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神曲》(六):善的威力

王昊天
font print 人氣: 77
【字號】    
   標籤: tags: , ,

《神曲》的第三部《天堂篇》第八首寫到:善使你登上整個天國,自由的旋轉,快樂無比,他使他的聖意,在此變成這些偉大天體中無限的動力。

簡短的幾行詩文讀過後,內心深深的觸動。以往人們在討論善時,多是圍繞一些外在的言行舉止,把善當作是人內心深處渴望的一種依托和精神信仰。因為受到後天觀念的偏見,認為做好人容易受到欺負,也很容易上當受騙,因此,向善的願望,總是受到外界環境和後天觀念的束縛。

其實,善的威力是巨大的。在世間,他表現在能使人的生命時間不斷的延續,使人的生命不致於過度的冷酷無情;他能使人的內心境界,獲得外在的感知,啟發內心深處的創作;他也使不同國家和民族的社會秩序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不致於導致天下大亂的動盪局面。

善在更高境界的表現,就是能夠維持整個自然的規律,天體的變化,一切的有序,無不源於善的巨大威力。無論世間,還是宇宙中的星體,所有的一切,能夠自由,有序的運轉,而避免災難性的碰撞,都是來自於善的演化。

中國古人常說:天人合一。大意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生命,要常常能和上天的意願保持一致,與天道正氣,相互融匯通達,這樣生命就不會陷入世俗的種種困擾中,從而怡享天年。家族也會因此受到蔭福的特別庇護。這是善的具體表現方式之一。

簡短的辨析善的表現和涵義,再來理解但丁的詩文所講述的,善使他登上了自由快樂的天國,並使他親眼見證了,天國天體的運轉,都是源於善的威力。他想告訴讀者,關於生命的真相:一個生命誕生於世,並不是為了毀在世俗的虛妄和貪求中,而是要通過向善這樣一條途徑,回到天上真正的家。從塵世到天國,能夠促使人攀昇的動力,能夠使一個普普通通的生命在有限的時間裏,跨越從地到天,這麼遙遠的距離,只有善才有這樣巨大的威力,能夠使人勇猛的超越。

也正因為善的巨大威力,所以才使歷史上,迫害正信的強大帝國,紛紛的敗倒在善的尊嚴下。想想古今,看看歷史,風雲突變的大事一場一場,但最後都是以代表正義的善,戰勝了罪孽的邪惡,而結束。這也許,正是天意的安排,由善構成了世間的萬事萬物,再由善抵制著邪惡。這一上天賦予的生命法則,無論從東方,還是到西方,相同無疑。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七百多年來,《神曲》在歐洲一直被譽為是一本難以讀懂的奇書,詩文涉及豐富的天文、科學、哲學知識,也引用了大量的宗教典故,眾多的歷史人物。
  • 但丁遊覽的地獄,外形象是一個漏斗,共為九層,從上往下走去,越往下罪靈承受的刑罰越重。
  • 在巨人恐嚇諸神時,他曾做出膽大包天的嚐試。
  • 人類啊,你們生來就是為了飛上天的,為何遇上一點風,便墜落在地?
  • 但丁問聖女:一個常人是否能夠用其它的善舉來代替他未兌現的誓言。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