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縮法(foreshortening),是為了描寫人體或物體的特定角度(如仰角、俯角或正對觀眾的角度),必需將人體或物體前後縮短,又使其符合自然視覺效果的手法。
因為數學的線性透視法的消失點是建立在單一視點上,而實際上人的視覺感受是由左右兩隻眼睛的互補修正而成像。加上人體輪廓並沒有數學性質的直線,在繪畫上畫家可以根據美感需要將絕對化的透視效果加以修正,使其符合自然的視覺經驗。例如文藝復興早期畫家烏且羅的《聖羅曼諾戰役》( the Battle of San Romano, c. 1438–1440)中倒地的鐵甲騎兵和散落的兵器按透視原則採用了前縮法。


而曼帖那(Andrea Mantegna, 1431 – 1506)於1490年繪製的蛋彩畫《死去的基督》,更是前縮法的著名的例證。畫中的角度若按線性透視,頭部應較小而腳底板較大;但為了畫面的合理和賓主關係而做了修正﹕將頭部略微放大,並將雙腳縮小、壓低。但是以這種角度描寫神畢竟不甚雅觀,有對神不敬之嫌,所以後來幾乎沒有人再這樣畫。

文藝復興後期出現了許多描寫《升天》或天國輝煌景象的穹頂壁畫,畫家也經常用到前縮法來描寫天上的人物。


另外,米開蘭基羅在西斯汀禮拜堂繪製的《創世紀》最底端,連接《最後的審判》的彎曲牆面上繪製的是先知《約拿》,他後仰的身體和正面縮短的大腿,都是採用前縮法的例證。@*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