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繪畫史概述

重寫實與文人抒情意趣

心緣
font print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

宋朝繪畫的發展經歷了寫實風格的宮廷畫院畫、重寫意的文人畫,以及寄情山水,詩書畫相結合的山水畫。院體畫講究法度、強調形似,文人畫則重傳神、抒情和寫趣。由於畫院畫家來自四方,並重寫生,保持了留心現實事物的變化作為繪畫表現根據的良好風氣,所以一直是推動兩宋繪畫發展的主流。如果說,中國繪畫濫觴於先秦時代,漢代則是奠基期,唐代始昌盛發展,那麼,宋朝就是中國繪畫史上的第一個鼎盛時代。在這一時期以及之後的元朝,可以說是中國繪畫史上的輝煌時期。

▉簡潔白描與傳神寫意人物畫

北宋建立之初,在宮廷中建立了翰林圖畫院,徵召大批畫家,為宮廷服務。宋徽宗時,畫院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宋徽宗雖是一個昏庸的亡國之君,但酷愛書畫,是一流的書畫家。他在繪畫方面無所不能,以花鳥畫最為上乘。他畫的《柳鴉蘆雁圖》和《芙蓉錦雞圖》,都是精煉的筆墨,達到形神俱妙的境地。

宋朝的人物畫在前代畫家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如李公麟的淡毫輕墨的白描法和梁楷粗筆潑墨的減筆法。

北宋中期的李公麟,是北宋最卓越的寫實主義藝術大師。他的線條健拔有粗細濃淡,構圖堅實穩秀又靈動自然,畫面簡潔精練,富有變化;題材廣及人物、鞍馬、山水、花鳥,既有真實感,又有文人情趣,而且所作皆不著色,被稱作「白描大師」。

李公麟雖為進士,但他並不熱衷於官場的升遷榮祿,醉心於書畫技藝,經常去皇家馬苑觀看名駿,或載酒出遊,寫生賞景。數十年來,他無一日不忘記自然美景。李公麟汲取顧愷之、吳道子、武宗元等人的線條技巧,其線條飄逸凝練,神韻內斂,所作雖淡毫輕墨,卻光彩動人。後來他把主要精力用在宗教畫和人物故事畫方面,尤以後者最為傑出。如所繪《維摩演教圖》、《臨韋偃牧放圖》,皆簡潔而傳神,活潑而動人心扉。據說他晚年重病在床,還以手指在被上劃動,真可謂篤於繪畫,至死不渝了。
另一位著名的人物畫家梁楷,年輕時專心臨摹李公麟的「白描」,中年以後放棄了線條描摹的方法,改以簡單的筆墨、粗放的氣勢和具有衝擊力的濃墨表現出人物的神形。代表作是《李白行吟圖》。

梁楷抓住李白性格特徵,通過寥寥幾筆就將李白的詩魂風神勾畫得唯妙唯肖。他的畫風拓展了中國人物畫「遺形傳神」的境界。至於南宋一代的人物畫家,最著名的有李嵩、劉松年等。

《李白行吟圖》梁楷寥寥幾筆就把李白性格特徵畫得唯妙唯肖。(大紀元資料照)

▉宋代山水畫創作至鼎盛

山水畫在宋朝臻至最高境界。在中國繪畫史上,盡管山水畫出現得較晚,卻比歐洲風景畫早一千多年。漢朝山水僅作為人物背景,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畫有更大的發展,但技法仍然不成熟。隋唐山水畫則進入了成熟期,出現了青山綠水和水墨山水。到了宋朝,山水畫開始走入鼎盛時期。

宋朝知名的山水畫家有北宋的李成、范寬、郭熙、米芾父子,南宋的劉松年、李唐、馬遠、夏珪等人。

大致來說,因為北宋定都在汴京,所以北宋山水畫著重塑造的是黃河兩岸關洛一帶的山水形象,其風格雄強挺拔;此外,還有米芾父子畫的江南的山水畫。南宋時期,定都杭州,因此畫風由北宋的雄強厚重轉化為空靈俊秀、疏林晚照。

