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醫

醫聖張仲景襄陽習醫

作者:山行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03
【字號】    
   標籤: tags: ,

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年輕時在醫學上就有名望了,但他仍勤奮好學,四處查訪名醫,登門求教。
  
這一年,張仲景的弟弟要外出做生意,臨行時說:「哥哥,我這次要出遠門,你給我看看,日後有沒有大癥候!」張仲景給弟弟撫了撫脈說:「明年只怕你要長個搭背瘡!」
  
弟弟驚訝道:「哎呀!常聽你說『瘡怕有名,病怕無名』,長個搭背瘡,我眼看不見手摸不著怎麼治呀?」張仲景說:「不要怕!我給你開個藥單,到時候服了這副藥,把瘡挪到屁股的軟肉上,日後誰識得搭背瘡就叫誰醫治。誰治好了要給我來個信。」

張仲景的弟弟到湖北做了一年生意。第二年在襄陽,一天突然覺得脊背上疼痛,忙照哥哥開的藥單取藥吃了。不幾日,瘡真的從屁股上發了。他求遍襄陽的郎中,這個說是癤子那個說是毒瘡,都不識得。後來,同濟藥堂有個名醫「王神仙」,他看後笑了笑說:「這原是個搭背瘡嘛!是誰把它挪到屁股上了?」
  
「是我哥哥挪的。」張仲景的弟弟答道。
  
王神仙說:「他既然能挪一定能治啦!」
  
「可他遠在南陽,遠水不解近渴,還望先生勞神治治吧!」
  
王神仙聽罷當下開了藥方。張仲景的弟弟吃了藥又貼了幾張膏藥,沒多久瘡就好了,他隨即給哥哥寫了封信。張仲景接到信十分高興,立即準備盤費、打點好行裝,步行奔襄陽而來。
  
一天清早,在襄陽同濟藥堂的大門前,站著一位身背行李、手拿雨傘的年輕後生,他向管家的央求說:「我從河南來生活沒著落,請貴店收留我當夥計吧!」
  
王神仙聞聲從藥店走出來,他見後生年輕利落就說:「好吧!這裡缺人就收你當個炮製藥材的夥計吧!」這個後生就是張仲景。
  
張仲景在同濟藥堂住了下來。他聰明好學藥理純熟,不但熟悉各種中草藥的性能,而且炮製藥材又快又好。不久,就被王神仙替換至藥鋪當司藥。他管司藥又管看病,店裡有人頭疼發熱也找他診治,大夥都稱讚他是二先生!
  
王神仙看二先生確有兩手,就讓他做自己的幫手。王神仙撫脈看病,他抄藥單;王神仙遇著疑難病症,撫了脈再叫他摸摸,好叫他明了病在哪裡怎樣醫治。張仲景把這些醫理深深地記在心上、寫在本子上,就這樣度過了一年。
  
一天,一個騎驢老者匆匆來到藥店,說他兒子得了急癥候,請王神仙去。約摸半個時辰,老者拿回個藥方到藥店取藥。

張仲景見藥方內有毒藥藤黃,知道病人肚內有蟲,這味藥是治蟲的。但又見藤黃只開了五錢就遲疑了一下,隨後就抓了藥。不一會,王神仙回來了。他下了驢,就要到後院歇息。張仲景忙走上前道:「先生慢走!病人很快還要來請!」
  
王神仙驚奇道:「病人好啦!還來做甚麼?」
  
張仲景說:「恕學生直言,藤黃能毒死人體內的蟲,但要一兩的量才行,先生只開五錢只能把蟲毒昏,等它醒來會更凶惡。再用藥也不靈了,只怕病人還有性命危險啊!」王神仙聽了正在半信半疑,就見那老者慌慌張張地跑來,呼叫道:「王先生!不得了啦!我兒疼得死去活來,你快去看看吧!」
  
王神仙頓時慌了手腳,急得額上直冒冷汗,在店裡左轉右轉不敢去。張仲景看了笑著上前道:「先生,不管是吉是凶,學生冒昧,情願替先生去一趟!」說完騎上毛驢直奔病人家。
  
張仲景來到病人家,只見病人疼得在地上直打滾。張仲景一看就知道是蟲在作怪,只見他不慌不忙掏出三寸銀針,叫病人脫掉衣服,看準穴位捻動手指,照著蟲的頭部刺了進去。蟲頭被刺中,死命的掙扎。只聽病人疼得哎喲一聲昏過去了,老者一看大驚失色。
  
張仲景卻呵呵笑著說:「別害怕,蟲已經被刺死了!」說罷,病人呻吟兩聲醒過來了。張仲景又開副瀉藥讓病人服下,頃刻,一條大蟲被排泄出來,病人完全好了。
  
王神仙知道後,又驚又喜問道:「二先生,你到底是甚麼人?」張仲景說:「我姓張名機字仲景,到這裡拜師學醫來了!」王神仙說:「哎喲喲,可不敢當!」立刻擺宴款待。
  
後來張仲景回到南陽,兩人還相互交往成了好朋友。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難經》是中國古代醫學著作《黃帝八十一難經》的簡稱,相傳是名醫扁鵲的著作。唐代大詩人,兼道士、醫家王勃,在為其作序時寫下一段話:「《黃帝八十一難經》,是醫經之祕錄也。昔者岐伯以授黃帝,黃帝歷九師以授伊尹,伊尹以授湯,湯歷六師以授太公,太公授文王,文王歷九師以授醫和,醫和歷六師以授秦越人,秦越人始定立章句,歷九師以授華佗,華佗歷六師以授黃公,黃公以授曹夫子。曹夫子諱元字真道,自云京兆人也。蓋授黃公之術,洞明醫道,至能遙望氣色,徹視腑臟。洗腸刳胸之術,往往行焉;浮沉人間,莫有知者。」
  • 現在世界上音樂學院的聲樂教育,基本上教的是傳統歐洲聲樂技術,尤其是以意大利聲樂技術為主體的美聲唱法。而在中國古代,有比這種美聲唱法更好的聲樂技術。
  • 有一次,許叔微在落第回鄉的途中,泛舟經過平望小鎮,夢見有位神人指點他說:「你想要登科,須要憑借陰德。」許叔微問:「我家貧窮沒有錢財可以施與別人,怎麼辦?」神人說:「何不學醫?我能助你智慧。」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