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行家】陳顯章個展報導

個展報導
font print 人氣: 88
【字號】    
   標籤: tags: ,

枕石畫坊特於周年慶展出-「陳顯章水彩畫個展」,此次展出的水彩作品,可感受到他對生命的感悟及熟練圓融的繪畫技巧。

陳顯章三十餘年來一直執著於藝術的追求,他生長於屏東農村,所以時常從台灣古厝、古廟建築、民俗風情中尋找靈感,也細膩觀察日常週遭的人事物,創作題材大多源於生活經驗與自己特有的情感。


「畫由心生」,內心若沒有感動,就沒有感人的繪畫,唯有將感情移入與景物產生共鳴,才會創造出動人的作品。他的作品色調成熟沉穩,透過畫筆自然流露出樸實親切之美。在繪畫的創作上需要不斷的精進與探索,希望各位藝術界的先進、後輩不吝給於指教批評與支持鼓勵,讓他在未來的藝術創作中繼續努力不懈。


責任編輯:周道

(圖文由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園林之美 系列一(蓮池戲台)」作品一樣以靈動的輪廓線條來鉤勒再敷色,描寫的是戲台建築之美,只是在畫紙上飛奔的手顯然比前兩件作品更快速頻繁,期望涼亭樓宇的巧妙設計能在紙上成為讚歌供人緬懷。
  • 我喜歡描摹自然,常在平時的勞動者身上尋找題材,在平凡生活當中尋找神聖,在角落尋找永恆,這樣的心思應來自故鄉環境的教化,我從不把藝術當成沉重的十字架,而是當成一輩子的興趣和生活的必需,如果說,生命是一場奇妙的冒險,我更樂於獻給這豐富我整個生命和靈魂的冒險活動。
  • 郭心漪水彩展—發現.感動 發現平凡中的不平凡,感動簡單中的不簡單。 平凡的事物,不平凡的角度。簡單的景象,不簡單的精神脈動。 靜止與川流的池水,靜態的摹寫卻又充滿著生靈的氣息,探索更深層的精神所在,尊崇自然的審美方式,進行心靈的對話,傳遞強烈的能量。 摘錄自郭心漪水彩個展請柬文稿
  • 對謝老師的作品驚豔之餘,乃毅然決然師事謝明錩老師及鄭香龍老師。又因情有獨鐘於鄉土題材,在努力研習水彩技法的同時,經常組團踏遍台灣鄉野、中國大江南北的古老村莊及歐洲古鎮,為的就是廣蒐繪畫題材,以為創作的素材及原動力。
  • 心動了,就會畫了,就想表達出來了。 心是一切行動的泉源,起心動念,有了心情,便順興而為了。 每一個令我心動,快意揮灑的就是使我有所行動之種子。 過程是種子的萌芽成長,經過灌溉心力而成就創作,作品就是種子開花孕育出的結果。 對我而言,即是生命最大的回饋、成就與喜樂。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提香對場景的精心設計、富於表現力的色彩,以及對人像和物件的敏銳刻畫,啟發了後世的歐洲藝術家。觀眾凝視此畫時,猶如置身人群中,彷彿藝術家要求觀者一同省視自己的良知與對神的信念。
  • 德國的視覺藝術,相較其哲學文學音樂,是較少被德國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國藝術中的浪漫主義精神卻深深影響著其它領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風景畫。他的風景畫為什麼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對色彩與構圖的運用是德國浪漫主義的特色,他賦予風景畫前所未有的生命與意義。他將靈魂注入風景裡,而風景裡被照亮的空氣是「靈體」,讓每一幅畫作充滿個體性與內在連結
  • 馬德里擁有世界上最[ascii]著[/ascii]名的博物館之一——普拉多博物館。而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委拉斯貴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畫《宮娥》(Las Meninas)是其鎮館之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