八歲所生,就取名叫六八。周六八不到十歲,周聖章就到壽了。周六八長大後,視金錢如糞土,每次出門一定帶很多銀子,花光了才回家。有時實在花不盡,周六八就把銀子擲進路邊田裡。

(Fotolia)

當時推行社倉法,選一戶鄉里殷實人家當社正,差事落到周六八頭上。鄉里人欺負他稚嫩軟弱,凡是從社倉借米的人都是有借無還,周六八每年賠償倉糧無數。周六八又生性好賭,一擲千金,因此家道日益衰落,只好賣產度日。

周六八賣產時,田契來不及寫,竟刻板印刷,偌大家產一下子就被敗光賣盡。到周六八死時,他家已經沒有一間屋、一畝田。

汪道鼎說:「我父親擔任丹陽縣主簿時,周六八兒子窮困潦倒,在充當門衛糊口。至今丹陽縣人罵別人是敗家子,一定罵他是周六八。」

福分由德而來,祖上不給子孫積德,無福受用的子孫就會敗家。惡有惡報,欺負人者,他的下半輩子或來世,或他的後代也會遭到被別人欺負的報應。因此,一個人為了錢出賣良心,對自己又有甚麼真正的益處呢?

(根據清代汪道鼎《坐花志果果報錄》)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朝時廣東有個書生魏某,考中進士後授湖廣江陵府推官。赴任時,途經聖壽寺,他來到寺門前,見一老僧帶十幾個僧人相迎。
  • 朝的宋必達,在順治八年,擔任江西寧都知縣。此縣土地貧瘠,百姓貧窮,清泰、懷德兩個鄉的百姓大多遷徙。宋必達請求盡免賦稅,來休養生息。
  • 上天網開一面,不認同某甲的人竟沒有被殃及池魚;上天同惡必懲,認同某甲的人竟被等同於一丘之貉。大難來臨時,人是被赦免還是不被赦免,都看其人自己的選擇,上天的心是多麼包容啊!」
  • 笑話人人愛,古人和今人說的笑話可有合拍之處,或是笑點異曲同工?一起來看一則出自東漢邯鄲淳《笑林》的古代笑話:誰殺了陳佗?
  • 此章孔子深嘆世人不知所以為仁之方。為仁之方,主要在己心之好惡。己心真能好仁惡不仁,則當其好惡之一頃,而此心已達於仁矣,焉有力不足之患?常人雖知重仁道,而多自諉為力不足,此乃誤為仁道在外.不知即在己心之好惡。
  • 幽默風趣今人愛,古人也愛。以下是近兩千年前的笑話,出於邯鄲淳(約132—221,東漢末到三國時代)編輯的《笑林》。古人的笑談說了些什麼?晶瑩閃亮的光彩是什麼呢?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