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水彩行家】側寫生活縮影

會員參展活動系列報導
陳品華
font print 人氣: 76
【字號】    
   標籤: tags: ,

姚植傑水彩展—側寫生活縮影

藉由自我省思與對於生活中各種事物敏銳的觀察來找尋思考創作的主題。在直觀的表現中,將自己主觀的構思重新安排與堆疊,以繪畫的創作形式驗證自我的想法與感受。形式上,以抽象及半抽象的方式呈現,運用強烈及對比色彩、大小空間的錯置、流動的筆觸、扭曲變形的造型,粗糙厚塗的層次肌理,來傳達心中的感受以及生活的體驗。(摘錄自台北新藝術博覽會專輯)

自我探尋

這個系列是植傑就讀研究所時探究的主題。藝術創作的養分其實來自個人周遭生活的體驗,所以藝術家對人生的態度、生命的價值觀、對社會的觀點看法,從畫作都能看出一些蛛絲馬跡來,尤其一系列的創作品更能真實反映他的內心世界。

植傑展出的兩幅作品「尋覓」「找自己」正是企圖把他個人自我省思及敏銳觀照社會現象的想法傳達到他的作品中。他採用複合媒材的技法畫在厚卡紙上,「尋覓」此作色調黝暗的人群擠在沉重的空間裡,形體雖是堆疊緊靠但又像遊魂般疏離,背景以白色厚塗的筆調逼出半抽象的形體,整張畫面張力很夠,兩張高背的白椅子一大一小的安置在左下方,位置安排有巧妙的用意,似乎在隱喻世人為了追求位階造成人與人之間經常處在緊繃閉鎖的狀態,畫面會說話,植傑留下了寬廣的路徑讓我們玩味。

「找自己」這件也是以灑脫奔放的筆觸呈現深沉凝重的氣氛,然而色彩層次肌理的豐富性帶動了整幅畫氣韻的流動,雖是嚴肅的生命課題但虛實之間卻任由你自由的與它對話。

拾筆寫意

這次植傑提供給我的三張圖檔都是他今年出外旅遊當場寫生的長扁幅作品,張張都是傑作。我感覺到他那豪邁爽朗的性格,絕對和他飼養的賽鴿一樣,一心嚮往長空無限任雲飛的國度,所以他掙脫平日寫實藝術的束縛,丟棄慣性思考模式,另尋一片自由的新天地。

姚植傑_山海漁村 20x56cm 2013

「山海漁村」整張以黑線鉤勒再敷色,線條很活很暢快,聽說是用自己削的竹筆畫的。一個用心認真的畫家總是會鑽研出自己獨特的工具,畫久了就形成獨特的風格,看來這樣的表現手法植傑已有相當的心得。

姚植傑_菁桐太子賓館 20x56cm 2013

「菁桐太子賓館」整張作品呈現一種大寫意的明快調性,帶著一種恬淡的詩情走入了這幅畫的美感世界,慢慢的被灰赭灰黃灰綠給浸染,再看植傑如何將分散在各處的建築物用淺赭色的起伏山勢把它貫連起來。

姚植傑 園林之美 系列一(蓮池戲台)20x56cm 2013

「園林之美 系列一(蓮池戲台)」作品一樣以靈動的輪廓線條來鉤勒再敷色,描寫的是戲台建築之美,只是在畫紙上飛奔的手顯然比前兩件作品更快速頻繁,期望涼亭樓宇的巧妙設計能在紙上成為讚歌供人緬懷。

總之不同的心境就有不同的風景,面對實景雖是寫生其實也在寫自己的心。

(圖文由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臺灣水彩畫因日治時期石川欽一郎(1871-1945)的提倡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後更培養出第一代的水彩畫家,如倪蔣懷(1894-1942)、藍蔭鼎(1903-1979)、李澤藩(1907-1989)等。石川欽一郎將西方寫生觀念引入,借給這批年輕畫家一副重新觀看臺灣風土的眼鏡,形成一股「以自然為師」、「對景寫生」的全新美學觀與自然觀,使臺灣風景題材與西方繪畫表現方式接軌。
  • 百年來水彩可以他特有的文化性、方便性與經濟性在台灣成為最受喜愛的媒材之一,如果能藉由教育的更普及、創作水準的再提昇而讓水彩藝術成為深耕於民眾的「國民藝術」,應該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 張明祺水彩展—光影的轉角 作品以大自然為師,生活體驗入畫,要創作自然而不抄襲自然,強調韻律節奏,有主有賓,統一中有變化。 王文琮水彩展—情寄曠野 光影色彩幻化交織的綺麗世界,引領我的悸動,恣意潑灑在畫紙上,大地蒼茫中,擁抱一份人文的關注,最能撩動人們的心弦。
  • 振文的水彩世界 來自他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平凡的小花草小人物,來自他走過滄桑際遇的印痕、生命點滴的體悟,來自他珍惜家人親友的支持與溫暖,來自他一顆細膩敏銳的心、悲天憫人的情懷,來自他對創作柔韌的堅持、才氣縱橫卻謙沖致和的胸襟,來自他追求形靈合一的理想境地。
  • 「紫色旋律」作品充分展現騰萱驚人的寫實功力,背景灰紫色的山沉穩渾厚和前景高彩度的鳶尾花拉開了空間的距離,遙遠的湖面迷濛一片,詩意漫漫…微光幽幽…看著這片迷人的紫花,那高高低低的節奏好像翩翩起舞的紫蝶,正為我們表演她最新的舞曲,看著看著…感覺心好像也飛起來了,人也浪漫起來了,不知騰萱是否也像她的畫一樣浪漫?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提香對場景的精心設計、富於表現力的色彩,以及對人像和物件的敏銳刻畫,啟發了後世的歐洲藝術家。觀眾凝視此畫時,猶如置身人群中,彷彿藝術家要求觀者一同省視自己的良知與對神的信念。
  • 德國的視覺藝術,相較其哲學文學音樂,是較少被德國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國藝術中的浪漫主義精神卻深深影響著其它領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風景畫。他的風景畫為什麼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對色彩與構圖的運用是德國浪漫主義的特色,他賦予風景畫前所未有的生命與意義。他將靈魂注入風景裡,而風景裡被照亮的空氣是「靈體」,讓每一幅畫作充滿個體性與內在連結
  • 馬德里擁有世界上最[ascii]著[/ascii]名的博物館之一——普拉多博物館。而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委拉斯貴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畫《宮娥》(Las Meninas)是其鎮館之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