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的博大

安危
font print 人氣: 20
【字號】    
   標籤: tags:

現代人把道家的道論、佛家的佛理當成哲學來解釋,從中來尋找符合哲學的東西來論述,來為哲學裝點門面、尋找依據。其實太極不只是現代的科學描述的那麼一點點東西,他有更多的、不被人認識的深意蘊藏其中。

太極不是哲學。它有比哲學更系統更完整的內涵。哲學中有三大規律: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肯定否定規律,它認識的規律只在自然、社會、人類思維的範圍內有作用。

中國人的潛意識中,卻把它當成了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東西。

太極也不是科學,他能把無形的東西系統化,有不可重複性的特點,對待事物的認識是運動的、多變的、不重複,而現代的科學是實證的,有重複性的、教條的。要被看得見、摸得著的、或被所謂的科學儀器證實的才會被其承認。

太極有其獨特的個性和特點。從太極的圖形上看:太極圖是圓的,概括了它對宇宙的認識。宇宙是圓融的,完整合一的。宇宙中的恒星、星星、衛星的基本形狀都是圓形的;現在用最大的天文望遠鏡看,大到讓人難以想像的銀河系也是圓的;現代科學用最大的顯微鏡看到最小的分子、原子、質子、電子以至更小的粒子,也是圓的。

從太極的運動上看:太極是運動的,運動的軌跡也是圓形的,太極圖是順時針、逆時針運轉的,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星球的自轉、公轉都是一個方向的,測到的分子、原子、質子等等的運轉和公轉也都是單向的。而太極的運動的方向觀,概括了人還不能認識到的自然運轉方式,是超前的、全面的認識觀。

從太極的結構上看:太極分成陰陽兩部分。陰陽魚的大小是一樣的,一個正向、一個反向;一個黑、一個白;一個陽、一個陰。正反同存、黑白同現、陰陽共生,構成了完整的認識世界的觀點。不像哲學中簡單的一分為二的觀點那麼抽象;比對立統一律蘊含了更深刻的涵義。

從陰陽魚的形狀上看:不管圖形怎樣運行,總是從小變大,大到一定程度變成了另一種小;從弱到強,強到一定程度變成了另一種弱;量變到一定程度就變成了另一種質變。以此迴圈,以至無窮。而量變質變的規律,只是一種簡單的、單一的認識觀。

從太極圖的分界上看:分界的形狀是彎曲的、波動的。彎曲的圖形,表明事物的發展是曲折的、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分界的位置處於陰陽之間,是中庸的、中立的、中成的,走在陰陽的中心、成敗的分界、長短的中間,也符合了儒家的中庸觀、道家的合一觀。

從太極圖的眼上看:太極有兩個眼。陰中有陽眼、陽中有陰眼;喻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陽互補、陰陽互生、陰陽互根的完整的認識論。

太極圖的完善和發展。隨著人對自然認識的提高和道家學說的日趨成熟,人們把更多的對宇宙的認識提高到了又一個系統的階段。在太極圖的四周分佈了八個圖形。用三段式的圖形,喻示了它的象、數和理。簡稱八卦。八卦中又分出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都加了卦辭。把變化中對宇宙、自然、人類的認識的每一個階段,都概括出精闢的認識和論理。

對太極圖精闢的理論,還受到東亞、東南亞等周邊國家的積極崇拜和學習;由太極發展而成的八卦圖還被韓國作為國旗、國微,可見已經深入韓國人的人心。

在外國求學的人,見到老外,首先想請教中國人的國粹就是《道德經》、《論語》和道家的太極和八卦等高深的東西,只可惜,今天的國人中多數人對傳統文化中國粹的瞭解,並不比老外多知道多少。

哲學的產生與太極的傳播。不是太極的理論符合了哲學,太極生於先,哲學生於後;而是哲學在太極中尋找了一些皮毛的東西,為其裝點門面。費爾巴赫、黑格爾時期,看到了從東方傳到西方的道德經、易經和太極,就是當時在西方盛傳的“潛學”,翻譯的人根據自己的意會翻譯成言傳的東西,譯出的只是它的皮毛;黑格爾學到的是皮上的毛;馬克思從黑格爾那裏學了一些毛上的絨,便迫不急待的當作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去賣弄;中國的一些留洋學者把其奉若神明,再用中國的文字,把其譯成有中國特色的哲學,便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中國的大雅之堂,像皇帝的新裝一樣招搖過市;像聖經一樣的信徒一樣頂禮膜拜。