北宋的李成,琴棋書畫都十分擅長,他最初師從關仝,後自成一家,惜墨如金,好以直擦皴法,寫平遠寒林,其樹木作節處,不用墨圈但下一大點,通身以淡墨空過。所畫雪景,峰巒林屋,皆用淡墨,水天空處,全以胡粉填之,論者奇之。當時他已經悟到了遠近透視法;山上亭館,仰畫飛簷,這表明宋時對於遠近明暗等法,已有相當。李成畫派傳者有許道甯、李宗成及翟院深。許得成之氣,李得成之形,翟得成之風。許道甯始尚矜謹,老年筆墨簡快,故峰巒峭拔,林木勁硬,別成一家。

范寬,屬北宋前期畫家,生性好酒好道。為了畫好山水畫,他到山中居住,並遍遊山水異景奇觀,形之於筆墨,從而形成了大氣磅礡、沉雄高古、筆墨渾厚的特點。代表作是《谿山行旅圖》。

郭熙則為北宋中期山水畫大家。他初學李成,博採眾長後自成一格。他的作品多為高山長嶺,雄奇中含靈動之意,同時也有平遠小景,描繪雲煙出沒的清景麗色。代表作有《早春圖》和《蘭山春雪圖》。

南宋畫家馬遠擅長山水畫的構圖,不去表現山水的全貌或正面,而是突出山水一角,使畫境擴大,代表作是《踏歌圖》。而夏圭則喜用山水的局部一角或半邊表現主體情思。畫風平易舒淡,典雅清朗。代表作是《溪山清遠圖》。李唐好作長圖大障,風格雄偉有氣勢。他作山水畫,先施墨色,再著青綠,他的這種畫風對於南宋一代山水畫家的影響很大。

《溪山清遠圖》局部 夏圭則喜用山水的局部一角,或半邊表現主體情思;畫風平易舒淡,典雅清朗。(維基百科)

▉清明上河圖風俗畫代表作

宋朝繪畫,除了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之外,還出現了描寫城鄉生活的社會風俗畫。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是其中最優秀、最有名的。《清明上河圖》描繪北宋首都東京〈今河南開封〉汴河兩岸清明前後的風貌。

《清明上河圖》呈現開封汴河沿岸店鋪林立、市民往來的熱鬧場面,反映了宋代商業、運輸以及階級關係的某些側面,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北宋畫家張擇端(西元1085~1145年)《清明上河圖》部分,橋上及周圍市集可略窺宋朝夜市景象。(維基百科)

《清明上河圖》現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長卷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畫晨光下,郊外河岸上慢慢行進的一支馱重物驢隊;第二部分描寫汴河交通繁忙的景象,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像彩虹般橫跨汴河兩岸的「虹橋」,橋上熙熙攘攘,車水馬龍,非常熱鬧;第三部分畫市區街景,各行各業,應有盡有。整幅畫寬25.5公分,長 525公分,共畫了人物800多位,牲畜94頭,樹木170多棵。

