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寄情‧彩疊鄉韻

【水彩行家】訪水彩名家—溫瑞和後記

作品欣賞
林毓修
font print 人氣: 65
【字號】    
   標籤: tags: ,

後記
熱愛繪畫與教學的溫瑞和老師,用藝術的雙手,圈緊每一位鍾愛畫畫的學子。將半生絕學揉注其中,讓學生在和風的吹拂下成長茁壯。我想,對於溫老師和他的學生群來說,都應是一種幸福吧!

作品欣賞


冬日後勁溪

三間小屋


墾丁民宅

小河灣


再回老厝

宏村水塘


麗江古城民居

宏村水道


(圖文由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次展出是洪東標自2008~2011等四年間的作品中選出的代表作,大多取材自生活中和旅行間的所見題材,洪東標以寫實的描寫技法暈染出幽靜的情境,是大家生活在喧囂的大都會中難得的幽境,讓大家分享這寧靜的自然美景。
  • 早前輩畫家們因物質匱乏或使用不正確的材料,使得他們的水彩作品快速氧化而損壞...
  • 在介紹溫老師的繪畫風格之前,特別要截引一段水彩界大老,也是溫老師的恩師—鄧國清教授所解析的論述;將更能領會溫式風格的脈絡軌跡… 國清老師指出:『溫老師對於後期印象派三位大師—塞尚、梵谷、高更的畫風,情有獨鍾。塞尚的面與面的結合,表現立體的質感之美。梵谷的明豔色澤,以及充滿生命力和躍動的筆觸與線條。高更那原色的喜悅感,大膽的平塗色塊,和繪畫走向裝飾性、明面化,並將形體概念化。讓溫師無時不浸潤於名家的法度裡,頗得繪畫的精簡原則,和追求完美的理念。』
  • 在欣賞溫老師的水彩作品時,首先一定會被畫面中豐沛自然、高雅耐看的色彩佈局所吸引。也常令人驚嘆於如天外來筆之用色,是那麼得貼適與舒服。特別在類似色的細膩微調間,讓人如入印象派大師們的色彩花園中,自在地在光與彩的交織中漫舞、沉醉。
  • 熟悉溫老師的朋友都知道,老師手邊隨時都備有寫生的紙筆。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有三兩分鐘的空檔,鐵定提筆寫景。時間長,一張精彩完整的速寫佳作,就在振筆疾書中應運而成。若時間短促,一支草、半棵樹也都能信手拈來。溫老師表示:大量且不間斷的速寫練習,可提高敏銳的觀察力和洞悉景物的架構能力。在繪圖表現上,能有更精準的造型刻劃與表達能力。時常習之,筆法肯定、線條自由。
  • 位於紐約曼哈頓心臟地帶的弗里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自1935年開館以來,坐擁1800件館藏,一直是美術與歷史愛好者心中的聖地。歷經5年、斥資3.3億美元整修與重新規劃的博物館終於修繕完畢,4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不僅一樓標誌性展廳煥然一新,更首次開放原為私人住所的二樓,並推出一系列嶄新的展覽、裝置藝術與公共活動,並開放一座可容納218人的全新音樂廳。
  • 藝術史家們對用「矯飾主義」(Mannerism)這個詞做為繪畫風格的名稱有過許多爭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爆發前,德國藝術史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這名詞來形容十六世紀時在意大利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提香對場景的精心設計、富於表現力的色彩,以及對人像和物件的敏銳刻畫,啟發了後世的歐洲藝術家。觀眾凝視此畫時,猶如置身人群中,彷彿藝術家要求觀者一同省視自己的良知與對神的信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