其中的原由,值得我們深思;形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值得所有國人用心體會、玩味,從中尋找我們的癥結所在。

太極在現代中國的遭遇,就是道德經、論語、孔子學校、紅樓夢學會的縮影,找到了其中一個的病因,就把准了中國的病症的脈,對症下藥,就能醫治國家的病;解開國民的痛;找回民族的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9月27日「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初賽,太極拳組參賽者吳研表演了吳氏太極快拳。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練武最終是要達到境界的提昇,一般人認為的道德的昇華。 吳研說﹐太極是他一生一直在尋找的。
  • 《小學詩》是清朝謝泰階根據宋代大學者朱熹所著《小學》而改編的兒童啟蒙教材,教導兒童立身處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為一段,所用語言力求通俗、易懂。這是給兒童立教、明倫、敬身的啟蒙教材、詩教。作者謝泰階曾用這本教材教導自己的學生,並因此影響到社會,在社會上得到很高的評價。
  • 《小學詩》是清朝謝泰階根據宋代大學者朱熹所著《小學》而改編的兒童啟蒙教材,教導兒童立身處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為一段,所用語言力求通俗、易懂。這是給兒童立教、明倫、敬身的啟蒙教材、詩教。作者謝泰階曾用這本教材教導自己的學生,並因此影響到社會,在社會上得到很高的評價。
  • 《小學詩》是清朝謝泰階根據宋代大學者朱熹所著《小學》而改編的兒童啟蒙教材,教導兒童立身處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為一段,所用語言力求通俗、易懂。這是給兒童立教、明倫、敬身的啟蒙教材、詩教。作者謝泰階曾用這本教材教導自己的學生,並因此影響到社會,在社會上得到很高的評價。
  • 《小學詩》是清朝謝泰階受到朱熹《小學》啟發而改編的兒童啟蒙教材,教導兒童進退灑掃、立身處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為一段,所用語言力求通俗、易懂。這是給兒童立教、明倫、敬身的啟蒙教材、詩教。作者謝泰階曾用這本教材教導自己的學生,並因此影響到社會,在社會上得到很好的評價。
  • 世人醉於名、醉於利、醉於聲色車馬,無論朝野一樣的昏昏逐逐,無日不醉,普天之下昏迷不醒。《小窗幽記》的輯者見狀想提供一服清涼散,讓人人解醉!
  • 菜之味,耐人尋味。在種菜時,能厚培菜之根,才能深得菜之味,人生亦是如此!《菜根譚》以菜根喻世,讓人知道培養生命之根本的重要。讀者若能靜心深入其間玩味,才能得其真味。《菜根譚》劃分為四大部:修身、應酬(人際關係)、評議(人生順逆、得失)、「閑適」(生活)。本文續(上)集,收錄「評議」(人生順逆、得失)和「閑適」(生活)的一些金句與讀者分享。
  • 甜菜根, 炒飯, 燴飯, 沙拉, 雞湯, 羅宋湯, 煎餅
    《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感悟人生修養、處世、出世的語錄,流露寬厚處世和出世還真的智慧。其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不同於凡人的識見,耐人尋味,尤其是韜光養晦的洞徹之光。《菜根譚》分為四部:修身、應酬 、評議、閑適。本文收錄一些金句與讀者分享,並在句下加「註」解讀。本文為上篇:修身與應酬的內容。
  • 蓬島仙蹤
    《圍爐夜話》為清人王永彬所講的安身立命的教子語錄,與明人洪應明寫的《菜根譚》、陳繼儒寫的《小窗幽記》並稱「處世三大奇書」,在明清兩代發揮不小的影響。請與本文重溫《圍爐夜話》中的好話,對於我們現代人的安身立命依然助益良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