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飾主義(十六)﹕羅曼諾的巨人廳

史多華
font print 人氣: 310
【字號】    
   標籤: tags: , , ,

義大利的畫家和建築師羅曼諾﹝Giulio Romano,1499 ~ 1546年﹞出生於羅馬,十六歲就跟隨拉斐爾,並且成為主要的弟子和助手。由於拉斐爾承接的工作繁重,許多部份不得不交由助手完成,而羅曼諾就是其中的主力。他根據拉斐爾的素描繪製了梵蒂岡涼廊的大部份壁畫、梵蒂岡室內壁畫《波爾哥火警》中的部份群像等。在1520年拉斐爾死後,羅曼諾與拉斐爾另一位門徒Giovan Francesco Penni共同繼承了老師的畫室,并且幫助完成拉斐爾的最後遺作,其中包括君士坦丁室壁畫的主要構圖和製作;特別是1503委托的《聖母的加冕》與拉斐爾1518年開始著手的《基督變容圖》,都有羅曼諾的參與。

然而羅曼諾的畫風已經逐漸背離了文藝復興所追求的均衡、和諧與典雅高貴,而喜好以誇張的動感和強烈的戲劇效果來吸引觀眾。拉斐爾所設計的梵蒂岡君士坦丁室壁畫,在羅曼諾接手改動後,表現出的騷動不安與拉斐爾風格相去甚遠。拉斐爾後期作品中畫風表現明暗對比強烈,動態誇張的部份,應是出自羅曼諾之手。

1523年,羅曼諾與意大利製版匠雷蒙第(Marcantonio Raimondi,1480 ~1534年)合作一系列色情版畫,後被教廷禁止,雷蒙第也因此被監禁。然而這件不名譽的事卻沒有阻斷羅曼諾的藝術發展,他那騷動不安的誇飾風格在曼杜瓦得以發揮。1524年羅曼諾受公爵菲德里哥. 貢扎伽(Federigo Gonzaga)之邀前往曼杜瓦,負責 1524年到1534年間德宮的整建工作。在德宮內,他與助手們裝飾完成了著名的巨人廳壁畫 — 《巨人的滅亡》。內容描繪古希臘傳說中,奧林帕斯眾神毀滅挑戰天界的泰坦族巨人的情景。



《巨人的滅亡》﹝The Fall of the Gigants﹞,羅曼諾,1526 ~ 1534年,濕壁畫,德宮﹝Palazzo del Te﹞,曼杜瓦﹝Mantua﹞,義大利

壁畫結合著建築的結構,將四個牆面和天花板渾然無間的連成一體,氣勢磅礡;構圖繁複多變,人物拉長、表情激烈。置身其中的觀眾完全被雄偉生動的壁畫包圍,很難不被這驚人的所震撼,堪稱『矯飾主義』的代表作品之一。然而除了強烈的視覺效果和特異的趣味,羅曼諾還是缺乏前輩大師的自然純樸和高貴莊嚴。



《提圖斯和維斯帕先的勝利》(Triumph of Titus and Vespasian),羅曼諾,1537年,木板、油畫,122 x 171公分,羅浮宮博物館,巴黎,法國

1537年,羅曼諾繪製了一幅表現羅馬帝王父子二人凱旋歸來的《提圖斯和維斯帕先的勝利》,畫面在明暗對比下頗具動感,只是人物姿態扭捏、表情也嚴肅緊張。羅曼諾在16世紀享譽歐洲,是莎士比亞唯一提及的意大利藝術家,莎翁並稱之為《義大利少有的大師》。然而嚴格說來,畫品如人品,羅曼諾作品格調不高,也無更多出色作品,在美術史上也未獲重視。@*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約1524年,羅曼諾為曼都華公爵菲德里哥. 貢扎伽設計和建造了《德宮》(Palazzo del Tè, Mantua),也在其中創作了氣勢驚人的壁畫。其中《巨人廳》內的壁畫,描寫的是希臘眾神與鐵丹族巨人的戰爭中,巨人戰敗潰散的情景。

  • 艾爾.葛雷柯(El Greco)本名多明尼科士.底歐多科普洛斯(Domenikos Theotocopoulos),十六世紀中葉(大約1541年) 出生於希臘 克里特島(Grete)的堪底亞(Candia)巿,晚年定居於西班牙。他在西班牙被稱為外來的畫家或是「希臘人」,“El Greco”即“那個希臘人”之意。葛雷柯被認為是「矯飾主義」的巔峰代表,特立獨行的哲學家,也是最後一位忠於表達神聖超越境界的「宗教藝術家」。
  • 艾爾.葛雷柯(El Greco)本名多明尼科士.底歐多科普洛斯(Domenikos Theotocopoulos),十六世紀中葉(大約1541年) 出生於希臘 克里特島(Grete)的堪底亞(Candia)巿,晚年定居於西班牙。他在西班牙被稱為外來的畫家或是「希臘人」,“El Greco”即“那個希臘人”之意。葛雷柯被認為是「矯飾主義」的巔峰代表,特立獨行的哲學家,也是最後一位忠於表達神聖超越境界的「宗教藝術家」。
  • 美國職棒大聯盟戰績最好的坦帕灣光芒出戰波士頓紅襪,光芒全場只有一支安打,以零比二輸給紅襪吞下二連敗;而國家聯盟的芝加哥小熊則以三比零完封洛杉磯道奇,舊金山巨人以四比二力克華盛頓國民,巨人結束五連敗。
  • 2010年第13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頒獎典禮,27日在台北市中山女高舉行。熱愛生命獎章的每一位得主的背後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其中全球第一位96公分天使日本豐田詔子得獎備受矚目,她對於人生任何苦難,始終抱著「感激」的心面對,表現出堅毅不屈的一面,讓現場許多人感動熱淚。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提香對場景的精心設計、富於表現力的色彩,以及對人像和物件的敏銳刻畫,啟發了後世的歐洲藝術家。觀眾凝視此畫時,猶如置身人群中,彷彿藝術家要求觀者一同省視自己的良知與對神的信念。
  • 德國的視覺藝術,相較其哲學文學音樂,是較少被德國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國藝術中的浪漫主義精神卻深深影響著其它領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風景畫。他的風景畫為什麼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對色彩與構圖的運用是德國浪漫主義的特色,他賦予風景畫前所未有的生命與意義。他將靈魂注入風景裡,而風景裡被照亮的空氣是「靈體」,讓每一幅畫作充滿個體性與內在連結
  • 馬德里擁有世界上最[ascii]著[/ascii]名的博物館之一——普拉多博物館。而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委拉斯貴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畫《宮娥》(Las Meninas)是其鎮館之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