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判釋(23)

三、孔學三大組成部分
黃鶴昇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我們說了孔子「知禮、知人、知天命」這三大學說,就知道孔子的為學宗旨是什麼了。他是以「知天命」作為最高理念,以禮作為實踐行為,以知人之辯作知識論來鞏固禮的實踐行為。這三者是互相連繫的有機體:不知禮,無以為立,做人就沒有立足點;有了禮,但不知人,不懂得辨別人世間的善惡、是非、小人、君子等,就不能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沒有崇高的道德品質,就失去禮與天命通達的橋梁。正如《中庸》所說的:「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知人也。」1儒學的三大內容,就是「知禮、知人(知言)、知天命」。在我看來,後儒對孔子學說的解釋是有偏差的。孟子把孔子學說的內容理解為「仁、義、禮、智」四大部分,他把此比喻為人的「四體」。他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尤其有四體也。」2後儒把儒學總括為「仁義禮智信」五字,大概來源於孟子這「四端」。但孔子雖以仁來貫穿其整個學說的內容,但其講的並不限於這「義、禮、智、信」。在《論語》裡,孔子講義不多,講「誠」,講「恭、寬、信、敏、惠」,講「小人、君子、士、鄉愿、黨人」等,何限於「義、禮、智、信」?如以《周易》、《大學》、《中庸》解孔子的學說,即是「知禮、知人、知天命」三大部分,孔子以仁來貫徹這三大內容。在整部《論語》,大部分是講「知人」學說。早在遠古的堯舜時期,帝王將相,就非常注重這個「知人」學說。《尚書.皋陶謨》有說:「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3堯年老用人不當,聽了百工的話,用鯀治水,非常失敗。後來舜帝善用人才,任人唯賢,治權獲得很大的成功。他用鯀的兒子禹治水就是一列。皋陶對禹說這番話,意在強調知人的重要性。後來的君師,都強調做帝王的要「知人」才算是一個明君。《論語.堯曰》說:「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在孔子時代,顯然也是非常重視這個「知人」學說的。孟子也強調他「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4荀子也非常注重講「辯言」,實質也是在講「知人」學說。不過孟子以義來「知人」,荀子則以禮來「知人」。前者注重內在的心性義理, 後者注重外在的禮法行為。兩者都是在說堯舜「知人則哲」的學說。

我之所以將孔子的儒學內容定為「知禮、知人、知天命」三大部分,是我讀《論語》後產生一個迷思:後儒說孔子的學說是講「仁、義、禮、智、信」,但我發現《論語》不單講這五者,還講許多做人的道理。特別是用「智、信」來概括孔子「知人」學說的內容最有欠缺。在《論語》裡,與其說講「智」的內容很多,倒不如說講「君子、小人」的內容更多;與其說講「信」的內容很多,倒不如說講「誠」的內容更多。而且還有講「士、鄉黨、孝、悌、勇、廉、恥、恭、寬、敏、惠、」等,這些都是孔子的「知人」學問。孔子的學生在《論語》最後章節以聖人堯曰「知禮、知人、知天命」來總結孔子的學說是有其深遠意義的:孔子自稱「述而不作」,表明這個道不是孔子自創,他是在發揚繼承聖人的道,其由來是有根據的。而孔子既已完成聖人所行的道,那麼孔子就同等於聖人堯的地位了。(待續)@

1《大學、中庸》,華語教學出版社,1966年第一版,91頁。
2《孟子》,臺灣智揚出版社,民國83年版,87頁。
3《尚書.今古文全璧》岳麓書社出版,2006年3月第1版,011頁。
4《孟子》,臺灣智揚出版社,民國83年版,72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儒家的天下文化,其實質上就是天道文化。即天道下的文化。其視天下蒼生萬物由天道而來,吾人對天下萬物,特別是人類要有「惻隱之心」,即孔子講的仁禮道德,仁人之心。
  • (shown)儒家自孔子以後,都是繼承這個「天道」文化傳統的。翻開歷史記載那些鴻儒俊傑,沒有哪一個不談天下文化的。
  • (shown)亡國,只不過是改朝換代而已,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這個國家興亡的責任,是匹夫走卒的事;而天下興亡就不同了,它關係到文化禮教能否傳承的事,是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天下大事,這個責任,要由知識分子(士大夫)來擔當。
  • (shown)「國家是永久的」,即近似於古人的「天下」;政府、政黨皆可更換,說明此不是儒終極服務的目標。其言可說是一針見血,此僅供愛政府、愛黨專業戶參考。愛黨、愛政府與愛國是不容混淆的。
  • (shown)中國歷代的文人志士,以天下為己任,譜寫出許多可歌可泣的篇章,說明儒學,他不是屬於那一朝代,那一個皇帝,那一個政黨,那一個國家的;而是天下人類所共有的精神文明財富。
  • (shown)有人說,孔孟的學問,叫「成德之學」,即培養你的道德如何圓滿的學問。而以我看,孔孟的學說,也可說是教你如何成就自己,也即成己之學。
  • (shown)孔孟這套學說,講的就是天下文化。他要使天下人井然有序,安分守己,和睦相處,過上幸福的生活。他們這一套道德說教,都是根據天道的演變而來。故我稱其為天下文化。
  • (shown)我們別看就「道、德、仁、藝」四樣東西,你要能「通其學」,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後儒稱孔子為聖人,其中一個原因是孔子博學。
  • (shown)儒者,就是人類文明知識的播種者,儒學,就是人類所需要的學問。
  • (shown)人生活在這個世界,它是有秩序法則的。即天道是有它運行的法則的,我們人不能違背天道而生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