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茶趣:皮日休、陸龜蒙 以詩換茶

作者:舒晴
font print 人氣: 832
【字號】    
   標籤: tags: , ,

晚唐文人中,有兩個有名的茶人,一是皮日休,一是陸龜蒙。皮日休寫有《茶中雜詠》唱和詩各十首,內容包括《茶塢》、《茶人》、《茶筍》、《茶籯》、《茶舍》、 《茶竈》、《茶焙》、《茶鼎》、《茶甌》和《煮茶》等,對茶的史料、茶鄉風情、茶農疾苦、茶具和煮茶都有具體的描述,留下一份珍貴的茶葉文獻。

皮日休與陸龜蒙是在蘇州相識,兩人詩歌唱和,評茶鑑水,是一對很要的詩友與茶友,時人稱為「皮陸」。

有一年春天,二人相約結伴到浙江的顧渚山春遊,順便想品茗當地新茶的滋味。一個天氣炎熱的午後,他們來到一個小鎮,經過半日旅遊兩人早已口乾舌燥,所以看到街旁有家門口掛著大大茶字招牌的茶館,就快步走了進去。

茶館老闆是個六十多歲的老者,看起來和藹、有禮,他見皮、陸二人長相斯文,一看就是讀書人,又是外地口音,就非常開心地說︰「兩位客官,請問要喝什麼茶?」

皮日休回答說︰「有今春的新茶嗎?」老闆說︰「本店雖然不大,茶源卻廣,今春新茶種類繁多,有本地產的顧渚紫筍茶,也有外地的雁蕩毛峰茶、普陀佛茶、景寧惠明茶等,不知道兩位要喝哪種茶?」

皮日休微笑著說︰「我們不遠千里而來,當然要品嘗本地有名的顧渚紫筍茶。」老闆上上下下打量了他們一眼,接著似笑非笑地說︰「顧渚紫筍茶是進貢皇宮的佳茗,價格昂貴,不知道兩位客官是不是喝得起呀!」

一旁的陸龜蒙聽了就不高興了,他沒好口氣地對老闆說︰「您真瞧不起人!我們想喝就一定付得起茶資,您就快上顧渚紫筍茶吧!」

老闆一看客人生氣了連忙說︰「兩位客官有所不知,本店有個規定,凡是來飲茶者,該付銀兩就付銀兩,該吟詩的就吟詩而不須付銀兩。想必兩位都是讀書人,那就須先吟一首詩才有茶喝,否則就算出價再高也喝不到茶。」

皮日休與陸龜年覺得老闆說的話有趣,吟詩作賦對他們來說根本不是難事,所以皮日休就笑著對老闆說︰「這真有意思,既然要吟詩才有茶飲,就請出題吧!」

老闆見他們來興趣了心裡也開心,就說︰「兩位想喝顧渚紫筍茶,就以此茶為題作詩吧!」說罷,又叫茶童送來文房四寶。

皮日休嗜茶也深知茶農種茶、製茶的辛苦,所以不加思索就寫下了一首五言詩(《茶中雜詠》︰

 生於顧渚山,老在漫石塢。
語氣爲茶荈,衣香是煙霧。
庭從穎子遮,果任獳師虜。
日晚相笑歸,腰間佩輕簍。

剛寫完,皮日休準備擱筆,老闆卻說︰「如此好詩,為什麼不落款呢?」皮日休一聽有理,大筆一揮就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一見「皮日休」三字,老闆興奮得合不攏嘴,對著皮日休連說了幾句「失敬」,並叫茶童快上茶,轉身又對著陸龜蒙說︰「想必您是陸龜蒙先生吧?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陸先生就不必寫了,請快飲茶。」

陸龜蒙笑著對老闆說︰「我可不想壞了貴店的規矩,我就與皮兄和上一首吧!」說完拿起筆快速寫下︰

天賦識靈草,自然鍾野姿。
閑來北山下,似與東風期。
雨後探芳去,雲間幽路危。
唯應報春鳥,得共斯人知。

於是,三人品茗聊天十分投緣,老闆好酒、好菜、好茶款待他們,直到隔天皮日休二人才依依不捨告別而去。@*#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母天合堂整復所陳正達老師認為,普洱茶、酵素、益生菌,這些「好物」每個人應該天天飲用,不要脫離,能幫助人體達到健康功效。
  • 深奧的日本茶世界,有著不可不知的基本常識。探究、 了解這些專業知識,就能擺脫入門新手的身分。日本茶適合用什麼水來沖泡?一般認為用礦泉水(硬度 30~80度)來沖泡,比⋯⋯
  • 深奧的日本茶世界,有著不可不知的基本常識。探究、 了解這些專業知識,就能擺脫入門新手的身分。一家店的「出物」若好喝,任何一款茶也都會很美味! 煎茶與玉露在製作過程中可以衍生出莖茶、芽茶、粉茶等其它茶葉。這些茶葉的原料雖然與煎茶、玉露相同,但等級較低,稱為「出物」,價格也大多偏低。
  • 人間四月天,清新雅逸,恰合茶天然的特性。飲茶除了得到感官的享受之外,還能讓我們靜心、寧神,有助於去除雜念,以茶悟道,提昇生活與生命的境界。不論你平日喝不喝茶,別錯過四月天與茶約會的好時機!俗語說「一兩黃金一兩茶」「一兩明前一兩金」,其實,愛好四月天的好茶不一定要花大金,本文要從文化的視野出發,講講四月天的茶知識,順及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茶。
  • 寶塔伴茶詩,唐詩一經典,!中唐隱士陸羽開啟了中華茶道,他透過實地調查研究寫下《茶經》,系統地介紹了茶道,包括怎麼造茶、煮茶、飲茶,怎麼運用茶具、茶器,也介紹了茶史、古人茶事、哪裡有好茶等等。陸羽《茶經》把藥用之茶轉入飲用之茶的文化,在中唐,茶道的藝術就蓬勃發展了。本文要介紹的這首元稹的寶塔詩《茶‧一言至七言詩》貼切地反映了唐代茶道的精緻內涵與精神境界以及茶道中的友誼。
  • 「白髮滄浪上,全忘是與非。」在水邊隱居的高人,經常親近自然,日常活動都能保持心態純淨。徐明義畫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義 提供)
    誰是古今「茶神」「茶聖」呢?愛好茶道之人都會想起陸羽(字鴻漸、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陸羽的足跡踏遍中國種茶名山和名泉,進行實地調查研究,並將所得結果作成了《茶經》傳世,開導後人茶文化的風尚流傳至今,並使得中華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經典。陸羽對茶的研究為何能脫穎而出留下千古的功業呢?陸羽是怎樣和茶結緣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經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響的一生。一起來探索陸羽的生命之《歌》!
  • 茶是中國人的傳統飲品,上古時代神農氏便使用茶來解毒。到了唐代,茶聖陸羽寫成《茶經》,將茶道文化推向成熟。或許是茶本身苦口卻香醇的味道天然就具備著哲思與禪機,茶與文人士大夫的關係尤為密切,故而在歷史上也留下了許多雅號。
  • 昔日經過香港街頭,遠遠看到店舖門口擺著的銅壼與銅鼎,就知道這是一間涼茶舖。時代變遷,銅壼變成了不鏽鋼容器,老一輩對的器皿講究也漸漸被後人遺忘。昔日沒有電子設備加熱,銅鼎就是當年重要的龜苓膏保溫器皿。如今標榜「清熱解毒」的龜苓膏,最初引入香港時並非如此。所謂的「涼茶」其實並不「涼」?今期文化專題「涼茶趣談」繼續由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分享他的研究心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