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印豪生 丁雲鵬書畫特展

文、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font print 人氣: 51
【字號】    
   標籤: tags: ,

丁雲鵬字南羽,別字文舉,號聖華居士、黃山老樵,安徽休寧人。畫錄史籍均未記載他的生卒年,然依傳世畫作推知,應當生於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至崇禎元年(1628)依然在世。國立故宮博物院特地推出丁雲鵬特展至9月25日。

丁雲鵬之父為丁瓚,以醫為業,好收藏,並善書畫。在耳濡目染之下,丁雲鵬亦擅繪事,長大後拜詹景鳳為師,並與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王登等時有往來。他的詩畫俱佳,因潛心佛教,所作之佛釋人物,神采煥發。董其昌不但以摩詰相擬,並讚丁氏為「三百年無此作手」。

丁氏的傳世作品以山水和人物為多,他的山水畫近法吳派,遠師宋元名家。早期細筆工緻,構圖繁密,敷色秀潤。晚期筆墨高古蒼勁,構景富有奇趣。釋教、人物畫上承吳道子、李公麟傳統,又工禪月、金水兩家,別具風格。早期衣紋線條圓潤細勁,好似行雲流水,設色雅淡。

明 丁雲鵬 廬山高

峰巒層疊,樹叢茂密,飛瀑凌空,狀如垂鍊。全作構圖緊實,以牛毛皴描寫山石,筆法古厚渾成,近似王蒙風格。在經營位置上,又與沈周〈廬山高〉有些相似,甚至於以篆書題寫「廬山高」三字的手法也和沈周的作品雷同。畫中山頭岩石扭曲,好似卷雲,頗具動勢。此幀作於萬曆己亥年(1599),是丁氏43歲之作。

明 丁雲鵬 松巔函虛

群山高聳,雲靄流動,松杉蔥蘢,古寺掩映其間。蜿蜒崎嶇山路上,士人攜童漫步行吟。全作筆法變化多端,松樹用細筆鉤畫,並以乾筆短皴描寫遠景山頭繁複的石稜,用大筆皴擦寺旁的巨岩,再以濃墨乾筆表現近景堅硬的石塊。本幅筆墨蒼勁、氣勢雄渾、構圖密實,但毫無迫仄之感,為丁氏山水畫中的精品。此幀作於萬曆甲寅年(1614),丁氏68歲。

明 丁雲鵬 白馬馱經圖

漢明帝曾派遣蔡愔前往天竺求取佛經,兩年後,天竺僧竺法蘭與迦葉摩騰以白馬馱經,自西域來中國,此圖所繪為白馬馱經的故事。本幅作於天啟乙丑年(1625),是丁雲鵬79歲之精心傑作。丁氏晚年的道釋畫多為用筆粗放,而此圖用細筆作畫,回歸其早年的繪畫風格。細審此作,樹幹平直少彎曲,畫葉寫意,僅用淡墨汁綠層層點染,衣紋線條遒勁簡古。

明 丁雲鵬 掃象圖

一彎溪水蜿蜒而下,童子持帚掃象,其側有一菩薩倚坐而觀。「象」、「相」同音,「掃象」即「掃相」,意指破除對一切名相的執著。本幅的人物皆以中鋒畫成,衣紋線條遒勁,猶若行雲流水,暢達流利。眉鬚毫髮絲絲入微,極其工細。筆法雖似李公麟的白描,但丁氏又加工著色,獨樹一幟。其背景樹幹虯曲,點葉繁密,設色秀潤清雅。此幀繪於萬曆戊子年(1588),是年丁氏42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截至6月25日止,在故宮博物院展出的「宣德宸翰─明宣宗書畫展」,民眾可以一睹明宣德皇帝的肖像、親筆書畫、後世臨仿宣宗畫風之作,及其相關繪畫風格淵源的介紹,共計十七件作品。
  • 中國繪畫的發展就如一部交響樂章,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風格典範。人物畫的典範由顧愷之與吳道子等人,在六朝至唐代逐步奠定。山水畫的典範約在五代之時成形,且寓含地理區域特質。如畫出北方山水風貌的荊浩、關仝;及畫出江南山水特色的董源、巨然。在花卉翎毛畫方面,四川的黃筌與江南的徐熙也各成兩派。
  • 著名華裔建築設計師陳輝泗先生書畫展8月25日假飛越皇后舉行。展覽集陳先生多年來的油畫、水粉及楷、草書等書法作品數十件,充分展示了陳先生深厚的美術功底。許多作品係陳先生退休後所作。
  • 【大紀元9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徐卉台北4日電)「國之瑰寶—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館藏書畫展」,今天起在國父紀念館展出,展期至10日。
  • (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台灣基隆報導)基隆市長青書畫會成立17年,由嶺南派畫家馬水城老師指導,會員30多位,平均年齡70多歲,4日上午於基隆市政府藝廊舉辦書畫展開幕茶會,近百幅作品,有花鳥、山水、佛像、人物畫以及書法等作品,成果豐碩,真是活到老學到老的最佳寫照。
  • 藝術史家們對用「矯飾主義」(Mannerism)這個詞做為繪畫風格的名稱有過許多爭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爆發前,德國藝術史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這名詞來形容十六世紀時在意大利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提香對場景的精心設計、富於表現力的色彩,以及對人像和物件的敏銳刻畫,啟發了後世的歐洲藝術家。觀眾凝視此畫時,猶如置身人群中,彷彿藝術家要求觀者一同省視自己的良知與對神的信念。
  • 德國的視覺藝術,相較其哲學文學音樂,是較少被德國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國藝術中的浪漫主義精神卻深深影響著其它領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風景畫。他的風景畫為什麼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對色彩與構圖的運用是德國浪漫主義的特色,他賦予風景畫前所未有的生命與意義。他將靈魂注入風景裡,而風景裡被照亮的空氣是「靈體」,讓每一幅畫作充滿個體性與內在連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