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雲移遮朗月 今朝霧散見青天

作者:盧沭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54
【字號】    
   標籤: tags:

唐代中期名臣韋皋,早年很窮,漫遊到劍門關外時,西川節度使、兵部尚書相國張延賞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但不久相國就看不上他了,而且越來越厭惡得表露無遺。韋皋悶悶不樂,覺得自己很不得志,經常在幕府和賓客朋友一起出遊,並表明自己的不滿。

這讓相國更加厭惡他了,對韋皋說:「幕僚無不是當今的奇才,連我都有些敬而畏之,你沒事不用天天到幕府去。」可見岳父多麼看不起他。

後來,連他妻子都對他說:「男兒志在四方,現在我父親這樣歧視你,你竟感覺不到還高高興興,太奇怪了。我寧願離開相府隨你而去,那怕住在荒野的破草房,砍柴燒飯,挖野菜充饑也活得舒心,何必像現在這樣忍氣吞聲,被別人恥笑呢!」

於是,妻子就告訴自己的父親要隨韋皋出走。張延賞就給他們五十匹綢緞,讓他們離開。張延賞的夫人雖然覺得給太少了,也不敢說甚麼。

當時,有個女巫在相府看見韋皋到西院,就問相國夫人:「剛才到西院的那位穿綠衣人是誰?」老夫人說:「是我女婿韋郎。」巫婆說:「這個人極尊貴,他的官運馬上就要來了,官位比老爺還高得多呢,而且不久就會派鎮此地,你們應該好好對待他。」

老夫人問何以見得?巫婆說:「凡是貴人,行走時必有陰間的官員護從。你家相國隨從的陰間官員不過一、二十人,而我看見韋郎的隨從有一百多人哩!」夫人聽後大喜,趕快跑去告訴張延賞。

張延賞聽後大怒說:「要是嫌我送他們的東西太少可以再商量,不用假借巫婆的胡說來騙我!」韋皋終於帶著妻子離開相府,經月餘到了歧山。

歧山的長官因為韋皋是節度使的貴婿,先請他到幕府任職,又奏請任命他為大理評事,專管刑獄。由於他對獄政管理得出色,審案公正,又升任為監察。後來,隴州刺史死了,他又補任了知州。

不久朱泚造反,皇上離京到奉天。這時隴州有朱泚的舊部五百人,頭兒是兵馬使牛雲光。牛雲光想作亂不成,就帶兵投奔了朱泚,在路上卻遇見朱泚派的使者,使者拿著朱泚的偽詔,任命韋皋為御史中丞。

他們一齊來見韋皋,韋皋假裝接受任命後對牛雲光說:「我接受了任命,你們就該信任我,請你的部隊都把武器收起來,這才說明你們也信任我。」牛雲光就照辦了。第二天韋皋擺酒宴犒賞軍隊,事先埋伏好了人,把反叛的軍人都殺光了,然後又設祭壇和諸將盟誓歸順朝廷。

朱泚知道了,又派使者給韋皋加官升任鳳翔節度使,韋皋又把使者殺掉,皇上在行宮聽說此事,人心大振,皇上就任韋皋為隴州刺史兼奉義軍節度使。朱泚之亂平息後,聖駕還宮,韋皋升任兵部尚書西川節度使。

他的岳父張延賞聽說後,真想把自己的眼珠子摳出來,以懲自己當初不識人。@*

資料來源:《續玄怪錄》

責任編輯:王書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韓琦面對小人仍能用誠心對待,淺淺與之交往,但是不會身陷其中......
  • (shown)胡僧忽然走上台階來,對嬰兒說道:分別已久,你可好嗎?
  • 元之因喝酒過度醉死,三天後竟活過來了,告訴人們他去了和神國!
  • 僕人離開陸家後,陸茂才往他主人家走去,當他踏上莊前水溝上的木板時,發現板上有七個被蟲蛀的小孔,他這才悟出所謂「七星橋」,原來就是這個有七個小孔的小板橋。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