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評析 周鍾的一句話

作者﹕麥硯同
font print 人氣: 123
【字號】    
   標籤: tags:

看《帝女花》,長平公主之貞烈、周世顯之勇謀自然是焦點,唐滌生確花了不少筆力在他們身上。然而,唐滌生之所以傑出,不在於他能把男女主角塑造得豐滿,在於他沒有遺漏主角身邊的配角,他撰寫《帝女花》的功力可見於周鍾一角。

周鍾在該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幾乎每一場都有他的戲:他把周世顯引上場,領到長平面前,可謂他們的月下老人;他在城破國亡之際,抱走垂死的長平公主,可謂她的救命恩人;他又在改朝換代以後,「賣」卻長平給清帝,換取「新祿俸」……

周鍾也是一個極之矛盾的角色。

〈樹盟〉、〈香劫〉兩場,他是忠臣,其忠表現在李闖入城、「樹倒猢猻現奴顏」的時候,他沒有離去,反而與帝主共存亡。既是忠臣,為什么到了〈乞屍〉一場,卻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勢利小人,求繁華富貴不惜出賣帝女呢?前後的行動似乎接不上,似乎很兀突。當然,戲劇人物是立體的,性格有變十分平常,問題只在於編劇家能否說服觀眾,相信角色的變化合於情理。

唐滌生為了說服觀眾,替周鍾的行動「說」了不少話。

他在〈乞屍〉一場中,唱了一段「滾花」:「我地茶飯三飯無百味,帝女還應再從龍。不是忘恩是報恩,事關小樓一角難棲鳳。」他顯然在自圓其說,解釋自己「轉性」並非情願,只是礙於形勢,「賣主」為「報恩」而已。不過,略嫌力度不足,相信唐滌生也自知不足,所以在之前一場〈香劫〉裡,寫了另一句話,也正是最關鍵的一句。

〈香劫〉一場,崇禎接見周世顯,開口第一句就問:「周少卿,孤王見你確是一表非凡,恍似臨風玉樹,但未知你習武抑或習文,至會博得宮主將你人才賞讚。」周世顯答道「習文」後,崇禎明顯有點失望,此時周鍾趁機插進一句:「主上,呢句說話講得啱,所謂文章祗能濟世,不能救急,假如主上今日不以文臣為重,長平宮主可以配與微臣之子。寶倫而家鎮守紫禁城,相當勇猛。」

此句不過數十字,卻精妙至極,編劇家藉此一句,反映出周鍾內心自私的黑暗面。如果沒有此句,〈乞屍〉中的「轉性」顯得十分兀突,但有了這句,周鍾日後的行動就不能算是「突變」,只是〈香劫〉中的自私在亡國換代的特定形勢下擴大而已。

就這麼加了一句,周鍾的性格就得以連貫,人物行動十分合理。

可惜,香港劇團演出《帝女花》,有時為了節省演出時間,大刪特刪,有時以為可以超越原著,大改特改,其實刪改可以,但刪改者起碼要明白,有些地方可以改,有些地方不能動,不能動者,即如周鍾這一句話。

責任編輯:周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星光熠熠耀保良》昨日於尖沙咀舉行記者會,一眾藝人包括黎耀祥(祥仔)、謝安琪(Kay)、關心妍、鄭欣宜、許亦妮、李思捷、林曉峰、黃心穎及胡鴻鈞等亦有出席。謝安琪與黎耀祥今次首度合作,二人透露正密鑼緊鼓籌備中,準備粉墨登場。
  • 近日,03年TVB電視劇《帝女花》被翻出一處穿幫鏡頭。飾演皇帝的陳豪在談到軍餉、欠稅時,其中帶了一個英文詞「check」,被網友翻出,引發爆笑。
  • (大紀元記者楊天儀波士頓報導)粵劇日漸式微的今天﹐數十年如一日地承傳發揚粵劇文化的波士頓僑聲音樂劇社讓人尤其覺得可貴﹐這份堅持贏得了僑社與粵劇迷的尊重。21日晚僑聲在漢考克劇院 (John Hancock Hall)盛大上演大型古裝粵劇「帝女花」﹐慶祝74週年社慶之餘﹐也以精彩演出回饋觀眾﹐一千一百人的劇場座無虛席﹐長達四個小時的演出讓戲迷過足戲癮。
  • 唐滌生的《胭脂巷口故人來》除了在戲台上演出的舞台版外,還有一個電影版本,由任劍輝、白雪仙、林家聲等主演,改名《琵琶巷口故人來》。兩個版本的故事骨幹是一樣的,分別只在於舞台版中,文敏被逼離家後,懇求桐軒莫上京應試,因「有師在,弟子難出頭」,桐軒贈他盤川(盤纏)即隻身離去;電影版中,桐軒則認為「弟子功名師有責」,同赴秋闈,其後,二人投宿寺院,桐軒染病加上盤纏不足,自願放棄應試,把餘錢贈予文敏,「讓舅功名把姓埋」。
  • 被稱為「影子女士」(Shadow Woman)的寶琳‧本頓(Pauline Benton),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美國皮影戲的表演者之一,她在紐約創辦了紅門劇社,將中國瀕臨式微的傳統皮影戲在美國發揚光大,甚至受邀赴白宮演出。然而在她彌留之際,紅門劇社的風光已不如從前,她沒有後代,她留下大量的皮影戲遺產何去何從?
  • 1923年,寶琳‧本頓(Pauline Benton)到北京探望在燕京大學任教的姨媽時,被中國古老藝術——皮影戲深深吸引。這位美國女孩終身未嫁,用盡一生的心血投入到皮影戲的創作、演出中,她在紐約創辦了紅門劇社(Red Gate Shadow Players),甚至在羅斯福總統執政時期受邀赴白宮演出。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