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十月,筆者在新竹縣文化中心參觀一場盛大的水彩展,吸引筆者的關注的是這一位八十歲的前輩畫家彭鏡清老先生,以水彩創作達六十年的歲月,曾在1993年發行的水彩雜誌中有一篇專訪,介紹這位蟄伏於竹東山城的前輩畫家;事隔多年,這一位長年堅持以水彩創作的藝術家仍然創作不斷的舉辦盛大個展,筆者躬逢其盛,目睹他數十年來的代表作,這些作品大多以竹東地區為主題,一種心繫鄉土情懷的作品裡,緊緊扣住藝術源自於生活體驗的理念,不得不令人想起安德魯.魏斯一輩子畫緬因州的那份鄉土情感。
誰也沒想到這一場展出竟成為他辭世前的最後一次個展,2008年尾一場突如其來的感冒,竟然快速的奪走他依然對藝術狂熱的生命,遺憾的是沒有實現畫完他想為家鄉保有完整繪畫的紀錄,欣慰的是他在生前已成功營造出一個充滿藝術的家庭,他說:「由於長期浸淫於彩繪人生的美好生活裡,孩子們也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受到薰陶,也紛紛隨著我,執起畫筆,一幅幅畫出自己美麗的人生。三個女兒,得以承繼衣缽,分別任教國小、國中,為美術教育努力,連外孫女也在如此氛圍中,受到影響,選讀設計科系。最欣慰的是:繪畫不再是我個人的最愛,而是整個家庭的成就所在,繪畫凝聚了我的家人,成為全家共同的追求。」而不僅是繪畫,音樂也成了家人生活中的熱愛,從修身到齊家,彭老先生堅持的去實現理想。
彭老先生為人謙和,與人為善;當年接受「水彩雜誌」專訪,專欄撰搞的水彩畫家馮金葉老師回憶當年她帶著小女兒前去竹東彭家的情形,彭老先生與師母熱情接待,煮一頓道地的客家美食來款待她時,仍不勝感動;出生在竹東鄉間身為長子的彭老師,選擇在早期近乎清貧的教書工作,從國小、國中、高中的教學經歷中培育許多藝術的種子,他曾說:「從事美術教育工作,指導莘莘學子繪畫,有天份的學生讓你的教學有極大的成就感,也藉此教學相長,學生長大了到社會上,仍會拿著作品來彼此切磋,亦師亦友,豐富了我的生命。其他的學生,雖然不愛繪畫,但仍愛欣賞,常會在課餘圍繞著我討論、欣賞,甚至要我即興表演一遭,示範完的作品,彼此爭相索取,師生關係良好,畫畫是和學生最好的溝通橋樑,慶幸自己教的是美術,而不是英文或數學」。安貧樂道者即是如此。
彭老師在2008年出版的繪畫專輯中,自述自己熱愛水彩的創作經驗「彩筆沾上顏料與適當的水分,塗在畫紙上,由遠至近的山景,層層疊疊,清澈的溪水…眼前美麗的景致,躍然在我的畫紙上,我生長的這片好山好水,成了我的作品。流暢的水分,變化多端的色彩,洗滌了工作的壓力與生活的困苦。畫畫,它不僅是我工作、吃飯的重要工具,它也是我的生活中最好的休閒與娛樂。」;彭老先生讓藝術圍繞著自己的生活,畫家鄉的景、家鄉的人、家鄉的生活,作品中瀰漫著熱愛鄉土的情感,一筆一畫的堆疊情感、色彩、歲月豈不令人感動。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會刊特在此為文來懷念這位水彩畫界的前輩。
彭鏡清生平簡介
1929年生於新竹縣竹東鎮。
1943年畢業於竹東旭國民小學高等科。
1946年畢業於台南師範學校。
1955年中等學校美術教師試驗檢定及格。
1946年 — 1985年共任教四十年,於竹東國中退休。
曾任︰美術、音樂老師,組長、主任等職務。
畫歷︰
1. 1950年竹縣美展第二名,季展佳作。
2. 參加省展、台陽美展、公教美展入選。
3. 參加中國水彩畫展、全國水彩畫展入選。
4. 邀請參加國外畫展﹙韓國、北京﹚。
5. 多次邀請參加北區四縣市、七縣市美術家畫展。
6. 邀請參加 國父紀念館新竹縣古蹟巡禮展。
7. 邀請參加新竹縣市美展。
8. 新竹縣工會美展評審。
9. 新竹科學園區畫展評審。
10. 新竹縣市美展 水彩評審。
11. 中國國民黨建黨60週年畫展佳作。
12. 新竹縣2007年邀請優秀畫家個展。
竹東公園路舊景十八軒 ﹙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尖石眺望
頭前溪畔,從尖石經竹東至新竹,兩岸的風景、山嵐、蘆葦、屋舍…景致百看不厭,台灣山脈、溪澗的風景是我的最愛,尤其是清澈的溪水與多變輕柔的煙嵐,讓景色隨著季節有不同的風貌。
竹東隴西堂
樸實的客家三合院,紅牆屋瓦,有著刻苦、嚴謹的生活規矩,隴西堂在竹東是大家、望族,在以前的年代,這樣的建築,是屬上好家庭,雖經多年,建築更顯古樸雅緻,依稀可回味古早時候嬉戲的足跡、生活印象。
(圖文由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