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醫

診斷精確 隋代名醫許智藏

作者:史然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

隋代時的名醫許智藏,高陽人。他的祖父許道幼,因母病而遍覽醫書,窮極醫理,漸成名醫。他告誡兒子:「身為人子,嘗膳視藥,不知方術,難道算孝嗎?」於是,將醫術傳授給子孫。

他的父親許景亦精醫理,官武陵王王府咨議參軍。智藏年少時就以醫術聞名,在南朝的陳國為官時,為散騎常侍。陳被滅,隋文帝任命他為員外散騎侍郎。

有一次,會秦王俊患病,隋文帝召見許智藏為他醫治。俊夜裡夢見其亡妃崔氏哭泣說:「本來相迎,卻聽說許智藏將至。他若到的話,當必相苦,為之奈何?」第二天夜裡,俊又夢見崔氏道:「妾得計矣,當入靈府中以避之。」等智藏到了,為俊把完脈後說:「疾病已入心,即當發癇,不可救了。」果然如智藏所言,數日後,俊病逝,隋文帝嘆之奇妙。

後來煬帝即位,智藏在朝中為官。煬帝每每有苦痛,就命令中使去智藏的住宅詢訪,或以輦車迎入殿,扶他登上御床。智藏每次用方,都藥到病除。卒於家,智藏年八十時,在家中逝去。

(出《北史》)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胤宗答道:「醫就是『意』呀!完全取決於人的思慮。而脈候又是極奧妙的,很難識別,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自古以來的名醫之所以是名醫,就是因為他們擅長診脈。」
  • 甄權隋唐年間醫學家,因為母親生病,與弟甄立言精究醫術、專習方書,遂為名醫。
  • 郭玉是廣漢雒縣(今四川省廣漢縣)的人。他在年輕時拜程高為師,學習醫方、診脈和陰陽脈象方面的醫技,以及考究、探求陰陽變化之理的技術。
  • 幽默風趣今人愛,古人也愛。以下是近兩千年前的笑話,出於邯鄲淳(約132—221,東漢末到三國時代)編輯的《笑林》。古人的笑談說了些什麼?晶瑩閃亮的光彩是什麼呢?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