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報導

美迪奇家族的寶藏(4)

作者:史多華
font print 人氣: 68
【字號】    
   標籤: tags:

異國珍奇

雖然身處地理大發現的時代,美迪奇家族並沒有參與到航海探險或殖民的行動中,然而他們仍然渴望收藏來自海外的異國珍寶。從15世紀開始,美迪奇就收到過埃及蘇丹贈送的禮物── 一件相當珍貴的餐具,促使「偉大的羅倫左」到威尼斯採購各種配件以求完整;羅倫左甚至在達伽瑪發現好望角之前就對中國的瓷器十分感興趣。

一個世紀後的托斯坎納大公科西莫一世對亞洲的自然奇景非常著迷,他特地委託了法蘭德斯的金匠去精心製作一個金屬托座來展示一個高貴而典雅的印度洋鸚鵡螺,上面雕琢著中國樣式的植物、人物等文飾。

隨著對世界的版圖逐漸擴張,各種材質物種也更豐富多樣。在1486年發現了奈及利亞之後,葡萄牙的商人從非洲的貝南王國(Benin)進口象牙製品,科西莫大公因而收購了許多的象牙調羹飾品。這些非洲雕刻風格的象牙調羹極為稀有,全世界只有48件;它們被大公夫人愛蓮諾拉小心翼翼地收藏在珠貝盒中。

新大陸的文物也同樣的進入了美迪奇家族的收藏之中,例如安第列斯群島的泰諾印第安人的奇異器物和一件來自巴西的非比尋常的羽毛大衣。法蘭西斯大公的私生子安東尼‧美迪奇也對哥倫布前的美洲大陸感到興趣,他得到一個玉製面具,據說來自於神秘的迪奧狄華肯(teotihuacan,墨西哥古代人口眾多的大城),也就是阿茲特克人所認為的「眾神之城」。

彩石拼貼與彩繪

自老科西莫以來,美迪奇家族對於各色硬石材就情有獨鍾,十分偏愛,甚至下令禁止將這些石材出口到托斯坎以外的地方。1588年斐迪南一世成立了專為家族服務的「大公工作坊」(les ateliers Grand-Ducaux),這個成就斐然的手工業工廠的榮耀一直延續到19世紀中,並以逼真的視覺效果著稱。

在1590年為洛林的克莉絲汀與斐迪南一世的婚禮製作的一個徽章,就是用彩石拼花而成的精美之作。這些挑選過的彩色硬石會根據圖案所需的大小、形狀和顏色被裁切,然後毫厘不差地在白色大理石底板上緊密鑲接。這個兩側搭配纏繞緞帶羊角的徽章,象徵兩家勢力的結合﹕左邊是美迪奇徽章——五粒半球(象徵錢幣或藥丸)和一個置頂的飾有三朵金百合的青色半球(這個法國王室的標誌,是在「痛風者皮也洛」時期法王路易十一為表彰美迪奇的貢獻而特別授權使用的);右邊是代表克莉絲汀家世的四個王國和四個公國標誌的盾牌。)

一件裝飾在「王子禮拜堂」主祭壇上的豪華彩石鑲嵌畫,並未採用大公工作坊最負盛名的花果、鳥禽題材,而是呈現了一片結構非常的複雜的北歐式山水。畫面中帶著落日餘暉的韻味,(如屋頂上微弱金褐色的夕照),很像是從艾曼紐‧特德斯柯(Emanuele Tedesco)1611年的素描作品中得到靈感。當然作品也必須歸功於與魯道夫二世的布拉格工作坊的合作,和這個時期來到佛羅倫斯的德國細木工。

到了十七世紀,拿波里塔諾(Napoletano)在先前的經驗和基礎上更進一步,改進了石材工藝,並為柯西莫二世製作了一個神話題材的油畫作品,繪製於風景圖案的拼接石材上。這福從阿里歐斯特詩歌取材的作品《羅傑解救安潔莉珂》,其詩意近乎超現實風格,效果令人稱奇。

王子(註)宮殿

科西莫一世由公爵晉升為大公之前,在1555年放棄了由米開羅佐所建的家族宅邸(Palazzo via Larga),搬遷至領主廣場的舊宮(Palazzo Vecchio)居住。從此,舊宮便成為了政府的所在地,也是王子官邸。1565年瓦薩利建造了一條走廊,將舊宮和碧堤宮連接起來。他們的繼承人斐迪南一世,為他的大工作坊向版畫家加伏利(Gaffuri)和金匠比利維(Bylivelt)訂做了一幅結合馬賽克和彩石金線鑲嵌的珍貴裝飾畫,底色以青金石、紅髓石和雞血石來烘托美迪奇家族的榮耀,畫面呈現的是以科西莫一世騎馬像為中心的領主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左邊是政權所在的舊宮;右邊遠景是傭兵涼廊(Loggia dei Lanzi)其間的雕刻作品(包括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從近到遠順序陳列,涼廊內的雕刻也依稀可辨。前景由姜波隆納塑造的柯西莫一世青銅製雕像,在此貼以金箔,顯得尤為突出。

