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茶趣:蘇東坡竹符換水

作者:舒晴
font print 人氣: 851
【字號】    
   標籤: tags: ,

蘇東坡是宋代傑出的文學家、書法家,他一生愛茶,所以對品茶、烹茶、茶史都深有研究,在他的詩文中,也有許多膾炙人口的詠茶佳作流傳後世。

蘇東坡不僅寫作詩文非常講究,喝茶也一樣講究,因此蘇東坡飲茶有三絕,即盛水要用紫砂壺、茶葉要陽羨唐貢茶、水要金沙寺裡金沙泉的水,三者缺一不可。

其實紫砂壺、茶葉都好辦,就是金沙泉的水要經常去挑。因此,至今民間還流傳著蘇東坡調換水符的故事。

蘇東坡閒居蜀山時,家裡常常高朋滿座,大家一起品茶論詩、談天說地,十分開心。因為金沙寺裡的金沙泉水質清冽甘美,所以蘇東坡經常派小書僮前去金沙寺挑水。

蜀山離金沙寺有十多里遠,山道彎曲、上嶺下坡實在很辛苦。如果碰上颳風下雨、天寒地凍的日子,更是苦不堪言。日子一久,小書僮不免有些厭倦。

有一年夏天,蘇東坡家裡來了幾位朋友,想請他們喝茶,於是叫小書僮快去金沙泉挑水。由於時值盛夏,暑氣逼人,小書僮全身汗如雨下,腳步也越走越慢。就在離金沙泉還有四、五里時,小書僮感覺實在太累了,不想到金沙寺挑水。

他知道不遠處有條河,河水清澈見底,心想一樣澄淨的水,主人不可能喝得出來。於是就裝了兩桶水挑回來。不料,水挑回來後蘇東坡沏茶品嘗,馬上發覺味道不對,茶味沒有以前甘醇。

一追問,小書僮只得說出實情,蘇東坡聽後,心想天熱偷個懶也是情有可原,教訓他一番就算了。

之後,小書僮又犯了幾次,用其他的水挑來給蘇東坡烹茶。為了防止小書僮再犯,蘇東坡想了個辦法,他取來一節小竹管,一劈為二,再製作成兩種顏色不同的竹牌,叫水符,一個給小書僮,一個交給金沙寺的老方丈。

他親自到金沙寺與老方丈商量,要他幫忙監督小書僮,如果小書僮去挑水,必須和老方丈調換水符。這樣,是不是金沙泉的水,蘇東坡一看就知道了,不用等喝茶才知道。小書僮每次到金沙泉挑水,都得和方丈調換水符,再也不敢偷懶了。@*

責任編輯:謝秀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回文詩入了茶聯,成了回文茶聯,一言兩語、前啟後和就點出店家的「氣色」、特色,意蘊流長往復,令人難以忘懷。這一聯回文茶聯「滿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滿」,卻是讓人不堪回味!
  • 「三癸亭」在茶亭中最老,「三癸亭」乃顏魯公顏真卿特為「茶聖」陸羽所築....
  • 蕩山位於浙江省樂清市境內,盤曲數百里,風光靈秀被譽為「東南第一山」,又因絕頂有湖,蘆葦叢生如蕩,春雁南歸常宿於此而得名。雁蕩大龍湫為中國四大名瀑,瀑布自高處沖瀉而下,猶如萬馬奔騰,聲如奔雷,十分壯觀,「龍湫茶」即產於此。
  • 皮日休與陸龜蒙是在蘇州相識,兩人詩歌唱和,評茶鑑水,是一對很要的詩友與茶友,時人稱為「皮陸」,兩人以詩換茶有一段逸話.....
  • 在中國茶史上宋茶文化占有極重要位置,故而茶人輩出,在眾多茶人中,蔡襄是既懂製茶又精通品茶,更有茶學專著流傳後世的茶博士....
  • 人間四月天,清新雅逸,恰合茶天然的特性。飲茶除了得到感官的享受之外,還能讓我們靜心、寧神,有助於去除雜念,以茶悟道,提昇生活與生命的境界。不論你平日喝不喝茶,別錯過四月天與茶約會的好時機!俗語說「一兩黃金一兩茶」「一兩明前一兩金」,其實,愛好四月天的好茶不一定要花大金,本文要從文化的視野出發,講講四月天的茶知識,順及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茶。
  • 寶塔伴茶詩,唐詩一經典,!中唐隱士陸羽開啟了中華茶道,他透過實地調查研究寫下《茶經》,系統地介紹了茶道,包括怎麼造茶、煮茶、飲茶,怎麼運用茶具、茶器,也介紹了茶史、古人茶事、哪裡有好茶等等。陸羽《茶經》把藥用之茶轉入飲用之茶的文化,在中唐,茶道的藝術就蓬勃發展了。本文要介紹的這首元稹的寶塔詩《茶‧一言至七言詩》貼切地反映了唐代茶道的精緻內涵與精神境界以及茶道中的友誼。
  • 「白髮滄浪上,全忘是與非。」在水邊隱居的高人,經常親近自然,日常活動都能保持心態純淨。徐明義畫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義 提供)
    誰是古今「茶神」「茶聖」呢?愛好茶道之人都會想起陸羽(字鴻漸、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陸羽的足跡踏遍中國種茶名山和名泉,進行實地調查研究,並將所得結果作成了《茶經》傳世,開導後人茶文化的風尚流傳至今,並使得中華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經典。陸羽對茶的研究為何能脫穎而出留下千古的功業呢?陸羽是怎樣和茶結緣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經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響的一生。一起來探索陸羽的生命之《歌》!
  • 茶是中國人的傳統飲品,上古時代神農氏便使用茶來解毒。到了唐代,茶聖陸羽寫成《茶經》,將茶道文化推向成熟。或許是茶本身苦口卻香醇的味道天然就具備著哲思與禪機,茶與文人士大夫的關係尤為密切,故而在歷史上也留下了許多雅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