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欣賞】

【京劇欣賞】三進士

婆婆做的八珍湯媳婦不吃
袁榮易
font print 人氣: 470
【字號】    
   標籤: tags:

八珍湯原名《三進士》。《三進士》是一齣二黃的骨子老戲,可說是非常具備有指標性的一齣京劇:它有元雜劇離奇的劇情、又有明傳奇的善做結語(一門三進士,枯木喜逢春;富貴休忘本,為人莫欺心),自身又具足清代亂彈戲的明快節奏。很可惜,民國以後越來越少人能領悟它的深刻性。到了共產黨時代,把它妄改成老旦的控訴戲-裝可憐、搞鬥爭,讓人看了起一身雞皮疙瘩。新編《八珍湯》故意鑽牛角尖,著眼在老旦因為做了那碗不受吃的八珍湯,竟被媳婦趕出門去,幾乎凍死在大風雪中(簡直是瞎編),於是八珍湯成為老旦受到迫害的鐵證。從《三進士》的波瀾壯闊的劇情,一下子變成控訴富人、狹隘不講理的批鬥叫囂;老旦在大雪中又唱又舞,看看快凍死,來了丫環春蘭護送她去周府。丫環本事不小,竟能推薦一個老旦到周府去吃閒飯,這只有無產階級的腦袋才編的出「春蘭救星」,顯示無產階級無所不在,古代就有。


《八珍湯》孫淑林在風雪中遮避風雪的身段。

原來的劇情不是那樣,八珍湯原用來象徵同鄉一家人,不是鬥爭意涵,八珍湯將離散的一家人重聚一堂,是全家團圓的關鍵。根本不是《八珍湯》所編:媳婦問出在家幫傭的是婆婆,立即聯合丈夫將她「掃地出門」,說是深怕玷污自己貴族的地位,其實這是共產邪靈附體編出的劇本,兒女鬥父母、學生鬥老師。《八珍湯》把重點放在老旦孫淑林一人身上,強調老旦在「舊社會」的悲慘,用大段的唱去控訴,加上廉價的淚水,伸張奴僕被主人欺壓的不義、置人於死地(風雪中)而不顧(恰恰反映出中共邪黨才有的殘暴手段)。

原來《三進士》的故事,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進行,但處處出人意料之外。看完前段不知後段要如何發展,非常具有想像力。它是這樣開始的:有一天,貴婦常夫人(丈夫常天保是知府),突然想吃家鄉菜八珍湯,就命管家上街找一個會做八珍湯的廚娘。八珍湯原是山西平陽(今臨汾市)人擅長的手藝,平陽女人都會做,管家碰到流落街頭的孫淑林,問知她是平陽人就把她請回來。


孫淑林(邱秀真飾演)在風雪中被吹的難以行走。

《三進士》編劇技巧高明,採取懸念慢慢剝開的手法。常夫人不滿意孫淑林做的八珍湯(她完全不知道這老旦是她婆婆),嫌她浪費食材,打她一頓,並沒有趕走她(她是被買進府做傭人的)。後又派孫淑林去周府退禮,周夫人見老旦很狼狽就追問原因,從對話中周夫人才知這老旦竟是自己的婆婆。當下她並未聲張,等丈夫回來共同商量,決定第二天到常府(哥嫂處)講出真相。

常天保與周子卿本是親兄弟,因為小時家窮欠債,被常、周兩家債主領養長大。兄弟倆都知生身父母是張文達與孫淑林,但荒年與父母失散多年,父母面貌不復記憶。兄弟倆後來同榜為進士、同在洛陽為官(老大是知府、老二是通判),養父母皆得封誥。
勢利的常知府聽弟弟與弟媳說自己家裏的老傭人是母親,心裏老大不樂意,這傳出去多難聽,而且封誥已給養父母,他不願認母。弟弟周子卿怒不可遏,這還是個人嗎?抓住哥哥到巡按府去擊鼓鳴冤。


