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與技巧探討
一、明暗色彩準確 輕重緩急合宜
畫風景的媒材非常多,而謝宏達在《靜‧水‧禪‧心》~金瓜寮溪水文之美系列中則完全使用油畫來創作。一是由於油彩本身的材質和效果,二則是畫家性格使然。油畫需要耐心,一歩一歩慢慢上色,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雖無法像水彩一樣,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色彩斑斕的趣味,但它經得起重複的琢磨,謝宏達認為油畫這種特質更能呈現出自然野溪的沉靜、深刻。另外一個原因則是謝宏達屬於平穩踏實而非情感衝動或浪漫型的人物,行事風格步調穩健,自然會喜歡平穩踏實的作畫。油彩雖然不像水彩那樣浪漫,但它十分樸實,能夠貼切的表現出畫家要表達的意境。畫油畫的時候就像一場人生的修行,不需要很快達到璀璨的效果,而是要經過慢條斯理的步驟,一點一滴的慢慢經營。一張油畫從開始作畫到完成,可能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在漫長的創作期間就是畫家修養心性的磨練,在每一筆中都會帶有畫家個人的情感,所以當一張油畫完成之時,觀者會看到畫家投入的心力。用油彩作畫不能立竿見影,但卻可在一步一腳印的過程中,細細品味其中的甘甜滋味。
雖然選擇用油彩,但謝宏達不習慣做出厚塗的效果,可能是受到李石樵老師的影響而多採用薄塗法。因為李老師素描功力深厚,準確的掌握明暗和色彩,因此用薄薄的油彩就能生動的表現出物件的型態樣貌。素描是一切美術創作的根基,沒有紮實的素描基礎,是沒辦法畫出好的油畫。這也是當初謝宏達堅持利用一切空與時間追隨李老師學習素描的原因。雖然謝宏達自覺在素描上永遠還有可以再進步的空間,但正因對素描基礎的嚴謹要求,使得他在創作《靜‧水‧禪‧心》~金瓜寮溪水文之美的時候,能用薄薄的油彩生動靈活的展現自然風情。
《生身似漩渦,世事易糾纏;本來清如徐,返真得天禪。》
謝宏達的著色方式是先處理明暗再講究色相,當明暗準確了,畫面自然會生動。在創作過程中,他通常到了第三次著色時才追求色相的準確,以創造出溪水及自然景物的流暢動感和靜謐氛圍。
『一首動人的樂章,絕不會只是同一個速度、強弱和輕重,而同樣的曲子在不同的指揮帶動下也會表現出不一樣的風格。唯有優秀的指揮,才能夠適切的運用和帶動演奏者的技巧和感情,適度的掌握曲調的強、弱、快、慢,而將一首曲子的柔和、高亢、愉悅、哀傷等不同的情感恰如其分的表現出來。同樣的,一幅能夠懾人心神的畫也是如此﹕同樣的山水在不同的人,不同的表現方式下,絕對會呈現出不同的風貌。而我在繪畫的過程中,非常重視畫面輕、重、緩、急的處理,該要忽隱忽現的或者該是對比銳利的,還是需要刻意強調的,我都會拿捏得宜,讓整幅畫就像一首歌般,有快有慢,有強有弱,有激昂也有柔美,讓欣賞的人好像能夠隨著畫面歌詠起舞。』
二、構圖師法自然 筆法因景而異
在構圖方面,謝宏達試著跳脫出傳統風景畫的手法,不刻意安排遠景、中景、近景,忽略地平線,以水為主,以石為輔,盡量師法自然,擷取自然的美感而沒有固定的形式;尊重自然,將其最美的部分呈現出來,而不刻意去安排、重組或是剔除某部分已然存在的物件,所以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構圖模式,而是依著真實的自然景物,隨緣找出它可以呈現的美的角度,這樣的作法頗符合畫家一貫的風格「堅持不堅持」。
『人生在世有許多的事情並非只有一個選項,也不盡都能如願,只存在我們想要的部份。如果我們有著太多的堅持時,就沒有辦法通達,更無法接受生活中無可奈何的缺陷和瑕疵,而讓自己陷入無謂的痛苦之中。保持寬闊的心胸,接納一切既有與已發生的,再試著從當下找到利基,看到希望、體會其中所隱含的意義,感受它不同的面貌,轉而尋找其中的美感,讓自己獲得最大的安慰。這就像我們身處自然一般,並非身邊的所有景物都是紅花綠葉,都是完美無瑕,所以我們應有智慧去發現,落葉枯木甚至殘花敗柳所能帶給我們的不一樣的感受,去體察每一種事物不同的美感,如此自然能夠讓生活處處都有驚喜,有感動。』