它把汴京郊外菜園風光、汴河上交通運輸、街頭買賣狀況、沿街房屋建築特徵、船夫的緊張勞動、士大夫的悠閑自得、雄偉的虹橋、巍峨的城樓以及車子、轎子、駱駝,一一描繪得十分逼真。這幅畫感染力強,欣賞價值高,受到普遍喜愛,並被很多畫家摹仿。@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為了喚起學子對作文能力及書法國粹的重視,由財團法人坤泰文教基金會主辦、救國團新竹團委會承辦之「第十三屆坤泰盃書法暨第四屆作文比賽」11日在國立新竹女中熱鬧「筆」戰。今年特別擴大舉辦,報名人數突破以往,現場超過千人一起搖筆揮毫,成就藝文教育的美事。
  •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隋唐之後,羽扇與紈扇大量出現,而這時期的文人墨客喜愛把玩扇子,視其為「懷袖雅物」,一些詩人詞人,除了飲酒作詩,經常邊搖紈扇邊吟詩作賦。歷代文人墨客們還在扇面上題詩作畫,抒情言志,形成了獨特的「扇子文化」 誤點成蠅 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三國時,漢恆帝曾賜曹操一柄「九華扇」,十分名貴,其子曹子建特為此寫了一篇《九華扇賦》。 曹操便請楊修為他畫扇,不料楊修不小心將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將扇上的墨點畫成一隻欲飛的蒼蠅,曹操看後竟誤以為真,忙用手去拍打。從此,「誤點成蠅」的典故流傳至今。 唐伯虎巧畫扇面 唐伯虎很擅長畫扇面,他技藝超群,遠近聞名,有好事者不服氣,就故意出難題刁難。 一天,有人來請唐伯虎畫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畫上畫100只駱駝。唐伯虎什麼也沒說,點點頭就開始畫了起來。只見他先畫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間畫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隨後在山的左側畫了一隻駱駝的後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擋住;在山的右側畫了一隻露出前半身的駱駝,正被主人牽著。畫完後,唐伯虎放下了筆。 來人一看就急了,說:「這可不夠一百隻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筆來,在旁邊題了一首詩:「百隻駱駝繞山走,九十八隻在山後,尾駝露尾不見頭,頭駝露頭出山溝。」來人一看,啞口無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沒過幾天,又一個秀才模樣的人讓唐伯虎畫扇。他自己命了一個題,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點點頭,就在扇面的右邊畫出幾片綠葉來,一群蜜蜂,一隻蝴蝶,正飛了過去。然後,唐伯虎在扇面上題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讚歎不已。◇
  • 由於教學之便,常依著畫畫的技法去談畫派與作者,寫意荷花教學行之有年,畫荷的表現,多數人對嶺南畫風、樣貌與形式,比較好奇也有著較深的喜愛,也許中國繪畫長久以來的文人筆墨形式較為人熟知,故而嶺南畫的氛圍比隨意點染的畫有更深的遐想空間,然而在文人一揮而就的筆墨下所呈現的情思,必竟與嶺南風貌有實質的差異,若能深入的學習與研究,從技法、形式與風格去歸納與分析,應能釐清其根源。面對畫荷的形式表現,在筆墨揮灑與渲染中,嶺南畫風將荷花的美潤飾到一種極致,文人畫筆墨的逸趣,字裡行間對荷的吟詠,兩者皆有其歷史脈絡可尋,心中暗地裡佩服,能形成一種派別而傳承實不容易,想藉由這樣的心境,談文人詩情與嶺南畫的緣起,與其對近代中國繪畫的影響。
  • 藝術史家們對用「矯飾主義」(Mannerism)這個詞做為繪畫風格的名稱有過許多爭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爆發前,德國藝術史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這名詞來形容十六世紀時在意大利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提香對場景的精心設計、富於表現力的色彩,以及對人像和物件的敏銳刻畫,啟發了後世的歐洲藝術家。觀眾凝視此畫時,猶如置身人群中,彷彿藝術家要求觀者一同省視自己的良知與對神的信念。
  • 德國的視覺藝術,相較其哲學文學音樂,是較少被德國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國藝術中的浪漫主義精神卻深深影響著其它領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風景畫。他的風景畫為什麼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對色彩與構圖的運用是德國浪漫主義的特色,他賦予風景畫前所未有的生命與意義。他將靈魂注入風景裡,而風景裡被照亮的空氣是「靈體」,讓每一幅畫作充滿個體性與內在連結
  • 馬德里擁有世界上最[ascii]著[/ascii]名的博物館之一——普拉多博物館。而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委拉斯貴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畫《宮娥》(Las Meninas)是其鎮館之寶。
  • 斯皮諾拉對敵軍的武藝充滿敬佩,遂允許荷蘭軍隊如閱兵遊行一般地撤出布雷達——他們手持武器,鼓聲震天,旗幟飄揚;他也嚴禁部下對敗軍幸災樂禍。當尤斯蒂努斯以傳統方式向他走來示降時,斯皮諾拉下馬與他平等相見。兩人一見面,斯皮諾拉便對這位荷蘭指揮官及其部隊大加讚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