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與賊人

作者:清言
font print 人氣: 460
【字號】    
   標籤: tags: ,

從前,有一僧人在廟中修行頗為精進。當時盜賊肆虐,有一天晚上僧人夢到神告訴他說:「你明天就要死了,有個騎白馬的賊叫朱二,他與你前世有怨仇,你躲不過去了。」僧人在夢中哀求道:「念我今生多行善事,求您救護。」神說:「我不能救你,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了。」

第二天天亮,果然有賊人入山,賊人將廟中僧人抓來後,問他此地財物和女人的所在,並且威脅讓其帶領前去。

僧人一看賊人所騎的馬,果然是一匹白馬,隨即想起昨夜之夢,心想:我的罪業已經致死了,如果再領著你們去掠奪財物、淫人婦女,那我就是業上加業了。於是大聲對賊說:「我不領你去,你不是朱二嗎?我讓你殺我,只殺我一人就可以了。」

賊人聽了僧人一番話大吃一驚問:「你怎麼知道我的名字,你肯定是神僧了!」僧人於是將前夜之夢一五一十的告訴了賊人。

賊人聽後深有感悟,他將凶器扔到地上說:「怨怨相報何時窮盡啊!神說不救你,其實已經救你了。你不領我前去作惡,這已經是你自己救了自己啊!你我之間的所有怨仇現在就此化解了,這有什麼不可以呢?」隨即在神像面前跪拜再三,方才離去。

僧人因為一念之仁,在救了他人的同時,更救了自己免遭殺戮。賊人朱二尚有些悟性和善念,他領悟到「怨怨相報何時了」的道理,寬恕原諒他人,從而將這宿世怨仇善解,並且改惡向善,這全緣於神佛的慈悲點化。人真的信神敬佛時,神佛就會慈悲於人。

——轉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王書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要真正達到「天人合一」,就要通過修身養德來實現,....
  • 原有的,倒無了;原無的,倒有了。都有天理管著,不是由人盤算計較...
  • 俗語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居心太過歹毒,等於自找絕路」,這些有益的話,聽得進心中是有好處的。
  • 六十年代淮北平原出了一個神醫姓賈,他醫德高尚,醫術精湛,治病時常以因果教化人.....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