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寬恕 厚德感化奸民

作者:魏風
font print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

南北朝到隋朝時期的梁彥光,曾擔任岐州刺史。岐州的風俗質樸,梁彥光用不擾民的方式治理,百姓安居,政績被評為天下第一。他轉任相州刺史時,仍用在岐州的寬仁之政治理。

誰知相州的居民很雜,民風粗俗,人多狡詐,作了歌謠說梁彥光不能理政。皇上聽說了譴責他。梁彥光竟被免職在相州待罪,被相州的居民起外號、肆意侮辱。一年多後,梁彥光被派去當趙州刺史。梁彥光請求再到相州上任,改變當地的不良風俗。

相州的狡猾之徒聽說梁彥光自請來此地,沒有不嗤笑的。梁彥光到任後,揭露奸詐狡猾之徒的私密事,如同神明那樣準確。狡猾之徒沒有不逃走的,全境大為震駭。

梁彥光沒有對相州的百姓展開報復,而是用厚德教化他們。

當初,北齊滅亡後,讀書人大多遷移到關內,只留下樂戶、商販之家。因此,世道人情險惡狡詐,妄起謠言、扳倒官員的事無奇不有。梁彥光打算革除當地的弊端,就用自己俸祿,聘請學者,在每個鄉里設立學堂,推行教育,不是聖哲書不教授。

他親自考學生,有勤學的學生,設宴時,讓他享受和官員並排坐在堂上的榮耀; 有好諍訟、懶惰、遊手好閒的,就讓他坐在庭中,只給他用草蓆做的座位。於是人人都爭著向上、學好,相州風俗大改。

有個叫「焦通」的人愛酗酒、對老人失禮,被堂弟狀告。梁彥光沒有治他的罪,把他帶到州裡的學堂,讓他觀看聖賢的故事。焦通感悟,羞愧得無地自容,後來改過自新成為善人。相州的小吏和百姓感歎喜悅,相州就沒有諍訟的事了。

資料來源︰《北史.卷八十六.列傳第七十四.循吏》

——轉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摯友易得,錚友難求;摯友比估計者多,錚友比想像的少。原因很簡單:摯友有時講利害,錚友卻重道義、辨善惡,講的正直、無私的話;做的是堂堂正正的事。
  • 元之因喝酒過度醉死,三天後竟活過來了,告訴人們他去了和神國!
  • 相傳當時有一位叫婉無義的人,將二十五弦瑟送給自己的兩個女兒,卻沒想到女兒們每天為了彈瑟爭執不休,後來竟將瑟爭破成兩片,便將其中一片十三條弦給了姐姐,另一片十二條弦給了妹妹,秦始皇得知這件事,就把分裂後的樂器叫做「箏」。
  • 北宋的錢若水,為人有器識能斷大事,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記載了他在任同州推官(即知州的僚屬和助手)時,頂著上司的壓力平息冤案的事情。
  • 幽默風趣今人愛,古人也愛。以下是近兩千年前的笑話,出於邯鄲淳(約132—221,東漢末到三國時代)編輯的《笑林》。古人的笑談說了些什麼?晶瑩閃亮的光彩是什麼呢?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