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史概論

華夏丹青 照耀古今(下)

作者:天樂
font print 人氣: 476
【字號】    
   標籤: tags: ,

華夏丹青藝術發源於中國古老的半神文化,其藝術風格與精神,展現了繪畫深奧的內涵,也造就了各朝代的文化特質。

五代、宋前期繪畫衍生自唐朝,技法、觀念趨於完備;山林文學與自然山川的體驗,深深影響了中國山水畫。

到了元代,神靈勸誡題材漸少,人物畫日益興盛,這些人物畫作仍散發著一種高潔、脫俗的氣息。至明末徐渭,不滿世俗、懷才不遇的悲憤心情,以誇張手法所作之作品,在繪畫史上留下了嘲弄的一筆。

初唐薛稷畫鶴享譽畫壇,開啟了花鳥畫科與花鳥畫家興起之契機;爾後有擅畫馬的曹霸、韓幹、陳宏等;中唐後,出現了擅畫花鳥翎毛與人物畫的畫家周昉,其人物仕女形象以「豐肌秀骨」著稱,為唐人審美的典型。

北宋山水雄渾豐實 南宋空靈遐思

五代和宋前期的繪畫,延續、衍生自唐朝。繪畫技法、觀念趨於完備,加上山林文學、生命觀和對自然的體驗,對中國山水畫的演進有著極大影響力。五代著名的山水畫家代表人物,以北方山水為題材的有梁荊浩、關仝,北宋范寬、李成和郭熙;和南方以山水入畫的南唐董源、巨然。

在畫面構圖方面,五代北宋採豐碑式構圖法,之後發展到兩旁的大山大水,頂天立地,氣魄雄偉。皴擦出的山石具質感、量感,體現出一種「豐實」之美。郭熙提出「三遠」說,顯示出當時對空間的認識更加成熟。南宋因所處地域為江南,山水畫作裡多了一分朦朧空靈,畫面大幅留白;內容多為山的某一角落,或者一片淺灘,或一道渡口,這種布局以馬遠和夏圭做得最完備,因而有「馬一 角」、「夏半邊」之說。

花鳥院畫 徐黃二體

五代花鳥畫有所謂「徐黃二體」,原是指南唐徐熙和前蜀黃筌,因畫風之殊,北宋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卷一中,將其稱為「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宋初畫院對畫作的品評即以「黃家富貴」為準則,後有畫風傾向徐熙的畫家崔白。

在人物、山水、花鳥畫上,宋代畫家都有著新鮮的創意。《清明上河圖》此幅巨型風俗畫,畫風細緻、淳樸;全圖共分三段,從右至左,由郊外到市區,細緻生動地描繪了當時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繁榮的景象。著色淡雅,雖意境並不深遠,與以往重視精神境界的藝術,品味有所差異,然而壯觀的場面、細膩精確的畫風,仍令人歎為觀止,且極具歷史文獻價值。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經濟繁榮,表現世俗生活的風俗畫更加受人青睞。

文人丹青 追尋寧靜超然

元代文人丹青藝術獨具匠心,把詩、書、畫還有雕刻精美的印章融為一體,使具有良好文學素養的畫家、隱士們有了任我遊騁的藝術天地。這些藝術珍品的題材多為山水、枯木竹石、花鳥人物等等;布局周致,著色淡雅清新而古樸,頗有復古且超然的精神內涵。

雖然以神靈勸誡為題材的作品在元代變得稀少,但這些文人畫家們,仍然有著一種脫俗而高潔的品質。著名畫家吳鎮的《雙松圖》描繪的彷彿是畫家本人。兩棵松樹立於天地之間,有著一種傲然超俗的神韻;蒼勁而挺拔的枝幹互相纏繞,始於中間又在頂部交叉,然後再分開,彷彿表達了作者頑強不屈的精神氣慨。

他的另一幅《洞庭漁隱圖》以山的一角、寧靜的洞庭湖水為主要背景;空曠秀靈的山水氣息油然而生。一個漁翁駛著一條小舟,自東向南悠然而下,萬籟俱寂的氣氛裡增添了鮮活的一筆,兩棵秀拔的松樹立於湖水對岸,靜觀山水變化,仿若已成了整幅畫的精髓所在。

