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飢救溺 福澤綿長

作者:智真
font print 人氣: 396
【字號】    
   標籤: tags:

廣東鼎湖山慶雲寺的主持大慧長老,養氣悟道的工夫相當深厚,知道一些天機。他七十多歲時,仍然仙風道骨。雖然他精通醫術和相面,卻不隨便輕易表現。

當時,高要縣的縣令來到慶雲寺遊覽,隨行的有位姓劉的幕僚官,因為與大慧長老熟悉,知道他精於命理,便告訴縣令,縣令便請大慧長老為自己看相。大慧長老推辭不了,只好勉強答應縣令的請求。

他請縣令閒坐休息、心情放鬆,自己定神看過後,便告訴縣令說:「生靈操在手,積德能保壽。」縣令又問:「我的前途如何呢?」大慧長老微笑地說:「老衲愚昧,不敢預言您的前程。大德之人自有福澤。只要您能保持虔誠的仁愛心,便是縣民的大幸。」

縣令知道大慧長老不輕易暢談,又見他說話很含蓄,於是茗茶完畢後,便請劉幕僚官私下去探問玄機。

大慧長老坦白告訴劉幕僚官:「老衲觀看縣令的相,發現他臉上的光華和瑞氣已經消失了,呈現灰黑色的氣,他的壽命恐怕不出一年。幸好原來的氣色尚未退盡,表示:險中有救,命不該絕。

他身為百里的父母官,舉手投足,布施政令,關係著百姓的性命安危。如果他本著一念的善心,濟人助人,未嘗不可以造福萬民。所以老衲最後斷言他積德保壽,並不是空口亂說話啊!」

劉幕僚官一直點頭說:「是!」他不敢直接把話稟告縣令,只是委婉地告訴縣令:「老僧的意思是,尊縣在數個月內,必須做出一件拯救許多蒼生的善事,才可以增長壽元!」

不久,西潦一帶泛濫成災。洪水在一夜之間漲了數尺,淹沒了農田,接著又淹浸許多房屋。不少災民身溺水中,急聲呼救。縣令急忙趕到附近的高崗瞭望,驚心慘目,一時無法處理善後。

只見年壯而且勇敢的鄉民紛紛駕小船逃命,但是年紀較小的孩子嬰兒卻沒有援救,任他們在水中浮沉。見到這種情景,縣令突然下令:救起一位小孩的人,可以獲賞一兩銀子,多救多賞。

於是,有船的人家相繼出動拯救小孩,一共救了四百多位孩子。隨後縣令又開倉賑濟、安置災民,使很多百姓得以活命。

後來,縣令升任惠州的知府。當他路過羅浮山時,又會晤了大慧長老。大慧長老一看見他便說:「善心人終於得到報應,您的福澤以後綿長了。」

人生在世,壽夭貪富,雖說命中注定,但也可以靠行善積德來改運。所以說,心為一身之主,心善則命善,心惡則命惡,欲知吉凶禍福,但問自心便知。如有的人任意非為,種下罪根,雖本有福而終得凶災,難逃因果報應之理。

——轉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王書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俗語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居心太過歹毒,等於自找絕路」,這些有益的話,聽得進心中是有好處的。
  • 六十年代淮北平原出了一個神醫姓賈,他醫德高尚,醫術精湛,治病時常以因果教化人.....
  • 僧人因為一念,讓自己免遭殺戮,賊人也因此改過自新了......
  • 人能一心向善,遵循天理,濟人利人,才會有好的機遇和前程。天地神明鑑察,絲毫不爽。境由心造,境隨心轉,人的命運與禍福,都是取決於自己心念行為的結果,因為天道對於善惡的果報,必定是如影隨形!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