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超级大乐透开奖结果官网-超级大乐透开奖结果开户-超级大乐透开奖结果注册

道契嫉賢妒能 終遭神靈嚴懲

作者:陸文
font print 人氣: 198
【字號】    
   標籤: tags:

隋朝時有一個出家的人法名道契,他本姓陳,是穎川(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登封)人。他容貌醜陋,性情孤僻,言語低俗,雖然披上袈裟當了和尚,但卻根本就不是一個真正修煉的人。這個道契粗通醫術,經常在外賣弄他的醫術,不喜歡學習佛法。

道契所在的寺院內還有一位出家人,他性好清淨,經常打坐入定,通曉佛法,而且素有德行,與別人發生矛盾時總是忍讓退避,從不求安逸,經常辛苦勤勞的為別人服務,因此很受眾人敬佩。他出家的時間基本上和道契相同,因此道契總是拿他和自己比。

就像俗話所說「人比人氣死人」,道契越和他比,就越是嫉妒他,總是對他加以刁難誹謗。那位受人尊敬的出家人面對道契的無理刁難,總是虛心的靜聽他的折辱之詞,從無半點回擊,而且還經常把佛法的道理講給道契聽。這樣久而久之,人們越來越尊敬這位真修的出家人,對道契也越來越看不上。

這一來,道契的心裡也越來越覺的不平。終於有一天,道契在妒嫉心的支使下,決定到官府誣告那位受人尊敬的出家人。當時的縣宰劉義,聽信了道契的謊言,對那位有德的僧人大加非難,判他還俗,要將他趕出寺院。

被道契誣告的僧人知道了判決的結果後,極為悲痛,頂戴袈裟,對眾哭泣。眾人也都非常悲痛,紛紛指責道契的惡行。

數日後,道契大白天正在其居室中睡懶覺時,忽然見到四位身材高大的神靈各自帶領本部之眾僕從,直接走到了道契面前。其中一位神靈,怒目圓睜著對道契說道:「我是佛教的護法天神,因你竟敢如此傷害善良,所以今日特來取你性命。」隨即他命手下的一位士卒將道契撲倒並倒提著走了出來。

道契的驚叫哀號聲響徹全寺內、外,僧、俗眾人全都趕過來觀看。眾人只見道契頭朝下離地數尺,雙手無力的下垂著,耳、目、口、鼻皆流著血,他就這樣倒吊著慢慢的在大眾面前移動著,但眾人卻看不到將道契倒提著的神人。當道契被倒提至寺院門外的大街時,忽然墮地氣絕,過了一會兒又甦醒過來,說完事情經過後就死了。

見此異象,僧、俗大眾歡喜異常,對佛法的信心大為增加,妒嫉心重的人,莫不恐懼並懺悔改過。被道契矇騙的縣宰劉義也親睹此異象,追悔莫及,恭請那位被他趕走的僧人返回寺院,並發誓從此要廣傳佛法,引導有緣。

看了這則故事,可見妒嫉心實在是太壞,太可怕了,人在妒忌心的支配下有時真的會做出很壞的事情。故事中的佛教敗類道契就是因為妒嫉心太強,才做出誣告善良的惡事,結果遭報被護法神嚴懲而死。道契遭報而亡,可以說是神給世上所有妒嫉心重的人敲了一次警鐘。

資料來源:《釋門自鏡錄》

責任編輯:王書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張仲景是東漢時期的一位名醫。他一生為民醫病,深受百姓的愛戴。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且醫德高尚,他虛心地為同行醫病,不失時機地向別的郎中學習行醫經驗。
  • 相傳當時有一位叫婉無義的人,將二十五弦瑟送給自己的兩個女兒,卻沒想到女兒們每天為了彈瑟爭執不休,後來竟將瑟爭破成兩片,便將其中一片十三條弦給了姐姐,另一片十二條弦給了妹妹,秦始皇得知這件事,就把分裂後的樂器叫做「箏」。
  • 北宋的錢若水,為人有器識能斷大事,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記載了他在任同州推官(即知州的僚屬和助手)時,頂著上司的壓力平息冤案的事情。
  • 唐代中期名臣韋皋,早年很窮,漫遊到劍門關外時,西川節度使、兵部尚書相國張延賞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但不久相國就看不上他了,而且越來越厭惡得表露無遺。韋皋悶悶不樂,覺得自己很不得志,經常在幕府和賓客朋友一起出遊,並表明自己的不滿。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