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betway中文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蔡邕妙手偶得「飛帛書」

路聖石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53
【字號】    
   標籤: tags:

蔡邕(公元132年~192年),字伯喈,東漢辭賦家、書法家。少時博學,漢獻帝時曾拜左中郎將,故後人也稱他「蔡中郎」。

蔡邕喜愛辭章、數術、天文,妙操音律,其書法精於篆、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

漢靈帝熹平年間,靈帝命蔡邕作《聖皇篇》以頌先帝功業。文成,蔡邕攜之至鴻都(東漢時稱皇家藏書之所為鴻都)門處待詔。偶然間,「見匠人施堊帚」,帚子蘸白粉刷字之處,筆畫有的部份呈枯絲平行,轉折處筆畫突出,「遂創意焉」 。

蔡邕所創的「飛帛書」,筆畫中絲絲露白,似用枯筆寫成,在書寫中產生力度,與濃墨、漲墨產生對比,成為一種獨特書體。可謂「取其髮絲的筆跡謂之白,其勢若飛舉者謂之飛。」 故「飛帛書」又稱為「飛白書」。唐張懷瓘《書斷》評論蔡邕飛白書時說:「飛白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飛白」多用於豎、提、橫畫的中部或尾部,要求運筆自如,過渡自然。其中,「飛白」的尾部,有回鋒、有露鋒,一般視書寫風格、速度、運筆等情況變化使用,以加強作品的韻律感和節奏感。另外,在一定中上筆與下筆相連處,或是上字的末筆與下字的首筆相連處,恰當運用「飛白」可增強美感,使書寫顯現蒼勁渾樸,增加藝術效果和視覺效果。但「飛白」牽絲要寬窄、長短得當,承接轉合要自然而不失力度,並且要求「飛白」牽絲不宜過多。

「飛白」之美體現在一幅書法作品中,可以反映出書寫的節奏,以增強作品的整體美。蘇東坡曾讚美飛白曰:「其飛白,美哉多乎,其盡萬物之態也。霏霏乎若輕雲之蔽月,翻翻乎若長風之卷旆也。猗猗乎其若游絲之縈柳絮,裊裊乎其若流水之舞荇帶也。」

「飛白」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素為文人墨客所推崇。「書聖」王羲之及其子王獻之俱精於「飛白」。「飛白」後盛行於唐代,歐陽詢曾致力「飛白」的書寫,《書斷》認為他的「飛白冠絕,峻於後人,有龍蛇戰鬥之象,雲霧輕濃之勢,風旋電激,掀舉若神」。

唐太宗亦酷愛王右軍飛白,唐太宗本人擅「飛白」,筆力遒勁,尤為一時之絕。自此後,唐代帝王將相多擅「飛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米芾(西元1051~1107年),初名黻,後改名為芾,字元章,號襄陽漫士,鹿門居士,原籍襄陽(今屬湖北)人,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他的母親曾入宮服侍英宗皇后,米芾也得此恩蔭而當了個縣官,但他「全無富貴願,獨好古人筆札」,為了藝術,丟官也不在意。
  • 一日米芾悠悠醒來,見四周林木茂盛,芳草鮮美,幽靜中泛著鳥語花香,彷彿置身桃花源。不遠處有涼亭一座,依稀傳來聲響,於是緩步走向涼亭......
  • 蔡襄為人忠厚正直,是史上著名的好官,世人讚譽他為「端人正士」,諡曰忠惠。蔡襄除了是勤政愛民的政治家,優秀的書法家外,他對茶葉的研究及推廣也有卓著的貢獻..............
  • 宋徽宗趙佶,是南宋君王,中國帝王中藝術天分數一數二的皇帝。宋徽宗自幼聰敏,展現過人的藝術才華,長大後更是樂之不疲,山水、人物、花鳥、墨竹都十分精通,書法方面取法薛稷和黃山谷加以改變,自創「瘦金體」。
  • 一切藝術的內涵與關鍵,都是氣韻問題。是以要了解中國藝術,必自中國人所講究的氣韻或藝術靈感之源泉始。假定氣韻是有世界的通性的......................
  • 蘇東坡差不多是中國儒家和道家兩種入世出世境界的理想代表,還加上一點佛家的神祕主義;在非凡的天才、受苦的謫星,和紅塵跋涉的力行者之間,他恰恰成就了文學所能期望的一個稀有典型........
  • 康熙蘸墨落筆,不料靈隱寺中「靈」字上頭的「雨」字寫大了...
  • 筆、墨、紙、硯,是書房中常備的四種書寫與繪畫的工具,所以合稱為「文房四寶」,又稱為「筆墨紙硯」、「文房四士」、「文房四物」。文房四寶,古代文人書房必備的四種書畫文具,是中國獨具傳統特色的文書用具。
  • 顏真卿出身文人世家。祖上顏師古、顏之推都是有名的文學家。顏真卿的書法則透出剛正、坦蕩的將帥之風,筆落處,大刀闊斧,不加雕飾..................
  • 各朝代的歷史演變因為有筆的書記,我們才得以進入文字世界,方能窺得唐太宗以仁德佈於天下,讓人能深刻理解甚麼是「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