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樸心雕刻童趣 丁宗華找回傳統美(下)

作者︰文、攝影/ 王金丁
font print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瑕疵蛻變完美 才是最高境界

丁宗華為了從老舊的事物尋找傳統文化,投入了木雕創作,在〈時光隧道〉作品裡,他刻畫了兒時「捉迷藏」遊戲的樸實樂趣。

刻的是男孩躲在一堵頹舊的磚牆後面,從牆洞裡探出眼睛、鼻子來,注視著前面遊戲中的男孩;前面這個男孩閉著雙眼靠在臂上貼著牆壁,藝術家刻了兩臂的凹痕來表現,巧妙地省去了牆壁,悄悄地留下了時光的痕跡,這是讓人意想不到的巧思。

丁宗華的作品〈時光隧道〉,刻畫了兒時「捉迷藏」遊戲的樸實樂趣。(丁宗華提供)

我們再觀察木雕底部的大小石頭,是如何出現了老舊的顏色,藝術家直截了當的說:「木頭在我手上翻弄久了,自然出現了黯黑的顏色。」他指著頹壞的磚牆說,那才是考驗他的地方,一塊塊交錯疊砌的牆面上斜畫著幾條木材的自然紋路,顯示給我們的是,蒼桑的歲月痕跡,他說:「雕刻中才發現這裡有一條天然小裂痕,我藉著這個小瑕疵,加強老舊磚牆的味道。」

丁宗華經歷了木材的奧妙,他說,眼睛看到的只是表面,刻下去才知道裡面的底細,遇到木材有瑕疵也是好事,它能鍛鍊你的想法更成熟。

「如何將瑕疵變成完美,那才是雕刻的最高境界。」

作品〈時光隧道〉於2013年獲得裕隆汽車公司「木雕創作薪傳工藝組銅質獎」,並被裕隆公司收藏。

作品〈尋〉,找到了創作的方向

丁宗華木雕作品〈尋〉,在困難中找到了光明的出口。

十幾年前丁宗華投入木雕創作以來,希望藉著參加各項比賽的機會,觀摩其他藝術家的作品,激勵自己進而提升技巧。這期間參加過雲林縣文化藝術獎、嘉義市桃城美展、臺中市大墩美展、裕隆汽車公司木雕創新獎,還有臺灣木雕國際競賽等,作品有入選的、得了獎項的,也有獲得主辦單位典藏的。

參賽過程中,卻發現自己用心創作的木雕得到的大多是小獎,而走創新路線、追求現代潮流的年輕藝術家卻屢獲大獎。他在迷惑中,也跟著潮流走,後來的作品〈樂活人生〉、〈拋,行〉裡的農村人物,竟也出現了怪異的髮型以及搖滾的手勢,也有腳上繫了鎖鏈的,意圖跟隨表現新潮的風格,雖然也得了獎,卻發覺已偏離了原來創作的理念。

那段時間,臺灣開始進口大批大陸神像,市場受到了打擊,也影響了他的經濟,一時,使得他的木雕創作走入了困境。

在艱難的環境中,他仍然堅持傳統木雕的創作,在2011年,以木雕作品〈尋〉參加「第16屆臺中市大墩美展」,獲得工藝類優選。這是他木雕創作再出發的轉捩點,他充滿信心的說:「當這個作品完成時,我已經脫離了困境。」

木刻作品〈尋〉,刻的是早年臺灣小孩喜歡玩的「鵪鶉雞」遊戲。遊戲時,一個孩子雙眼幪著布巾,布巾兩頭緊緊的綁在後腦勺上,另一個孩子嘴裡要不斷發出聲音,到處躲藏,讓幪著眼睛的聽聲音找人。丁宗華說:「幾十年前的情景常常出現眼前,幪著眼睛的人問,躲好了嗎?就開始抓人,抓到了就換人幪眼睛,我刻的那個孩子懶得跑了就蹲下來,等幪眼睛的男孩找來了再跑。」

幪著眼睛的男孩伸出長長的手臂,另一個男孩蹲在他的腳前,仰頭望著。丁宗華偏著頭說:「這兩隻手要如何放開,才能傳達出男孩的心理,要從哪裡下刀,稍微不小心手臂就會斷掉。不知道怎麼做時,我就停下刀,靜下心來,思考如何表達我的感覺,我要的意境。」

丁宗華說,幪著眼時,就是徘徊在十字路口,在困難中尋找光明的出口,另外那個孩子睜著眼睛,表示已經找到了正確的方向:「這也是我木雕創作的心路歷程,現在我知道要怎麼走了。」

