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中唐隱士陸羽開啟了中華茶道,他透過實地調查研究寫下《茶經》,系統地介紹了茶道,包括怎麼造茶、煮茶、飲茶的儀規、鑑賞美學,也介紹了茶史、古人茶事和天下的好茶,還有怎樣收藏茶器等等,一應俱全。陸羽《茶經》把藥用之茶轉入飲用之茶的文化,在中唐,茶道的藝術就蓬勃發展了。本文要介紹的這首元稹的寶塔詩《茶‧一言至七言詩》貼切地反映了唐代茶道的精緻內涵與精神境界。
《茶‧一言至七言詩》以55個字高濃度的詩語言詠茶、比德,宛然是詩中寶塔。從「寶塔詩」的玩味茶的趣味中,一層又一層展現了中唐烹茶、品茶、享茶的情趣和美學。更有意思的是,在這寶塔茶詩中,緊密與君子之交與君子之德相聯繫。這種茶德、茶道,該就是千年來茶香清遠常在人左右的重要價值吧!

奇趣寶塔詩 唐詩一經典
「寶塔詩」這種雜詩體雖小巧,但格律、形式都嚴格講究,因此創作難度極大,在唐詩瀚海中有如鳳毛鱗角。元稹這一首《茶‧一言至七言詩》的詠茶詩,是玩味詩趣意境的「寶塔詩」典範。
這首七句詩以茶點題,內容只有言簡意賅的55個字,卻能神妙點出茶的質、形、色、香、味和品茶的程序、情境、趣味、功效,並且兼及烹茶的茶具、飲茶的茶器,又反映了當時飲茶的習俗,真情實境皆無缺,是凝練奇才的茶詩,為世中難得的巧作。另一方面此詩也展現了唐詩精粹、高妙的一面。
這首《茶‧一言至七言詩》是元稹在送別宴上為好友白居易送別所作。詩中有茶味,茶味中有寓意,將深厚的朋友情誼濃縮入55個字的「寶塔」中。
情與意凝練寶塔茶詩
在唐憲宗長慶二年(公元822年),51歲的白居易上書議論當時河北的軍事,不被採用,於是請求到外地任職,以中書舍人轉任杭州刺史。當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期,元稹也從宰相轉任浙東觀察使,二人之間有許多贈答詩篇往還。
長慶四年,白居易被任命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就要從杭州返回洛陽述職。此際,元稹和在地的朝官為白居易餞別。
文人之宴怎能無詩以寄情!白居易出題「一言至七言詩」的形式,由每人自賦詩題。元稹在席中以「茶」為題,從一言至七言句,一層又一層推進茶的境界,同時他又以左右對比的寶塔詩形式,鋪展了奇妙的茶世界。他在詩中透過指代妙喻,藉茶托心寄意,幽微地獻上他對白居易的稱讚和祝福。以下筆者試著層層解讀。
寶塔茶詩 層層展開君子之德
元稹《茶‧一言至七言詩》︰
茶
香葉 嫩芽
慕詩客 愛僧家
碾雕白玉 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 椀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 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 將知醉後豈堪誇

