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會員

【水彩行家】作品欣賞

作者: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
font print 人氣: 255
【字號】    
   標籤: tags: , ,

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 會員新作欣賞

林毓修 《拾》 110 × 78 cm 2013

不知從幾歲開始,喜歡上故鄉花蓮海邊的石頭;灰色基調中隱著大方或細緻的的脈紋,並間雜著黝黑和雪白。在大海的洗磨下,顆顆討喜好握感。最愛赤腳逐浪踏拾,滿懷如珍。如今回首歷歷,欲藉彩筆將心中這點幸福的滿足感,一顆一份地描拾入懷。

林毓修 《拾》 110 × 78 cm 2013(圖: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張寶玲 《蟠龍雙柱》 76X56cm 2014

龍被中國人奉為至尊無上的神獸,列為四靈之首,寺廟的前殿或正殿,中央廊柱喜用一對龍柱,又稱「蟠龍柱」,指的是未昇天的龍,所以盤繞在柱子上。以壯觀瞻,龍身翻騰躍舞,雙龍形式,來象徵陰陽調和。

張寶玲 《蟠龍雙柱》 76X56cm 2014(圖: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楊美女 《野趣鄉鴨》 38x55cm 2014

大自然的恩賜,鄉野池塘中,點綴著茂密的草叢,綠波蕩漾,隱約透露,蘊藏著繁多食物,待鴨群去尋覓。母鴨帶著小鴨,孺慕之情,優游自在,寧靜溫馨。

楊美女 《野趣鄉鴨》 38x55cm 2014(圖: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謝明錩 《玫瑰的身影》 74_74cm 2014

謝明錩 《玫瑰的身影》 74_74cm 2014(圖: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黃文祥 《長者》 37X27cm 20 14

黃文祥 《長者》 37X27cm 20 14(圖: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郭宗正 《拿傘的女孩》 76x56cm


郭宗正 《拿傘的女孩》 76x56cm(圖: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許德麗 《水之龍》 75×56公分 2013

草山水流東瀑布,沿途河床坡度作大的弧狀起伏,使水的流勢產生蜿蜒的形狀 ,並因此有流速的變化 ,像一尾活龍躍動 ,畫中除以筆觸之快慢表達水龍的動感,並在色彩上選擇主觀的用色,水是活的用黃、石綠、藍、等色 ,河床用濕潤的褐色系襯托龍 ,為了水的質感 ,用了肌理劑,以表達水實際流動時的紋路與厚度,主觀暢快的完成這幅畫。

許德麗 《水之龍》 75×56公分 2013(圖: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劉淑美 《隙頂晨光》 56 x 76 cm 2014

在綠色茶園裡,夏日烈陽失了威力,有群山圈護你;山雲更是晨昏不離。今晨,微溫的陽光將你喚醒。

劉淑美 《隙頂晨光》 56 x 76 cm 2014(圖: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陳俊男 《偶遇-西洋篇》 50x150cm 2014

光滑的瓷,溫實的陶,厚重的銅,冷冽的石,或柔美、或剛強、或相愛、或相依,一尊尊造型各異的”偶”相遇在不同的時空裡, 妳我的偶遇也在那多情溫柔的季節裡。

陳俊男 《偶遇-西洋篇》 50x150cm 2014(圖: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余廷彥 《美好時光》 54x39cm 2014

陽光灑下,穿透葡萄的光線,映照在豐收的美好時光。

余廷彥 《美好時光》 54x39cm 2014(圖: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范植正 《灶》 74 × 56 cm 2014

在一棟古厝裏,保留著昔日燒材生火的傳統古老爐灶,灶上大鍋蒸煮著菜餚,冒出陣陣的蒸氣,令人緬懷記憶中古早的廚房就是這樣子。

范植正 《灶》 74 × 56 cm 2014(圖: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原載:水彩藝術資訊 第十六期)

責任編輯:周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果不曾耕作,又怎能理解扒光碗中飯粒是對農民尊嚴的禮敬;這並非惜物或習慣的養成問題,而是一份「感同身受」的美感覺知。「土地」絕不僅僅只是供人行、居甚或予取予求的空泛對象,倘若認知正確,著眼角度自然不凡。
  • 「發現美」與「發現不美」同等重要,如何在紛亂龐雜的大自然中找到美,靠的是「慧眼」與「觀看方式」;如何發現不美,靠的是對自己美感系統的深入理解與創作經驗。
  • 繪畫創作,不只停留在「寫實」和「紀錄」的層次,創作有如懷孕、生產的過程。一件作品,從受到大自然的感動,到意念的醞釀、琢磨到沈澱,創作者就像孕育胎兒一樣,小心翼翼,誕生前還要經過相當程度的焦慮不安,斟酌、掙扎構圖、色彩計畫及意念的呈現。
  • 大鄧伯花怒放時的姿態、造型、色彩,加上背景的棚架,非常利於畫面的呈現,但架構、取捨、提煉、簡化,仍是經營畫面不可缺少的巧思,如何讓大鄧伯花的花葉、藤蔓,有疏有密、有聚有散、變化中有統一、統一中有變化,仍是經營創作意念、美化畫面不可或缺的。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提香對場景的精心設計、富於表現力的色彩,以及對人像和物件的敏銳刻畫,啟發了後世的歐洲藝術家。觀眾凝視此畫時,猶如置身人群中,彷彿藝術家要求觀者一同省視自己的良知與對神的信念。
  • 德國的視覺藝術,相較其哲學文學音樂,是較少被德國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國藝術中的浪漫主義精神卻深深影響著其它領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風景畫。他的風景畫為什麼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對色彩與構圖的運用是德國浪漫主義的特色,他賦予風景畫前所未有的生命與意義。他將靈魂注入風景裡,而風景裡被照亮的空氣是「靈體」,讓每一幅畫作充滿個體性與內在連結
  • 馬德里擁有世界上最[ascii]著[/ascii]名的博物館之一——普拉多博物館。而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委拉斯貴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畫《宮娥》(Las Meninas)是其鎮館之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