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茶語(一)

作者:寧靜
font print 人氣: 128
【字號】    
   標籤: tags:

愛茶的我,內心是清淨的,喜歡喝淡茶,在淡雅的檀香中,沖泡一杯自己喜歡的茶在手,看著那晶瑩剔透的湯色,靜心體會這美妙的感受。

在靜靜的夜裡,聽著古箏曲《天地行》,去捕捉著那淡淡的茶香。

小口喝茶,細品其味。輕飲一口,略有點苦,但回甘很好。再飲,茶味醇厚甘鮮。三品,茶似甘露,回味無窮。

多年前曾到過一恬靜素雅的茶社,用心研習泡茶的一招一式,「葉嘉酬賓、孟臣沐淋、烏龍入宮、若琛出浴、遊山翫水、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敬奉香茗、三龍護鼎、鑑賞三色、喜聞幽香……」,每一個動作都要做到圓活、柔和、連貫,能夠使觀賞者深深的去體會茶藝其中的韻味。

古人云:「竹蔭遮幾琴易韻,茶煙透窗魂生香」。

細心的品茶過程也好似對人生的品味,茫茫人海中,在這紛擾、喧囂和浮華的塵世中,人們每天都在忙碌的生活著,慶幸還會有像茶社的這樣一方淨土,可以找到一種回歸自然、淡泊的感覺。 歷經人生的長路漫漫,世情冷暖的磨煉後面對生活才能夠坦然、從容、樂觀、浪漫、豁達……

在茶的淡香中,讓茶的苦澀味去淡化內心深沉的情愫。

人在俗世,念在方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李真韓國大邱報導)神韻在大邱演出連創熱潮,吸引大批名流紛至沓來,2011年1月24日晚上,茶道藝術家朴善宇(Pak seon woo)觀看了美國神韻國際藝術團在韓國大邱第五場演出後,喜悅地表示:「演出在傳遞一種求真向善的訊息。」她還從神韻演出體會到:「順應正道回歸的話,那天門就不遠了。」
  • 翠芽蓮蕊杯中仙 紫煙繞甌西子妍 何妨逐凌腐口飲 只為與君了塵緣
  • 幻身坐蒲團 空性茶中傳 客散喧嘩去 淨吾素茶盤
  • 非花非蕊自生香 風流千古杯中揚 柴門墨案習清風 崢嶸空性葉中藏
  • 喜歡喝茶可以延伸出什麼樣的技能?屏東社區大學講師陳亮岑因為喜歡喝茶,學藥理、學植物,繼而成為茶景觀專家;另 1名講師洪良兆則學陶藝做陶壺,從社大學生變講師。
  • (大紀元記者布蘭達維多利亞報導)儘管陰雨連綿,第五屆維多利亞茶葉展銷會還是如期在茶葉之都——維多利亞市如期舉行,人們一大早就在市中心的Crystal Garden門外排隊等候。
  • 人間四月天,清新雅逸,恰合茶天然的特性。飲茶除了得到感官的享受之外,還能讓我們靜心、寧神,有助於去除雜念,以茶悟道,提昇生活與生命的境界。不論你平日喝不喝茶,別錯過四月天與茶約會的好時機!俗語說「一兩黃金一兩茶」「一兩明前一兩金」,其實,愛好四月天的好茶不一定要花大金,本文要從文化的視野出發,講講四月天的茶知識,順及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茶。
  • 寶塔伴茶詩,唐詩一經典,!中唐隱士陸羽開啟了中華茶道,他透過實地調查研究寫下《茶經》,系統地介紹了茶道,包括怎麼造茶、煮茶、飲茶,怎麼運用茶具、茶器,也介紹了茶史、古人茶事、哪裡有好茶等等。陸羽《茶經》把藥用之茶轉入飲用之茶的文化,在中唐,茶道的藝術就蓬勃發展了。本文要介紹的這首元稹的寶塔詩《茶‧一言至七言詩》貼切地反映了唐代茶道的精緻內涵與精神境界以及茶道中的友誼。
  • 「白髮滄浪上,全忘是與非。」在水邊隱居的高人,經常親近自然,日常活動都能保持心態純淨。徐明義畫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義 提供)
    誰是古今「茶神」「茶聖」呢?愛好茶道之人都會想起陸羽(字鴻漸、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陸羽的足跡踏遍中國種茶名山和名泉,進行實地調查研究,並將所得結果作成了《茶經》傳世,開導後人茶文化的風尚流傳至今,並使得中華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經典。陸羽對茶的研究為何能脫穎而出留下千古的功業呢?陸羽是怎樣和茶結緣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經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響的一生。一起來探索陸羽的生命之《歌》!
  • 茶是中國人的傳統飲品,上古時代神農氏便使用茶來解毒。到了唐代,茶聖陸羽寫成《茶經》,將茶道文化推向成熟。或許是茶本身苦口卻香醇的味道天然就具備著哲思與禪機,茶與文人士大夫的關係尤為密切,故而在歷史上也留下了許多雅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