香葉,嫩芽:
茶呀,採自茶樹的香葉,嫩芽最是上品,質地佳香氣沁人。元稹藉此稱讚白居易的優秀和才氣。
慕詩客,愛僧家:
在唐代,茶普遍受到社會中人的青睞,連詩人的心都被吸引了,連出家僧人都鍾愛。「慕詩客,愛僧家」是「詩客慕,僧家愛」的倒裝句,茶受到清客和俗世之人的鍾愛,呼應著白居易的詩在當時廣受雅俗共賞的實況,白居易詩有「老嫗能解」的讚譽,平易近人,雅俗都愛。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1];銚[2]煎黃蕊色,椀轉麴塵花[3]:
有了好茶,烹茶用具和程序功夫不能不講究,才能使茶的色、香、味、趣相得益彰。元稹用「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音,釣) 煎黃蕊色,椀(*碗)轉麴塵花」,一氣呵成表達了作茶、品茶的順序、色、香、味、趣和高尚雅緻。
唐代時人飲茶前,得先「碾茶」,因為那時的茶葉是製成茶餅保存的。做茶前,先取出白玉雕茶碾把茶餅碾一碾,再以上等的絲絹——紅色紗羅篩絹,篩分出茶葉。篩得的茶葉放入帶柄帶注口的銚釜,然後以爐火煎煮,見色澤出了「黃蕊色」,就可以盛入茶碗了。手捧著茶碗先不急著喝,先「碗轉麴塵花」──轉它一轉,賞一賞茶碗中茶沫聚散形成的茶花(麴塵花)的趣味。「碗轉麴塵花」表達了當時品茶的儀式,傳達了唐代品茶文化從實境到意境、從喝茶到品茶、賞茶沫花的茶道美學。

碾茶的茶碾子多種多樣,有木的、有瓷的,也有金、銀、銅、鐵、石製的,為何元稹在此詩中以白玉雕為茶碾呢?中國自古以來就以玉彰顯君子之德。所以白玉在這裡象徵道德操守冰清玉潔的高尚君子,也是隱含對白居易的讚佩。茶水煎出「黃蕊色」,這黃菊花蕊的黃金色代表大地正色,《釋名‧釋衣服》指出黃色為中華文化正色。所以「銚煎黃蕊色」意含讚美,讚美歷經焰火考驗的好品德,這是元稹對經歷仕途磨難的白居易的讚美,讚美他的節操在磨難中更顯露出光華!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元稹表示:這次的餞別宴後,就要送君出長亭。長亭別後,此去經年何時再見?別後愁緒將與何人說?詩仙李白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名句,和月影玩味寂寞。元稹在這裡,則以茶代酒,邀來明月、邀來朝霞,讓明月、讓朝霞的美好都溶入了茶碗中,一路陪伴白居易踏上前程。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也表現了文人雅士喝茶不分日月的情境,也反映了茶在當時受到鍾愛的熱況。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飲茶給人好精神,朝朝、夕夕洗盡古今人的倦意、醉意、不如意,還人好元氣。元稹託茶「洗盡古今人不倦」為白居易打氣。別後,他的清清茶語就似朵朵麴塵(茶)花,一路「香」伴祝福,真摯的情誼已不待言。同時,元稹再透過茶能醒酒、淨心,「將知醉後豈堪誇」——眾人皆醉其獨醒,將對友人白居易的高格調讚美更是推到絕俗的境界。
元稹的寶塔詩《茶‧一言至七言詩》以55個字高濃度地詠茶、比德讚人,真是詩中寶塔。從玩味「寶塔詩」的趣味中,留下了唐代時烹茶、品茶、享茶的情趣和美學,留待我們今人回味!
-註-
[1]羅織紅紗就是指紅紗羅篩絹,用來篩茶葉,紅紗羅篩絹是非常高級難得的織品,織目細密,這樣的茶具更襯托了飲茶的高尚氣質和氣氛。
[2] 銚是一種小型炊煮用器,有柄及出水口,用來燒開水或熬煮東西。《說文解字‧金部》:「銚,溫器也。」清.段玉裁.註:「今煮物瓦器,謂之銚子。」明.張自烈《正字通‧金部》:「銚,今釜之小而有柄有流者亦曰銚。」如:「茶銚」、「酒銚」、「藥銚」。
[3] 麴塵有幾種含意,一用以指茶。白居易的詩中幾度用到這個詞,如《睡後茶興憶楊同州》詩:「白瓷甌甚潔,紅爐炭方熾。沫下麴塵香,花浮魚眼沸。」又如《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詩:「陽添杓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麴塵。」「椀轉麴塵花」儀式隨著日本遣唐使傳入日本,現在的日本茶道中還很講究這樣的儀式。
@
責任編輯: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