謝宏達的筆法,無論是平塗、乾擦、點描、薄塗亦或快筆、慢筆,無非都是要表現出每一種景物的特質。當要表現風吹草動、藤蔓枝條的婉轉姿態,需要弧形的線條時,畫家用快筆來呈現;當水面波紋不興,平靜如鏡時,畫家用平塗來表現它的寧靜祥和,薄塗來豐富它的層次感;若想要顯出岩石肌理或是斑駁時,則用乾擦來顯現;而水中的漣漪或是光線的反射,則是用慢筆來演出;至於青苔和樹叢的層層密密則用點描堆疊來呈現。由此可見,雖然山水處處可見,但透過不同的畫家,不同的體悟,不同的技法,不同的心境,就會顯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觀,這也是繪畫與人心靈結合之後,所產生的千變萬化的趣味,讓人品味無窮。
三、 靈活取景以小見大 豐富綠色傳情寫意
風景畫的成功第一要務就是取景,大自然景觀繁雜多變,不同的地域環境有著不同的地理特徵,畫家在景物的選擇上要慎重對待,才能在平凡的景物中尋找美麗的東西。而師法自然是我構圖時的信念,同樣也是我在取景時所秉持的原則,抓住瞬間的美好,選取最美的部分。因此每當看到美好的景致,我總是不厭其煩的一次次的造訪,在不同的時間、氣溫、光線下,細細觀察它的不同景象,然後才擷取它最自然、最美麗的一面呈現在畫布上。
中國的山水畫中有時講究「以小見大」,而謝宏達的油畫中有時也採用了這樣的效果,用一角的倒影反襯整片風景,如圖《愛之撫》、《遺俗》運用倒影的描述,讓觀者產生無限的想像,得以窺見更大的空間,植物與雲彩交談,萬物生靈燦爛成長,蘊藏著無限的生命氣息;從一個小小的角落,尋覓到更寬闊的層次感,增大視野,讓真實與想像共舞,開闢出另一個更寬廣的心靈世界。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是母親溫暖的懷抱。》
《頑石出水似芙蓉,天光徘徊雲景從,翠影浮波接芳草,幽境暫遺世俗憂。》
對於溪水,畫家認為無論是全景抑或是凸顯局部,都有它獨特的魅力,因此在取景中從溪水的一角到立于溪邊觀看全景,都分別描繪過,因為在我的心中,某一小處淌淌水流是風景,綜觀大局也別有風情,只要有心處處皆是美景。
而在油畫藝術領域中,色彩也是重要的繪畫語言,它有著獨特的魅力,它的藝術性並不在於它對自然色彩的刻意模寫乃至擬真般的再現,而是在於它是傳神的、寫意的、精煉的表現。因此油畫色彩的豐富表現和它所產生的感情力量,才可以在藝術家和觀眾的心靈間搭起一道相互溝通的橋梁。
綠色雖是中性的色彩,若運用恰當依然可以展現豐富的層次以及明快亮麗的感覺,在《靜‧水‧禪‧心》~金瓜寮溪水文之美中,畫家大量使用各種不同的綠色來表現水、植物和景物之間不同的特色,用層次豐富的綠色來表現水的平靜溫婉、流動靈巧,同時也用綠色表現出芒草隨風飄搖的動感,樹叢的輕盈恬靜,水面石上青苔的痕跡以及水底下各種神奇的光澤變化等,以達到表現大自然的秀美、溪水的靈動溫婉或是安靜平和的效果。
結語
在「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概念下,能夠畫出清澈動人的溪水美景是幸福的,而這水就在離我們的城市不遠處,是更大的幸福。在捷克有史麥坦納(Bedrich Smetana)寫交響詩「莫爾島河」來表現對祖國的愛,用樂音來描寫滾滾河水變化曲折,出神入化令人動容。在臺灣,謝宏達抱持著一份感恩的心情,感謝所有曾為保存這塊土地和這片溪水而努力的人。謝宏達也慶幸自己有能力用屬於自己的觀點與體悟,師法自然,用自己的手法對溪水有獨到的詮釋。更對於小小野溪卻能帶給自己與週遭的人莫大的感動,感到無比的欣慰,也希望藉此表達我對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
人類自古以來便認為水是有生命、有智慧的。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因無為、柔弱、謙下、不爭,方能納百川而廣博浩瀚。人若回歸本我,便能獲得心靈的完全自由與解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物我兩忘,隨境而安,畫有盡而意無窮,潺潺野溪,帶我們尋回心中的淨土與夢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