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正清官為民除患 神助建甘棠港

作者:渝明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03
【字號】    
   標籤: tags: ,

唐朝末年,福州海邊有個叫黃碕岸的港口,海岸曲折,水下又有暗礁,船行駛到這裡經常發生撞岸和觸礁,造成船毀人亡的嚴重事故。

當時,唐朝皇帝任命王審知擔任福建觀察使(即福建的最高行政長官),王審知是個廉潔奉公又特別尊重人才的清官。他目睹黃畸岸屢屢發生海難事故,內心十分焦急,他也很想整治黃畸岸,但又怕動用大量的人力、財力,給當地人民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治理黃琦岸的工程一直無法進行。

唐昭宗乾寧年間(西元894~898年),有一天夜裡,王審知夢見一個頭戴金盔,身披金甲的神仙,自稱是吳安王,他對王審知說︰「你不要為治理黃畸岸港口的事著急,我幫助你再開設一個新港口。」說完就不見了,王審知也睡醒了。

吃過早飯他就召集官府中的幕僚們,把自己夢中的情景向他們敍述了一遍。幕僚們聽了也都感到很奇怪。王審知便派部下劉山甫帶著豬牛羊及水果等祭品,到海邊祭祀夢中的金甲神。

劉山甫帶領府中的幾個衙役,抬著祭品來到海邊,將祭品擺放在供桌上並點上香,舉行隆重的祭祀大典。

祭祀後,劉山甫帶領衙役們離開海岸,來到海邊高山上的一座廟中,以便居高臨下觀察海上的情況。

不一會兒,天上烏雲密布,狂風怒吼,閃電雷鳴,只見從大海中跳出一個怪物,開始時還看不清楚,等閃電一閃,便看見這個怪物渾身是金黃色的鱗,脖子上有一圈紅毛,長得既不像魚也不像龍,看上去十分嚇人。

在廟中的劉山甫等人嚇得連大氣也不敢出,也忘了吃飯、睡覺。經過三天三夜,風才漸漸小了烏雲也散去,也不再有雷鳴閃電了,太陽出來了。這時劉山甫等人才從廟中出來,走下山他們驚奇地發現,離黃畸岸不遠的地方已另外開了一個新港口,這是個便於船隻往來行駛和停泊的港口。

劉山甫把這件奇事向王審知報告,王審知又把神助開港的事上報皇帝,皇帝便把新港賜名為甘棠港。@*

資料來源:《北夢瑣言》

責任編輯:王書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朝時有一個出家的人法名道契,他本姓陳,是穎川(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登封)人。他容貌醜陋,性情孤僻,言語低俗,雖然披上袈裟當了和尚,但卻根本就不是一個真正修煉的人。這個道契粗通醫術,經常在外賣弄他的醫術,不喜歡學習佛法。
  • 有一位尼姑遠道而來,投奔天下聞名的權臣桓溫。桓溫一見她氣宇不凡,猜想她必定是出家人中的佼佼者,因此不敢怠慢,收斂起自已那一顆窺視天下的野心,對她熱情禮待,恭敬有加,恭請她在此長期修煉。
  • 清朝初年,在安徽天長縣有一位名叫劉子儀的老書生,教書難以糊口,便改行學做生意。但他天性忠厚又極淳樸,所以做生意常被一些人刁難欺辱,一來二去的也沒賺到什麼錢,依然非常窮困。
  • 清朝時的蘇州楓橋鎮,是當時來往客商糧船聚集之處。楓橋鎮邊上有一座古廟,一無家可歸的乞丐夜間就寄宿在此,他雙足有疾病不能走遠路,白天只能在楓橋鎮附近乞討。
  • 王翱,是明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帝連續五朝的廉吏。他身居官場幾十年,雖位高權重,但他始終保持公正、廉潔的品質,以身作則,表率群臣,留下.....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