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醫

許希治病有大功 感念建廟謝恩師

作者:劉玫
font print 人氣: 102
【字號】    
   標籤: tags: , ,

許希是開封人,以醫為業,以補缺的方式調到翰林醫官院中充任「醫學」(該院中倒數第二類官職)。

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宋仁宗皇帝得了病,皇上的御醫開了幾次處方給他服藥,都不見效,知道此事的人就憂心忡忡、甚至害怕起來。冀國大長公主向他們推薦許希。

許希察看了病情後說:「在心臟下面的心包絡之間用銀針刺療,很快就可以痊癒。」皇帝身邊的親信們和他爭辯,認為不能在那裡下針。侍候皇帝的侍從們則要求在自己身上試針,以決定在那裡下針是否會有危險。

試針的結果,一點也沒有危害。於是便在皇帝身上進針治療,把皇帝的病治好了。

皇帝將許希遷升為翰林醫官院的「醫官」(比「醫學」高一等、比「尚藥奉御」低一等),並且賞賜他「緋衣」、「銀魚」和其它器物,以及金銀錢帛等禮物。許希拜謝皇上之後,又向著西面再次叩拜。

皇帝問他為甚麼,他回答說:「扁鵲是我的師父,現在我雖然治癒皇上的疾病,但並非因為我有甚麼能耐,那都是師父的恩賜,我又怎麼敢忘記師父呢?」他並請求皇上把賞賜給他的錢用來為扁鵲建一座廟宇。

皇帝在京城的西角上為扁鵲建了一座廟,並把他封為靈應侯。後來廟宇又經過擴建更加完善,當時學醫的人都紛紛去那裡朝拜,並在那裡聚集,朝廷於是乾脆把太醫局建立在廟宇的旁邊。

許希去世的時候官作到「殿中省」(朝廷管理醫藥的最高機構)中的「尚藥奉御」。他著有《神應針經要訣》在世間流傳。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僕人離開陸家後,陸茂才往他主人家走去,當他踏上莊前水溝上的木板時,發現板上有七個被蟲蛀的小孔,他這才悟出所謂「七星橋」,原來就是這個有七個小孔的小板橋。
  • 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年輕時在醫學上就有名望了,但他仍勤奮好學,四處查訪名醫,登門求教。
  • 張仲景是東漢時期的一位名醫。他一生為民醫病,深受百姓的愛戴。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且醫德高尚,他虛心地為同行醫病,不失時機地向別的郎中學習行醫經驗。
  • 中草藥是中醫治療疾病使用的一種獨特的方法,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 葉天士因為虛心好學,他的醫術十分高明,可惜一生未留下著作。葉天士流傳於世的《臨症指南》醫案十卷,都是他的徒弟根據他治病的藥方、治法和效驗,分門別類彙集而成,所加的論斷並不是葉天士的本意。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