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繪畫
中國古代的小朋友──嬰戲圖(八)
作者:雯子
從宋代開始出現在一幅畫面上同時表現許多孩童嬉戲遊樂的題材,稱為「百子圖」。因其天真歡快的內容風格和圓滿幸福的象徵意味為大眾所喜聞樂見,往往都具有濃鬱的民俗色彩。百子圖寓意著多子多孫,福運無窮,長輩對子孫的喜愛和厚望之情。其中以蘇漢臣的《長春百子圖》最為出色,成為後世該題材之典範。
描繪春、夏、秋、冬四時兒童嬉戲遊樂,隨著畫幅展開,不同的時空場景一一躍然眼前:春天的小溪歡快地從遠處流淌而來,岸上桃花盛開,楊柳吐出嫰芽,美景讓人心曠神怡,活潑可愛的孩子們一大早就三五成群,蹦蹦跳跳來到草坡岸邊,騎木馬,蕩秋千,玩紙船,放小鳥,下棋,拉車,釣魚……炎熱的夏日正午,池塘裏蓮花盛開,濃密的柳蔭輕拂水面,涼亭水榭旁湖石兀立,蕉葉搖曳,孩童們無拘無束地戲水,撐船,採荷花,捉蟲子,納涼,彈琴,寫字……秋天夜晚霜露微寒,樹葉變黃,茂密的梧林竹叢中,孩子們撲蝶,講故事,踢毽子,扮魁星,捉蟋蟀,觀金魚,角抵,折枝,賞畫…… 寧靜清幽的冬日庭院裏, 蒼松青翠挺拔,寒梅山茶競豔,穿上冬衣的孩子們踢球,捉迷藏,追逐 ……
畫面色彩柔和,用筆清麗流暢,四時景色描繪準確細膩,亭台軒室刻劃工整寫實,畫家巧妙地將梧蔭撫琴,松下敲棋,柳亭寫字,竹林賞畫穿插於四季與遊戲之中,體現出兒童遊戲和學習的生活特點,生動自然,情趣盎然,令人讚歎畫家高超的藝術功力。
參考:《台北故宮》
(點閱【中國古代的小朋友──嬰戲圖】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