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醫

孫思邈脫衣救龍子 龍王回報救命藥方

作者:王玉
font print 人氣: 1368
【字號】    
   標籤: tags: ,

《列仙全傳》中,有這樣一段關於孫思邈的記載。孫思邈是華原人,自幼聰慧過人,七歲就能夠日誦千文,長大後喜歡讀道家老子的書。

周宣帝時,時局動蕩,他隱居在太白山學道,鍊氣養神,洞曉天文推理,精通醫藥,暗中做了不少善事。有一次他見到一條「小蛇」被牧童打傷了,正在出血,他就脫下自己的衣服和牧童交換救出「小蛇」,然後幫小蛇在傷口上敷藥,放它回草叢裡。

過了十幾天出門時,碰到一個身穿白衣的英俊少年騎馬經過。這個少年跳下馬背拜謝孫思邈說:「謝謝您救了我的弟弟。」孫思邈很驚訝不知道他是甚麼意思,少年又盛情邀請孫思邈到家中做客。

他把馬讓給孫思邈騎,自己牽著馬,雙腳好像懸空一樣健步如飛。轉眼就到了一處城郭,裡面花木盛開,房舍金碧輝煌,一副王家氣派。少年邀請孫思邈進門,有一位身穿紅衣、頭戴小帽的人,身後跟著很多侍從,笑容滿面地迎了上來。

他向孫思邈再三道謝說:「承蒙您的重恩,所以特意派兒子去請您。」他回過頭指著一個身穿青衣的小男孩說:「前幾天他獨自出門,被牧童所傷,幸虧您脫衣贖救才有今天。」於是讓青衣男孩拜謝孫思邈。

孫思邈這才想起前些日子脫衣救小蛇的事情,他偷偷地問旁邊的人這是哪裡,那人告訴他:「這是涇陽水府。」原來他救的不是甚麼「小蛇」,而是龍王的兒子。

紅衣龍王安排設宴款待孫思邈,這樣過了三天,龍王又送他很多珠寶彩緞,孫思邈堅決不肯接受。龍王於是命令自己的兒子拿了龍宮奇方三十帖送給孫思邈。臨別時他對孫思邈說:「這些藥方可以幫助您濟世救人。」就這樣龍王安排人馬送孫思邈回家了。

孫思邈使用這些藥方後,發現它們確實靈驗。於是他將這些藥方寫入了《備急千金要方》中。後人把這本書當成一部奇書,原來這些藥方來源於仙人,靈驗也就不足為奇了。

對於古代的中醫,現代人已經無法理解它的精髓,更不知道幾千年前的人是如何獲得這樣神奇的知識。從很多流傳下來的故事裡,透露的其實是一個人神共存的輝煌歷史,只是在現代人的眼中卻成了神話傳說。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名賢集》中有這樣一句名言:「運去黃金失色,時來鐵也爭光。」這話是人生經驗的總結,更是人生命運的詮釋。不管是帝王將相,或是平民百姓蓋莫能外。就拿滅商興周的姜子牙來說也是這樣,時運不濟時賣麵販豬都賠本,時運通達時出將入相何等風光。
  • 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年輕時在醫學上就有名望了,但他仍勤奮好學,四處查訪名醫,登門求教。
  • 張仲景是東漢時期的一位名醫。他一生為民醫病,深受百姓的愛戴。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且醫德高尚,他虛心地為同行醫病,不失時機地向別的郎中學習行醫經驗。
  • 南宋孝宗淳熙末年,浙漕京尹潘景矽與老人交往。潘家種有一株紫木樨,花葉繁茂,煞是喜人。及至盛夏,正是天下一片蔥郁之時,這株紫木樨卻日見槁枯。潘景矽見花葉凋零,心中為之不悅,又恐是什麼不祥之兆,竟終日圍著這株紫木樨嘆息起來。
  • 葉天士因為虛心好學,他的醫術十分高明,可惜一生未留下著作。葉天士流傳於世的《臨症指南》醫案十卷,都是他的徒弟根據他治病的藥方、治法和效驗,分門別類彙集而成,所加的論斷並不是葉天士的本意。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