純樸的心雕出傳統的美

四十年前,一個臺灣南部鄉村的少年為了生活北上學藝,二十年後帶著雕刻功夫回到故鄉,由於對木雕藝術的熱中,用一顆純樸的心雕出了傳統的美,作品也走進了國家的藝術殿堂。如今在四湖鄉這個濱海小鄉的工作室裡,夜闌人靜時,丁宗華仍然雕著手上的木頭,在細微的雕刻聲中,那隻站在木櫃上的木刻小豬,正腆著肚皮上面一圈圈的木材紋路,張著嘴巴笑著。

小豬的嘴巴張得那麼大,笑聲一定很響亮,笑聲誰聽見了?想必只有小豬的主人──木雕藝術家丁宗華聽見了。

本文轉自第387期【新紀元週刊】「人物特寫」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88/11065.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15日與羅德島州東格林威治(East Greenwich)市政廳及該市市立圖書館合辦「台灣畫境」國情相片展與中華民俗文化表演活動,介紹台灣民俗風光,增進當地各界人士對台灣之認識。
  • (大紀元記者宋順澈台灣台北報導)新北市板橋區文聖國小金龍隊參加「2012全國傳承盃舞獅舞龍暨鼓藝錦標賽」,榮獲國小舞龍組全國第一名,為新北市爭取到全國最高榮譽!
  • (shown)傳說天上的仙女日夜織錦,朝為錦雲,晨為棲霞,當人們仰望漫天的流光溢彩時,驚歎於織錦像雲霞一樣美麗,於是,人們稱南京這種如彩雲般絢爛多姿的織錦為雲錦。
  • 代時,在光州(今河南潢州縣)城外七里處,有位老婆婆在家門口種了兩顆棗樹。秋天棗子熟了,有位雲遊道人路過老婆婆家向她化緣,想要一些棗子吃。老婆婆向來樂善好施,慷慨的說:「我兒子出外耕田去了,現在家中無人為道長摘棗子,只能煩請道長您自己採摘了,摘多少都可以。」
  • 資得來不易的古代中國,人們惜物愛物,為了延長各種食物的期限、儲存並讓糧食無虞,同時更能調節因乾旱或水災等天災來臨時的物價不穩,農家會將吃不完的蔬菜醃漬起來保存,以防腐敗變質。當時農家只吃當季生產的蔬菜,當天災來時,蔬菜短缺,這些加工品就成為農家的佳餚。自古至今,醃菜的歷史淵遠流長,展現了古老時代的智慧。
  • 廣受美加地區華語文教師與文化教師歡迎的「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培訓班」102年全新課程已規劃完成,將分二梯次在美加地區辦理12場次培訓,預定培訓600位民俗文化種子教師。第一梯次西雅圖、溫哥華、芝加哥及舊金山4場預定4月26日起陸續辦理,第二梯次洛杉磯、邁阿密、休士頓、波士頓、華府、紐約、亞特蘭大、多倫多等8場預定7月15日開辦,即將開放網路報名。
  • (大紀元記者韓林費城報導)3月17日(週日),費城猴嶼聯誼會在費城中國城舉辦了一年一度、盛大的猴嶼民俗文化節,暨侯封境護閩將軍千秋壽誕大型游神慶祝活動,以感謝神明護佑,並期待生活和平安定。隸屬福建省長樂市的猴嶼鄉是中國著名的僑鄉,這裡有大量村民移民海外,特別是美國。該慶祝活動在福州的猴嶼家鄉有數百年的歷史,從五年前開始由費城福建猴嶼聯誼會在費城每年興辦一次。當天的活動包括遊行、舞獅、傳統舞蹈和戲曲、上香、祭拜神靈和祖先等,場面熱鬧非凡。
  • 【本報訊】廣受美加地區華語文教師與文化教師歡迎的「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培訓班」102年全新課程已規劃完成,將分二梯次在美加地區辦理12場次培訓,預定培訓600位民俗文化種子教師。
  • 為宣揚民俗文化及恭迎媽祖聖誕千秋,桃園市公所定28日晚上七點,在陽明公園舉辦「2013桃園市民俗文化巡禮—媽祖祈福 桃園幸福」活動,邀請明華園戲劇總團當家小生孫翠鳳等60位菁英團員主演「逐鹿天下」,市長蘇家明、市代會主席游財登身穿武將服裝粉墨豋場,為活動代言做宣傳。
  • (shown)轉型從事無毒安心農耕,陳嘉欲感到老天也特別照顧他。帝王柑最怕果蠅叮,只要一叮咬內部生蟲就會落果。奇妙的是,那年的帝王柑收成時期竟然連一隻果蠅、一隻天牛也沒有出現,等他一收成完,果蠅就都進來了。他明白,只要有向善的心,冥冥中自有神護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