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聲錄

《蝴蝶夫人》

紙花傘下的蝴蝶夢
林鴻
font print 人氣: 348
【字號】    
   標籤: tags: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臨海城鎮的故事皆起源於海,也孕育了許多民謠,一段段樂句將畫面呈現在腦海;許多人或許一輩子只能從某一首歌揣摩一座遙遠港町或異國的意象。

「以前長崎繁華的都市,黃昏日頭若照愛人的門口,給人會心憂,給阮想彼時。初戀的紙花傘,搖來又搖去,秋秋桑,秋秋桑……」顏華1960年代的閩南語老歌《長崎蝴蝶姑娘》,當時傳遍街巷老鋪。許多年長聽眾未曾親臨長崎,但守候在收音機旁的他們,知道長崎花柳界曾有位藝妓──蝴蝶夫人,她的故事是如此滄桑、淒美。

《長崎蝴蝶姑娘》的閩南語歌詞中:「愛人的門口」、「清清無船影」、「廣闊的房間」代表每一次的花開花謝,都是蝴蝶夫人痴心等候曾駐守日本的美國海軍上尉──平克頓的歸期。她堅信良人的承諾,殷盼重續曾在紙花傘下的點滴;但平克頓以輕浮的愛情觀戲弄蝴蝶夫人,最後她選擇以死殉情。她孤單地久候,換來的是浮沉的痴情與變調的悲情;她的生命猶如染紅的櫻花短歌,但亦為了愛而凋零、紛飛、長眠。

《長崎蝴蝶姑娘》翻唱自美空雲雀1957年演唱的《長崎の蝶々さん》,其旋律也取自日本民謠《櫻》(さくら),這是台灣和日本許多長輩共享的聆聽歷程。《長崎の蝶々さん》的典故來自普契尼義大利歌劇《蝴蝶夫人》中的詠嘆調《美好的一日》(Un bel dì vedremo)。

2011年日本NHK電視劇《蝴蝶小姐 ~ 最後的武士之女》(蝶々さん~最後の武士の娘~)的主題曲亦是村松崇繼以《美好的一日》改編。低音管與豎笛接連奏出主旋律,並與管弦樂團營造出誨暗、虛無與華美的人間戀曲。

《美好的一日》橫渡了語系與海洋的隔閡,將蝴蝶夫人的姿采異語同聲地在各地迴盪。無論是7月下旬在國家戲劇院體驗感動與熱淚交織的氛圍;或是在客廳的收音機旁,緩緩闔上雙眼,仔細聽著昔日歌姬顏華與美空雲雀的娓娓道來;這首不老之歌訴說著一則真摯的港埠往事,讓女性的典範深植人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4月27日下午,神韻巡迴藝術團在美中地區堪薩斯城的卡森中心第二場中場的時候,85歲的前西部電器(Western Electric)部門經理Ponte先生對記者表示他覺得觀看神韻對他來說是非常獨特的經歷,他認為應該讓所有人都能分享他這種經歷。
  • 【大紀元8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曹姮東京19日專電)日本女星宮崎葵睽違3年再度挑戰日劇,她將主演秋天播出的NHK週六特別劇「蝴蝶夫人」,讓觀眾重溫她的演技。
  • 「蝴蝶夫人」是著名作家普契尼(Giacomo Puccini)創作的,在藝術界享有盛譽的著名歌劇。至今人們仍然為那個優雅美麗,癡情專注的蝴蝶夫人而感動。由此,酷愛藝術的Jun先生在大都會歌劇院著名歌劇導演梅拉諾(Fabrizio Merano)的讚賞中,開始經營這家「蝴蝶夫人」日式餐館,三年來廣受好評。
  • 旋律優美但故事卻令人心碎的「蝴蝶夫人」,是普契尼膾炙人口的經典歌劇,7月25至30日在國家戲劇院,由國家交響樂團(NSO)音樂總監呂紹嘉領軍樂團與澳洲歌劇團合作演出。
  • 國家交響樂團(NSO)25週年壓軸歌劇「蝴蝶夫人」,自25日起在台北國家戲劇院登場,音樂總監呂紹嘉今天說,這是一齣老少皆宜的歌劇,從中可以找到自己的音樂世界。
  • 清澈的如臨仙境、如沐清風般的寧靜與靜謐的音樂,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聲,悠揚的、具備强大穿透力
  • 德國聖多瑪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復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2),在巴哈時代達到了最高峰,之後雖然逐漸沒落,但是這種艱難的音樂形式卻常被後來的作曲家視為一種能力的挑戰。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清音若蓮——淨泉音樂原創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