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行家】郭心漪水彩創作展

展覽訊息
font print 人氣: 132
【字號】    
   標籤: tags:

國泰世華藝術中心的三人聯展,只有郭心漪為水彩創作者,此次預計以對開至雙全開的十五幅作品參與展出。

另一個重要的個展為台中市美術家接力展,對她來說,這是一個倍感榮幸的官方邀請展,展出作品延續作者一貫以來的大幅創作為主要呈現。

郭心漪認為,萬物皆有其被關注的價值,觀看的方式亦是創作者應該深入探究的部份,除了觀念上的不斷思索之外,在創作動機上她對人類特有的心理運作充滿無盡的好奇,並力求清新自身內在的宇宙,如何用不同的方式闡述對象與延續創作主題的再深探之課題也是她樂此不疲的創作原動力。

郭心漪企盼作品能帶給觀者重新省思生命的無限與宇宙萬物帶給我們的啟示。

藝術的呈現,是作者不斷地與創作對象的對話與思想撞擊所產生的結果,對她來說,發現平凡中的不平凡,感動簡單中的不簡單,是郭心漪始終以來對創作方向堅持的自我觀點。

展覽訊息﹕

形韻色影三人邀請展
展期:2014年7月5日~8月2日(週日公休)
預展:7月3、 4日
開幕茶會:7月4日(五)下午6:00
地點:國泰世華藝術中心
台北市敦化北路236號7樓/02-27170988
—————————————————————————————–

心象。清漪 – 台中市美術家邀請展
展期:2014年8月1日~8月31日(週一公休)
開幕式暨新書發表:8月2日(六)14:30
地點: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葫蘆墩文化中心
台中市豐原區圓環東路782號/04-25260136

圖文提供﹕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
原載﹕水彩藝術資訊 第十六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對謝老師的作品驚豔之餘,乃毅然決然師事謝明錩老師及鄭香龍老師。又因情有獨鐘於鄉土題材,在努力研習水彩技法的同時,經常組團踏遍台灣鄉野、中國大江南北的古老村莊及歐洲古鎮,為的就是廣蒐繪畫題材,以為創作的素材及原動力。
  • 心動了,就會畫了,就想表達出來了。 心是一切行動的泉源,起心動念,有了心情,便順興而為了。 每一個令我心動,快意揮灑的就是使我有所行動之種子。 過程是種子的萌芽成長,經過灌溉心力而成就創作,作品就是種子開花孕育出的結果。 對我而言,即是生命最大的回饋、成就與喜樂。
  • 「畫由心生」,內心若沒有感動,就沒有感人的繪畫,唯有將感情移入與景物產生共鳴,才會創造出動人的作品。他的作品色調成熟沉穩,透過畫筆自然流露出樸實親切之美。
  • 由於洪東標老師的鼓勵,08年重拾畫筆並投入水彩這繽紛而迷人的園地。為忠實檢視一路而來的成長歷程,特將這些日子以來階段式的創作記錄與自我試探心得分享于您。
  • 寒冬已過,萬物甦醒,滿園春芽如蟄伏在心的創意種子,經歷季節交替而蠢蠢欲動,在陽光、溫度、水的滋潤下破土而出。咨意綻放的渴望;繽紛蓬勃而華麗的夏蔭,亦如無畏歲月、生活的洗鍊,依然契而不捨的創作毅力,將積累在心靈深層的感動與成長,以抽象的水色交融,表現在虛實卻具像的每幅作品中。「春芽夏蔭」四個字,道盡了水彩畫家許德麗長年以傳統式微的工藝與民間建築為題入畫的心路歷程。畫家其經常以蒐集與攝影方式,設法兼顧外在視覺與內在主觀觀點,運用水彩重疊法及含蓄內斂深入的表達態度,樸實溫潤自由的藝術表達個性,展現女性纖細心思的絕妙風格。
  • 藝術史家們對用「矯飾主義」(Mannerism)這個詞做為繪畫風格的名稱有過許多爭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爆發前,德國藝術史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這名詞來形容十六世紀時在意大利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提香對場景的精心設計、富於表現力的色彩,以及對人像和物件的敏銳刻畫,啟發了後世的歐洲藝術家。觀眾凝視此畫時,猶如置身人群中,彷彿藝術家要求觀者一同省視自己的良知與對神的信念。
  • 德國的視覺藝術,相較其哲學文學音樂,是較少被德國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國藝術中的浪漫主義精神卻深深影響著其它領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風景畫。他的風景畫為什麼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對色彩與構圖的運用是德國浪漫主義的特色,他賦予風景畫前所未有的生命與意義。他將靈魂注入風景裡,而風景裡被照亮的空氣是「靈體」,讓每一幅畫作充滿個體性與內在連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