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與劉伯溫的人生智慧

font print 人氣: 408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的歷史故事有相當大的篇章來自戰爭。亂世之中英雄豪傑鬥智謀略的故事一向為人所津津樂道。而這些戰爭故事中,總少不了足智多謀的軍師和謀士。除了戰略和奇謀,從他們的故事中也可以窺見許多人生智慧。

張良 圯橋三敬履

說起中國古代的謀士名人,漢代初期的張良可說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他足智多謀,在楚漢相爭中貢獻不少奇謀良策,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鴻門宴救劉邦」、「金城千里」、「重賞雍齒」等,協助劉邦建立漢朝、稱霸天下的事蹟令人稱道;他年輕時「黃石公圯橋三敬履」與「孺子可教」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詳。「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這句推崇軍師的形容詞,正是對張良的讚譽。

張良原本在韓為相,後來韓國被秦國所滅。為了復仇,張良傾盡家產找尋力士,策劃刺殺秦皇失敗後,從此開始逃亡生活,並伺機投靠明主,滅秦復仇。

某日,張良來到圯橋,看到一名老人(黃石公)站在橋邊。老人看見張良,便故意把鞋子踢到橋下,然後毫不客氣地說:「年輕人,去把我的鞋撿回來!」雖然對方相當無禮,張良仍然順從地走到橋下把鞋子撿回來;接著老人要求張良替自己穿上,等張良替他穿上之後,又將鞋子踢到橋下,要求張良替他撿鞋穿鞋。如此反覆了三次,張良也耐心完成老人的要求。最後這名老人滿意地說:「孺子可教也,你這年輕人相當不錯,是我要找的人,明天早上來這橋上等著,我有好東西要給你。」

第二天,天才剛亮,張良就趕到橋上,老人已等在那裡了。老人生氣地說:「你怎麼這麼不守時?明天再來吧!」隔日,三更剛過,張良摸黑來到橋上,發現老人又比自己早到。老人又叫張良隔天再來。第三天,張良乾脆不睡覺,一入夜就到橋頭等候,這次總算比老人早到,老人很高興,便贈予張良一部奇書。他反覆通讀,學到不少奇謀兵法,還懂得修煉成仙之道,在幫助劉邦達成滅秦立漢的歷史大業後,悄然退隱。

劉伯溫 石壁中得奇書

明朝的開國功臣劉伯溫,在明代初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不但精通兵法,懂得天文地理、人文歷史、治國道理與修道奇術,更能預言未來──著名的預言之作〈燒餅歌〉即是劉伯溫在明太祖吃燒餅時做出的預言。劉伯溫在民間也有相當神奇的傳說,其中以「卯金刀、持石敲」的故事最為著名。

傳說,年輕時的劉伯溫某日來到一崖壁下誦讀詩書,突然聽見一聲巨響,崖壁像門般地打開,裡頭傳來可怕的聲音。劉伯溫膽子大,加上好奇心的驅使,直往裡頭走去,在石洞深處看到一座空石室,石壁上刻著六個字「卯金刀、持石敲」。劉伯溫略想後明白,「卯金刀」即為劉字,也就是說自己,立刻拿起一大石敲擊石壁。此時,石壁開啟,露出一石匣,其中藏有四卷兵書。劉伯溫拿起兵書,離開石洞,走出洞外後石壁隨即閉合。

雖然得到兵書,內容卻艱澀難懂,任憑劉伯溫怎麼讀都無法理解其義。於是他遍訪名山古剎,到處尋找可以理解奇書之人。最後在一座高山上見到了一位仙風道骨的老者,老人對他說:「如果你能夠把這四卷書全背起來,我就教你。」

背四卷書本來就是一件難事,何況是看不懂的書呢?然而劉伯溫不服輸,靠著天生的才能和加倍的努力,居然在一夜之間背起所有的內容。老人便悉心傳授那四本奇書的所有知識,此後劉伯溫便能通曉天機與治世之道。

無論是張良與黃石公,或劉伯溫得奇書的故事,從現代眼光看來都十分玄妙,是天降大任於斯人的傳說故事。張良的大忍之心,與劉伯溫的盡心用事,不是人人都能夠做到的,卻是我們都可以效法的。初入職場時,各種從未接觸過的事務和規矩,想像成忍耐撿鞋、難解奇書,如果能效法張良與劉伯溫不畏困難、勇敢行事的態度,說不定也能衝破難關了!

--轉載自《看雜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每一個人都要生存,可是假如生存是以扭曲一己良知為條件,何等悲哀!
  • 有人說卍字符代表吉祥如意,有人認為是佛教標誌,究竟其本源為何?考古追溯、歷史殘片可否拼湊出真實故事?
  • 意大利、瑞士、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山區也發現了鐵器時代近似卍字圖形的神祕圖騰,估計有一萬四千年的歷史...
  • 中華文化悠悠數千年,在世間留下了無數瑰寶,漆器工藝就是古老華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 春秋時期,衛國有一位賢人,姓蘧名瑗,表字伯玉。他德才兼備,外寬內直,生性忠恕。但當時的衛靈公不用他,卻重用著一個叫彌子瑕的人...
  • 在本次文明開始的時候,不同的民族都有著不同的神話和傳說,拿我們中華民族來說,從盤古開天地到女媧造人,神農嘗百草,倉頡造字再到黃帝大戰蚩尤,大禹治水、再到子牙封神等等。在流傳過程中這些神話都有著好幾種「版本」...
  • 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州(今湖北蘄春縣)人。他家世代業醫,李時珍從小繼承家學,很年輕時就成為一名在當地很有名望的醫生。李時珍曾歷時二十七年著成《本草綱目》,這部曠世名著的產生說起來還有一段生動的起因。
  • 土地代表著財富,也常有因土地而出現的糾紛,哪能想到會因捨地而得到福報呢...
  • 華人普遍使用的筷子,古時又稱「箸」或「梜」。《說文.竹部》:「箸,飯攲也。從竹,者聲。」《辭海》注釋︰「攲是古代巧器。」因此箸的本意就是指夾取食物的用具。
  • 《禮記.聘義》云:「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