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莫欺心 報應警世人(4)

存善心行善事 改命諸事順遂

作者:雲浩
font print 人氣: 90508
【字號】    
   標籤: tags: ,

清朝的李斌如,多才博學,又精通武藝,參加童子考試二十多年每次都是失意而歸。知府張化鵬喜歡他的才學,特拔舉他文試第一,他又去應武試,也考得第一,大家都認為他入京城學校不成問題。

會試來臨,李斌如領試卷入考場對號就座,那天正逢下大雨,他穿著帶釘子的鞋,把卷子放在案子上,就低頭穿襪子,誰知抬起頭卻不見了卷子,原來試卷掉落地上, 他不曉得就在急轉身尋找時不小心把卷子踩到腳下,卷子被釘鞋踩成碎紙。

他哭著稟告主考官,因沒有換卷子的先例,所以被趕出了考場。後來又去參加武藝考試,又因為馬蹶落地傷了腰,不能入院考試。先前在府中考得的兩個文武第一都沒了用處,從此貧苦潦倒。

親朋好友見狀,為他找了個教學的差事,他背著書去那個村莊教學。夜裡山洪下來,村莊被山洪沖毀,他的行李書籍也被衝沒,隻身逃脫性命,回到貧窮的家中。這時張化鵬已升任廣東運司,李斌如便跋山涉水來到廣州求見他,不巧張家有喪事,已返故鄉數日。

他追至中途見到張化鵬,張化鵬很同情他的遭遇,說道:「你怎麼貧寒到這種程度,我現在守孝期內,不能舉薦你,我長子現在杭州作官,幕府缺少人手。我寫封信你帶著去找他,以你的才學,是可以暫時在杭州安身的。」李斌如持信趕到杭州,張化鵬之子正病危,已不能看他父親的信,數日後就病故了。

李斌如舉目無親,貧困交加,想到怎麼這麼多倒霉事都落到自己頭上,正走投無路之際,忽然見到來了一位長鬍子白眉毛的長者,於是向他哭訴自己的生平:「……為甚麼我無大過,而屢遭大難,偏偏就讓我遇上這麼多的厄運呢?」

長者說:「上天仁愛哪有偏袒,現今福祿壽全者都是前世或以前行善積德而來,而飢寒落魄者也是前世或以前所造的業障所致。你今天雖然沒有罪過,但是你前生曾有惡行,自恃能言善辯,四處鑽營,從不顧及他人的困苦感受,一味坑矇賴騙,自以為得計,想不到有今日的悲傷,這就是人們說的『報應』啊!

若你今生諸多厄運還不足以償還前生的孽債,那麼來世還要繼續受罪,只有當下醒悟,從現在起存善心,行善事,讀好書,做好人,懺悔改過才能趨吉避凶。」

李斌如聽完此番勸誡,幡然大悟,從此以後遵循勸告,積德行善,助人濟人,後來果然中了進士,諸事順遂。正是:「見善則遷由自主,轉禍為福亦隨時。光陰閃電易消逝,及早向善莫稍遲!」(全文完)

資料來源︰《太上感應篇例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顏氏家訓》是南北朝時期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顏之推,對自己一生有關立身、處世、為學經驗的總結,被後人譽為家教的典範。
  • 禍臨惡人,吉神佑君子
  •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講「仁、義、禮、智、信」,仁居首。那麼古人是如何看待仁人的呢?
  • 忍,是修身處世的「法寶」。孔子曾告誡子路曰:「百行之本,忍之爲上。」現在人們也常常說:「宰相肚裏能撑船。」忍不是無原則的順從,也不是懦弱的表現。往往有德有志的人,才能够容人所不能容。
  • 幽默風趣今人愛,古人也愛。以下是近兩千年前的笑話,出於邯鄲淳(約132—221,東漢末到三國時代)編輯的《笑林》。古人的笑談說了些什麼?晶瑩閃亮的光彩是什麼呢?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