《由碧堤宮眺望波波麗花園》,是獻給斐迪南一世的十四幅鄉村別墅系列畫作的其中之一,著重表現的是波波麗花園的奇幻美景。這個花園最初是由義大利式庭園的創始者尼可洛.提波羅(Niccolo Tribolo)所設計,在他死後由阿曼納提(Ammanati)和布翁達倫提(Bernardo Buontalenti)接手合作完成。這個花園位于碧堤宮的後方,中央的草地,被一大片逐漸隆起的綠色樹林坡地被所圍繞,整體綠地圍繞著中央具有劇場、看台性質的草地,這是為節慶和各種競技活動而設計的。龐大的樹林綠地被規律地切割成許多方形的區塊,間隙遂成為幽雅的林間小徑。花園角落散佈著石窟與噴泉,米開朗基羅的四座未完成的奴隸雕像就曾經收藏於花園的石窟造景中。(待續)@*

(註):Prince 王子,也是公爵、大公的稱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迪奇,這個與佛羅倫斯的歷史緊密交織、對意大利甚至歐洲命運舉足輕重、並深入參與西方藝術發展的家族,在歐洲歷史上前後維持了三個世紀的輝煌。祖先來自於佛羅倫斯東北的馬傑羅地區,以銀行和商業起家,最後發展成為當時最有權勢的藝術贊助者。從2010九月到2011一月底,巴黎的馬約爾博物館(Musée Maillol)匯集了150件美迪奇家族收藏的著名藝術文物和寶藏,從繪畫,雕塑,古董,裝飾藝術,到科學,詩歌,音樂,植物學以及書信和手稿等等,見證了當年佛羅倫斯權貴的高雅品味及涉獵的廣泛,也為後世保存了珍貴的藝術資產和歷史文獻。
  • 美迪奇家族幾個世代的收藏,提供了一個十五到十八世紀獨一無二的藝術總覽,種類包括繪畫、古董、石雕、異國物品、雕刻、手飾甚至科學儀器:足以使美迪奇家族『在記憶中永恆存在…』。
  • 和其它的古董一樣,珍貴石材的花瓶也是美迪奇家族自始的收藏品,老科西莫的兒子「痛風者皮也洛」於1465年從威尼斯獲得了一件華貴的紅色石瓶,是整塊紅髓石琢磨雕刻成的。到了1492年—「偉大羅倫佐」逝世那一年,紅石瓶價值已高達600弗洛林金幣。1494年美迪奇家族被逐出佛羅倫斯的時候,這件珍貴花瓶一度遺失,後來又被教宗克里門七世買回。花瓶上刻的羅倫佐名字的幾個金色字母,後來也出現在米開朗基羅為聖羅倫佐教堂設計的聖物講壇上。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提香對場景的精心設計、富於表現力的色彩,以及對人像和物件的敏銳刻畫,啟發了後世的歐洲藝術家。觀眾凝視此畫時,猶如置身人群中,彷彿藝術家要求觀者一同省視自己的良知與對神的信念。
  • 德國的視覺藝術,相較其哲學文學音樂,是較少被德國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國藝術中的浪漫主義精神卻深深影響著其它領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風景畫。他的風景畫為什麼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對色彩與構圖的運用是德國浪漫主義的特色,他賦予風景畫前所未有的生命與意義。他將靈魂注入風景裡,而風景裡被照亮的空氣是「靈體」,讓每一幅畫作充滿個體性與內在連結
  • 馬德里擁有世界上最[ascii]著[/ascii]名的博物館之一——普拉多博物館。而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委拉斯貴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畫《宮娥》(Las Meninas)是其鎮館之寶。
  • 斯皮諾拉對敵軍的武藝充滿敬佩,遂允許荷蘭軍隊如閱兵遊行一般地撤出布雷達——他們手持武器,鼓聲震天,旗幟飄揚;他也嚴禁部下對敗軍幸災樂禍。當尤斯蒂努斯以傳統方式向他走來示降時,斯皮諾拉下馬與他平等相見。兩人一見面,斯皮諾拉便對這位荷蘭指揮官及其部隊大加讚賞。
  • 在16、17和18世紀,職業女畫家非常稀少,更不用說取得成功的了。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朱迪斯‧萊斯特(Judith Leyster)和阿黛拉依德‧拉比耶-吉婭爾(Adélaïde Labille-Guiard)三位畫家都創作了多幅自畫像,其中包括突顯其職業的版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