孫淑林(邱秀真飾演)在風雪中冷的發抖。

巧的是,這位新的巡按大人就是兄弟倆的父親張文達,以下劇情就不再詳表。最後一家人團圓,被大媳婦打的渾身是傷的婆婆,看到大媳婦餘悸猶存;大媳婦看到公公是丈夫的上司,吭也不敢吭一聲,勢利媳婦也有低頭的時候。最後,孫淑林以說場面話的方式,囑咐媳婦要懂得體恤,不要隨意責打僕人,大方原諒曾虐待自己的媳婦。
《三進士》深刻的地方,在於點出人與人之間,巧妙的存在輪迴與報應的關係,例如今日我是上司欺負下屬,他日下屬成了上司,我就滿鼻子灰,哀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劇作家以現世報,提醒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的重要。佛教思想還講此世不報來世報,戲劇演繹這樣的想法,輕鬆的就能起到移風易俗的作用。


丫環春蘭(潘冠伶飾演)為孫淑林披上披風,並護送孫淑林去周府。


相反的《八珍湯》,編劇只為突出老旦,大約分成:1.大兒、大媳明知僕即是母,「以富欺貧」趕走母親,母親在風雪中大段哀號。2.春蘭將孫淑林救到周家,孫淑林以唱控訴常夫人的歹毒,周夫人喚出周子卿一同認母,孫淑林又哭一大段尋兒如何不容易。3.孫淑林見到丈夫張文達,張文達說明失聯的原因,又莫名其妙說到能吃妻子做的八珍湯該有多好(這樣編,大概為證明大媳婦說不好吃是錯的)。4.大兒、大媳婦下跪賠罪,孫淑林哭訴生養小孩多難(為申訴小孩後來雖是別人收養,但權利仍屬她有?)。編的低俗,在西洋的叫法是「鬧劇」,孫淑林哭的太吵鬧,只是中共邪黨搞的「憶苦日」那一套。

至於《三進士》在西洋的標準,那至少是古典戲劇準則,符合三一律,一點不囉嗦,就能講明宇宙的真理,擺在世界名劇之林也毫不遜色。劇中角色有善、惡、賢、愚包括在一家人之中,簡直就是社會縮影,隨著個性不同、看法不同,處理同一件事情的方式也就不同,變化很自然。受苦的孫淑林,前後都純樸善良,哪需學中共邪聲邪氣的淒厲控訴。
只有黨八股,缺少真實質性的《八珍湯》,編劇者就是鬥爭與被鬥爭兩面立場,生硬無趣;拿出去,只能丟人現眼而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被稱為「影子女士」(Shadow Woman)的寶琳‧本頓(Pauline Benton),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美國皮影戲的表演者之一,她在紐約創辦了紅門劇社,將中國瀕臨式微的傳統皮影戲在美國發揚光大,甚至受邀赴白宮演出。然而在她彌留之際,紅門劇社的風光已不如從前,她沒有後代,她留下大量的皮影戲遺產何去何從?
  • 1923年,寶琳‧本頓(Pauline Benton)到北京探望在燕京大學任教的姨媽時,被中國古老藝術——皮影戲深深吸引。這位美國女孩終身未嫁,用盡一生的心血投入到皮影戲的創作、演出中,她在紐約創辦了紅門劇社(Red Gate Shadow Players),甚至在羅斯福總統執政時期受邀赴白宮演出。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學法國的簡秀珍體悟到,法國的藝術當然很棒,大家隨口就可以說出莫內、梵谷……這些藝術大師,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師」能夠廣為人知,是因為有非常多人在幫他們寫詮釋、寫介紹,人們才知道怎麼去欣賞,知道他們好在哪裡。
  • 陳冠霖給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把李天祿演過的戲演過一遍」。這個目標並不意味著把前輩演師留下的劇本原封不動的重現。「基本上要抓住觀眾,劇情、音樂、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應該就是要讓觀眾看得懂,覺得音樂好聽,劇情合理精彩。」陳冠霖說。
  • 加官進祿、長命百歲、金榜題名、家庭團圓,都是人們對幸福的想望,但看了戲就能得到嗎?非也。天官出場時的定場詩講得清楚:「瑞靄祥光紫霧騰,人間福主慶長生。欣看四海升平日,共沐恩波享太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