明代浙派與吳門畫派

文人畫在明代更為成熟,開始是以戴進為創始人的浙派山水畫;和以沈周、文徵明為首的吳門畫派為先導。這時畫家多因社會風氣的腐敗,摒棄功名,悠遊林下,以 詩文、書畫自娛。著名畫家文徵明,集詩、書、畫於一身,為人寬厚大度、品德高尚清廉。代表作《古木寒泉》使人不禁想起李白的一句詩「飛流直下三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幅畫有著空曠幽遠的氣韻,可稱得上是絕世之作。

浙派創始人戴進,字文進,號靜庵。畫作《達摩六祖師像》畫面古厚生動,氣韻逼真威嚴,展現了當時達摩師生之間的生活情景。流暢遒勁的線條把人物勾畫得栩栩如生。明末的徐渭被稱作怪才,他用誇張寫意的手法,來表達對世俗的不滿,及懷才不遇的悲憤心情。他這些反傳統的作品,在繪畫史上似乎留下了嘲弄的一筆。徐渭的畫風對「清初四僧」以及中期的「揚州八怪」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畫作反映了他們的人生觀,同時也表露了對藝術的態度。

另外,著名畫家袁江創作的《蓬萊仙島圖》設色古樸鮮潤、構圖精細;飄渺的煙雲環繞著山峰、樓閣、亭台,真有身臨其境之感。清初還有遵行古法的六大家,其中惲壽平以沒骨法所進行的寫生花卉而聞名。

藝術與修煉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各行各業都講究調息、運氣,從事繪畫更應如此。中國古人藝術創作的靈感,大都來源於內心的平靜與內在精神的修煉。歷代國畫大師也都是以修心、養性為主。藝術家們在淨心、修心中放淡各種慾望,胸懷豁達祥和,藝術境界自然隨之昇華上來。

如果人們能領悟到真正的藝術應與修煉結合,那麼就能體悟到藝術的真諦與生命的價值所在。這樣看來,把中國傳統繪畫藝術,與修煉結合起來,是再恰當不過了。@*#

──取材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周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為迎接中國新年兔年的到來,華夏書法學會指導老師丁兆麟和會員,並邀請多位書法家於昨天(1月 30日)下午在紐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禮堂舉辦「免費寫春聯」活動,現場揮毫,與民眾共慶佳節。該會會長孫載民感謝Allstate 保險公司以及曹家風老先生提供紅紙,讓每位前來的民眾都能滿載而歸。
  • 從某種角度上看,文明在它的起始階段反而是最成熟的形態,這對很多人來講是個比較新奇的觀點,挺有啟發意義。我們對歷史不能簡單地直線式地理解。
  • 中國歷史上發生了很多這樣的十分遺憾的事,很多很珍貴的東西沒有保留下,這種文化遺產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宋代以後音樂離交響化就走得更遠了。像胡琴、琵琶、箏、古琴、笛子都有很多很好的獨奏曲目。
  • 鍾在歷史上相當長一段時期非常重要,作為「雅樂」的重要樂器,被作為「八音之首」。是高規格的禮器和樂器,地位十分尊崇。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提香對場景的精心設計、富於表現力的色彩,以及對人像和物件的敏銳刻畫,啟發了後世的歐洲藝術家。觀眾凝視此畫時,猶如置身人群中,彷彿藝術家要求觀者一同省視自己的良知與對神的信念。
  • 德國的視覺藝術,相較其哲學文學音樂,是較少被德國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國藝術中的浪漫主義精神卻深深影響著其它領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風景畫。他的風景畫為什麼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對色彩與構圖的運用是德國浪漫主義的特色,他賦予風景畫前所未有的生命與意義。他將靈魂注入風景裡,而風景裡被照亮的空氣是「靈體」,讓每一幅畫作充滿個體性與內在連結
  • 馬德里擁有世界上最[ascii]著[/ascii]名的博物館之一——普拉多博物館。而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委拉斯貴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畫《宮娥》(Las Meninas)是其鎮館之寶。
  • 斯皮諾拉對敵軍的武藝充滿敬佩,遂允許荷蘭軍隊如閱兵遊行一般地撤出布雷達——他們手持武器,鼓聲震天,旗幟飄揚;他也嚴禁部下對敗軍幸災樂禍。當尤斯蒂努斯以傳統方式向他走來示降時,斯皮諾拉下馬與他平等相見。兩人一見面,斯皮諾拉便對這位荷蘭指揮官及其部隊大加讚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