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朕天下 娱乐- 线上博彩全攻略
為人莫欺心 報應警世人(1)

奸邪誣陷良臣 惡名遺臭萬年

作者:雲浩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

為人切莫欺心,欺心,指自己欺騙自己、昧著良心。古語云「人在做,天在看。人可欺,天不可欺!」提醒人們要時時刻刻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所作所為,是否符合天理。

有人認為自己幹壞事隱蔽沒人知道,以為可以瞞過別人,殊不知可以瞞過人,卻不能瞞過天地神明,不能瞞過自己的良心。

善惡有報,善者獲福,惡者遭殃,古今無數事實就是驗證。作惡之人必定逃脫不了因果報應懲罰的必然結局,其惡行受到人們的譴責,其命中福祿以至壽算將被消減,遭受憂愁禍患以報應其罪過,無法躲避災難的命運。

因此說害人終害己,以害別人始,以害自己終,切莫為了個人私利,算來算去卻把自己算計進去了,應及早向善才是明智之舉。以下為古籍中記載的幾個例子︰

唐朝的盧杞心胸狹窄、為人陰險狡詐,善於阿諛奉迎。他當了宰相之後,嫉賢妒能,稍有意見不同者,便排擠打擊,甚至將其置於死地,想以此來鞏固權勢。他結黨營私,搜刮民財,徵收房屋「間架稅」、「除陌稅」等各種苛稅,使民不聊生。

盧杞打壓正義人士,手段卑劣,無所不用其極。宰相楊炎、張鎰學識淵博,因不與其同流合污而遭其妒嫉、陷害。朱泚叛亂,唐德宗逃往奉天,宰相崔寧流淚痛陳時事,盧杞對此反感,於是在唐德宗面前誣告崔寧與朱泚訂有盟誓,崔寧因此被殺。

殿中侍御史顏真卿直言敢諫,上疏揭露盧杞弄權誤國的罪行,遭盧杞嫉恨,盧杞乘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之際使用毒計,派顏真卿前往勸降,趁機借李希烈之手將其殺害。

聞聽顏真卿遇害,三軍將士紛紛痛哭失聲。正直的大臣李揆、杜佑等人皆遭到盧杞的詆毀和迫害。盧杞為了專權固位,掩蓋其罪行,竭力阻塞言路,誣陷好人,一批批鑽營拍馬的小人卻受到重用提拔。

盧杞在朝四年,民怨載道。給事中袁高彈劾他,指出其奸邪敗政,貶官尚不足以抵塞罪責,然而唐德宗卻不予罷免。唐德宗對吏部尚書李勉說:「眾人皆言盧杞奸邪,朕怎麼不知道!卿知其狀乎?」

李勉回答:「天下皆知其奸邪,獨陛下不知,所以為奸邪也!」後因涇原兵變,京師失守,朔方節度使李懷光上疏彈劾盧杞罪責:「殘害忠良,奸臣誤國。」大臣們也紛紛上疏指斥其罪責,千夫所指,直指盧杞,唐德宗不得不把他貶為新州司馬,又貶為澧州別駕。盧杞在赴任途中,病死在船中。

綜觀盧杞的一生,為滿足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而其可恥的一生也被釘在唐史《奸臣傳》的恥辱柱上,讓後人譴責和唾罵。為官當為天下蒼生謀福祉,而盧杞卻心狹量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在妒嫉心驅使下誣陷好人。

如果憑借手中之權來謀取一己之私利,即使得勢於一時,最終只能使自己成為孤家寡人。小人之所以妒嫉,甚至壞事做盡,卻不知道人就是再怎麼工於心計、機巧,而上天卻更是能夠巧於報應啊!其命中註定要失敗,即使用盡心機、使盡手段也是枉然。

明朝馮夢龍在《喻世明言》的「遊酆都胡母迪吟詩」中,描述了元代秀才胡母迪,被閻羅王請到酆都森羅殿做客,親眼見證了世間歷代大惡人在那裡所受諸般懲罰,那地獄之苦可是無窮無盡的。

其中在「奸回之獄」看到披枷帶鎖百餘人,胡母迪問:「此輩皆何等人?」獄吏答道:「皆歷代將相、奸回黨惡、欺君罔上、蠹國害民者,如梁冀、董卓、盧杞、李林甫之流皆在其中,其所受之罪與秦檜等同。」

正是:「瞞心昧理思為惡,此念初萌天必知,報應分毫終不爽, 只有來早與來遲!」(待續)

——轉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韓琦面對小人仍能用誠心對待,淺淺與之交往,但是不會身陷其中......
  • 明朝萬曆年間,京口人張某的文章頗有名氣,但七次考試都未曾入選。於是在文昌閣住宿,希望夢中得到神人指點,對其命運給予啟示。
  • 肝開竅於目,淚為肝液,凡眼淚的問題大都與肝有關。迎風流淚,是肝氣的收斂不足;淚眼汪汪,不但是肝收斂功能不好,更是肺氣不足,無法通暢水道的緣故,也有些是淚囊阻塞;乾眼症,是肝血不足,又陽氣虛所致。
  • 正史記載,北宋的太祖皇帝有很多德政,開創了繁榮的北宋王朝。
  • 過去有一人柳勝,用不正當的手段在當地取得官職,便濫用權威,橫行鄉里,貪婪、凶惡,只要能得到錢財,不擇手段欺詐百姓。恰好又遇上殷述慶這個貪官,到這個地方來管理,他們互相勾結,狼狽為奸,一得到錢財,就彼此瓜分。受到他們毒害的人,無不向神明哭訴。不到半年,柳勝忽然暴死。沒過幾天,殷述慶也得惡疾暴亡。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