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氣候劇變與易經氣化說

文、圖 ◎ 簡淑惠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4日訊】二月份美國東岸經歷了兩場世紀暴風雪,首都華盛頓百年不遇的大雪災造成很多商家無法營業,政府機構關閉近一周時間,大華府地區的經濟因而受到嚴重的損失,據相關部門統計,每天納稅人的直接損失高達一億美元。

被氣象局形容為「極度危險」的風暴襲擊是美國自一九二二年以來最大的一場暴風雪。美東大華府地區在二月九、十兩日的狂風暴雪後,華盛頓今冬降雪量累計一百三十九點四釐米,打破一八九八年至一八九九年創下的一百三十八點二釐米降雪紀錄。

不僅如此,目前我們整個居住的環境氣候變化可真是南轅北轍。當地球繞著太陽公轉,南北半球四季相反,北半球到處傳出暴風雪肆虐的災情,但南半球時值盛夏的澳洲、紐西蘭,卻熱浪襲人,讓民眾對地球暖化的現象感受特別強烈。這個地球到底怎麼了?為何會出現如此兩極化的氣候呢?

按易經的說法,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即是陰陽變化、表現對立的意思,如有好人就有壞人,古人認為這就像有白天、就有黑夜,日月運行一般自然,它還可運用在一正、一反,一黑、一白等兩種相對立的形態。而氣候變化的兩極性可以用易經「氣化論」角度來解釋。

中國人把方位東、南、西、北配上五行的木、火、金、水。就是東邊的木可以生南邊的火,西邊的金又可以生北邊的水。

一年陰陽兩氣的變化,就是天氣冷熱變化,分別在冬至與夏至推算。

用天文學說法,冬至子時,太陽行至南迴歸線上,過了子時,折返北行,在北半球,距我們越來越近,天氣晝長夜短,氣候越來越暖和。夏至午時,太陽停止北行,折而南返,離我們越來越遠,天氣晝短夜長,氣候由涼轉冷。

以子、午為分界線,分地球為東、西兩半,東半球為木,木生火,火氣化,為熱氣化。

西半球為金,金生水,水氣化,由涼而冷,為濕氣化。

如果冬至在丑至巳時(上午),西半球濕氣化,都由北流向東半球,濕氣化源頭,聚而成水,到了夏至前後,東半球的東方、南方,便生水災。

如果冬至在未至亥時(下午),東半球的熱氣化,都由南流向西半球,熱化是火源頭,到了夏至前後,聚而成火,西半球的西方、北方,便生旱災。

以易經的陰陽魚,極陰必然帶來相對立的極陽,極寒、極熱這是氣候的陰陽變化的表現。

北半球到處傳出暴風雪肆虐的災情,但南半球時值盛夏的澳洲、紐西蘭,卻熱浪襲人;大陸南方淹水,北旱災也是這個原因。一個地區失衡會造成全面的失衡,就是這個道理所造成。◇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63期【天象人間】欄目 (2010/03/04刊)

本文連結: http://mag.epochtimes.com/b5/165/7669.htm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以魔術師自居的大衛只是神乎其技,抑或具備特異功能?中國古代一部科學巨著《夢溪筆談》記載了許多能人異士的神祕故事,古今對照,或許人心自明。
  • 前文談到魔術師大衛提前幾個月預測抽獎號碼。這似乎與魔術已經有些不相干了。其實類似的「先知」之能古今中外多有流傳。下面便是《夢溪筆談》中記錄的一個夢中預知未來的故事
  • 接二連三的強震讓人不得不敬畏大自然,三百年前北京的八級大地震死傷無數,康熙皇帝立即發佈「罪己詔」,最終成就康乾盛世。儘管古人敬天畏地師法自然,中國古代的科學卻異常發達。早在東漢時期,張衡就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預測地震的候風地動儀,比歐洲早一千七百多年。
  • 雞沒有頭能活也許人們還可以理解,人無頭要是能活可就太不可思議了。然而歷史上還真有這麼一個典故……
  • 幽默風趣今人愛,古人也愛。以下是近兩千年前的笑話,出於邯鄲淳(約132—221,東漢末到三國時代)編輯的《笑林》。古人的笑談說了些什麼?晶瑩閃亮的光彩是什麼呢?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箏娘十七歲時,已為父親掙得幾萬貫家財,可以與鄉中的富戶匹敵,婚嫁事亦提上了日程。老父考慮到那些大家子弟自家攀附不上,對鄉村農家又不願低就,於是就想出了一個特殊的方式來擇婿。就這樣,箏娘父親意外地給她找到了一門「好人家」……。
  • 愛茶的人也愛山水,愛產茶的好山好水,也愛在好山好水間飲茶、吟詩作對,於是就有了「茶亭」的誕生。追問「中國第一茶亭」的歷史,可以上達千年前,它有個奇特的名稱叫「三癸亭」。「三癸亭」和「茶聖」陸羽有著深切的淵源。陸羽著述了千秋第一茶書《茶經》,而「中國第一茶亭--三癸亭」也是因他而生。「三癸亭」締造的這一段歷史茶話,在中國茶文化中顯然是難以磨滅的。
  • 賣巴拿馬運河?!李嘉誠走鋼絲為何總能不失手?頂級風水師留下的祕訣,如果你能做到,也能成超級富豪。《未解之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