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傲骨戲貪官

作者:智仁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

元朝剛建立的時候,天下局勢還不穩定,所以各地都駐有重兵。當時駐守在鄂州的守備是蒙古人阿都尺,他帶領五千兵馬,由於沒有戰事,就整天帶著親兵遊手好閒,到處搜刮百姓錢財、騷擾人民。老百姓也不敢去官府告他,因他是守備屬五品官員,而知縣只是七品根本不敢管他的事。

阿都尺用搜刮得來的錢財,在他的駐地建造了一座華麗的莊園。衙府師爺姚文幫莊園起了個名叫「福壽園」。姚文是漢人,想討好阿都尺以便得到好處。姚文慫恿阿都尺請當地著名的書法家張中書題寫門匾,以壯門楣。

張中書是鄂州城最有名氣的書法家,他的字氣韻生動、風神秀雅,綜合了晉、唐、宋、元各書家特點,融會貫通,自成一體。連元初著名書畫家趙孟頫也對他十分欣賞。

但張中書的字既好求,也難求。平常人家、街坊鄰里、門市開張、喬遷新居、紅白喜慶,一概不收分文有求必應。但有錢人家,尤其是土豪劣紳、為富不仁、貪贓枉法的官吏或不孝子女等,出價再高亦遭婉拒,望門而去。

阿都尺本是蒙古人對中原的書法不甚了了,但在姚文的慫恿下也想學人清高風雅,便備了厚禮到張中書家中求字。張中書開門接見他們,態度十分冷漠,知其來意後便不亢不卑地說:「草民寫的文字粗陋,怎敢上守備大人的府堂?」

(Fotolia)

阿都尺一聽說這樣,用眼瞪了姚文一下,姚文馬上貼到阿都尺耳上說:「大人不可相信他的話,他是不肯幫你寫。」阿都尺是個武夫,千軍萬馬、浴血沙場誰敢違抗他,現一介書生竟敢敬酒不吃吃罰酒。「刷」一聲拔出刀來,架子張中書脖子上。張中書面不改容,昂頭不言。

姚文見事情鬧大了,真殺了張中書,門匾沒得到,對自己也沒好處,便附在阿都尺的耳邊說了幾句。阿都尺說︰「好,這次就便宜了他,來人呀!」於是把張中書一家大小十幾口,全都帶到軍營。明日是黃道吉日,如果在明天辰時之前不留下墨寶,一家老小通通當通匪論處全部斬首。

張中書整夜沒睡,第二天一早,張中書提著一小桶研好的墨,右手拿一枝大號毛筆,來到阿都尺的莊園門前。阿都尺得意洋洋地站在門口,讓人將長一丈、寬三尺的紅木門匾抬了過來,放在門前的空地上。莊園周圍已經站滿了人,有阿都尺請來的文人墨客,還有他的下屬、家人等。

張中書將桶內的墨水倒入陶盆,然後把大筆放入盆內慢慢晃動筆桿,再輕輕提起大筆時,盆內沒有殘留半滴墨水。張中書將吸滿墨水的大筆落到木匾上,「福壽園」三個大字瞬間就落在門匾上,字跡酣暢渾厚、雄健灑脫,圍觀者連聲叫好。連不懂書法的阿都尺,也看出了氣勢不凡。

阿都尺邀請眾人入府大慶,張中書一動不動,一言不發地望著阿都尺。阿都尺才忽然想起道:「來人!快把張先生的家人放了。」張中書一家老小才被放了出來。

張中書早就備了兩輛馬車在不遠處候著,待家人都上車後,張中書對馬夫說︰「快走,越快越好!」夏日的中午,像噴著火燄般的太陽,炙烤著阿都尺門上那塊剛寫好字的大匾上。守門的兵丁忽然聞到一股刺鼻的硫磺和火硝味兒,抬頭一看,門上那塊大匾上的字跡開始冒煙,轉眼間躥起了火花,火很快就將紅木門匾燒了起來。

兵丁趕快跑去報告阿都尺,當他趕來時,門匾上的火已經引燃屋頂上的椽子。他立即命人救火,但天乾物燥,天氣炎熱,火借風威,風助火勢,哪能救得了,火很快就漫延整個門樓燒到所有房屋,整座莊園都陷入一片火海中,人們尖叫著從屋裡奔逃出來。

阿都尺終於明白是著了張中書的道兒,趕快派人去抓捕,但張家早已人去屋空。阿都尺怒火中燒看見姚文走來,二話不說一刀就砍了他,總算出了一口惡氣。從此,張中書不知去向。@*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正史記載,北宋的太祖皇帝有很多德政,開創了繁榮的北宋王朝。
  • 現在世界上音樂學院的聲樂教育,基本上教的是傳統歐洲聲樂技術,尤其是以意大利聲樂技術為主體的美聲唱法。而在中國古代,有比這種美聲唱法更好的聲樂技術。
  • 《宋史》記載:沙門僧人洪蘊,本姓藍,是潭州長沙人。父母當初沒有孩子,因此專心念誦佛經,既而有妊娠,於是生了洪蘊。洪蘊年十三,拜見開福寺沙門智巴,請求出家,習學方技之書,後來遊京師,因為醫術高明而知名。
  • 居易,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他的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廣為民間所傳頌。他任左拾遺時,寫了大量的反應社會現實的詩歌,希望以此補察時政。
  • 有一個叫呂鄉筠的商人,喜歡吹笛。有一次曾遇到一位吹笛的仙人,傳授笛曲,從而引出一段關於天上地下笛子的故事。
  • 幽默風趣今人愛,古人也愛。以下是近兩千年前的笑話,出於邯鄲淳(約132—221,東漢末到三國時代)編輯的《笑林》。古人的笑談說了些什麼?晶瑩閃亮的光彩是什麼呢?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