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性格分析系列之一

【星座人物】落雁与匡俗之美 王昭君(二)

魏菀
font print 人气: 3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4日讯】在随后准备西行的期间,民间传说昭君随师而学了匈奴语和琵琶。据说她弹的琵琶,动人心弦,禽鸟驻枝而停鸣。更有小说家形容昭君在成婚后离京的那一天,当她眼望故土百姓向她招手告别的样子,不禁令人潸然饮泣;昭君心想此去一别千万里…..再见魂归已无期,于是她弹了著名的琵琶曲“王昭君”;琵琶三叠,阳关终唱,单于归乡,昭君出塞。虽回首故国,乡关望断;凝眸野草,地阔天长。昭君就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

公元前3年,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传说这一路上,马嘶雁鸣,摧人心魂;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王昭君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受封为“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从此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并陆续以其贤德之能,把中原的文化点点滴滴的传给了匈奴。她把汉朝先进的农耕术带给了匈奴百姓,使他们可以生产自己的粮食和农具。她也把汉族的文化教给了百姓,而且在她的教化引领下,匈奴人口越来越兴旺。很可惜的是两年后,呼韩邪单于身亡,亡夫的昭君于是上书朝廷,要求归返中原,可是此时继位的汉成帝命她需依从胡人风俗,绝对不可任意而返。

豆蔻年华嫁至匈奴的昭君,她虽然勇于选择一种自由开阔的世界,以摆脱局限、封闭、狭隘的宫廷生活。但当她真的嫁到匈奴,在文化的矛盾与冲击中,让昭君最难承受的是:父亲的妻妾由儿子继承。昭君先嫁给呼韩邪单于,现在又得再嫁给其儿子复株累若鞮单于,要知道这是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何况是端洁自持的昭君呢!这是一场毫无退路的深刻的文化冲突。极为难能可贵的,昭君忍受了屈辱,她尊重胡人风俗,再嫁给了她的丈夫呼韩邪单于与发妻大阏氏的长子。昭君在匈奴共生了一男二女,也教导她的孩子们要和汉朝和平友好。在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竟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王昭君与匈奴生活了60多年,深受匈奴百姓们的敬爱。她是一位真正的外交人才跟亲善大使,为当时的汉朝与匈奴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昭君本身秉持的汉文化受到挑战,但她入境随俗,反客为主,反而成了族群融合的实践者。

这一切是由一个弱女子的坚忍及德行出发的,用她个人的牺牲促进了汉匈两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发展了匈奴的生产技术,她不仅使两族和睦相处,而且数世不见烟火之警,据史书记载,在昭君出塞的几十年间,长城阙外出现了一片“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昭君的功绩,获得历代史家的赞赏,盛赞昭君堪称是一位见识卓越、深明大义的女性。也由于她的这种高贵节操的德行,更使得后人敬重怜惜。@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西晋的华丽深宫内,住着一位特殊的皇妃。她既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倾国的容貌,反而姿陋无宠,体弱多病。但她凭借独一无二的才德,位居众妃嫔之首,深受宫人礼敬。当三千佳丽湮没于历史洪流,人们却记住了她美好的姓名。
  • 日本人为何对杨贵妃情有独钟?贵妃墓中葬的是谁?山口百惠原来姓杨,她真的是杨贵妃的后代?
  • 卫定公的夫人定姜丽于文辞,中国最早的送别诗,有一传说是她写的。定姜聪明有远识,又能有大忍之心与忍辱的功夫,她的一生如何发挥母仪天下的作用呢?
  •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位女子以丑闻名,写书的人说她是天下第一丑女。然而,无盐女却请求嫁给万乘之君,而且当上了王后。她到底是怎样作到的呢?
  • 明成祖朱棣皇后,有勇有谋、能文能武,攻城时披铠甲迎战,盛世时著书立说。她薨逝后,皇帝追思不已,终身不再立后。
  •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四十余载心血相融,夫唱妇随,携手开创帝业,做到了终生毫无保留的相互信任。夫妻情义天高地厚,少年誓约竟白头不渝,成就了中国古代帝王后宫生活的奇迹。
  • 成吉思汗之妻——光献皇后孛儿帖,蒙古族世世代代都在歌颂她:“有日月一样的光明,大海一样的心胸。”坐落在今蒙古境内的呼和淖日湖和察汗淖尔湖,一大一小,在阳光下相互映衬,被蒙古族的后世奉为神湖,因为成吉思汗和孛儿帖的婚姻就从这里开始,是他俩一生心心相印的象征。
  • 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皇后,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皇后,梳头时都不忘把书卷放在面前读上几页,她时刻提醒自己:自己首先是皇后,然后才是女人。她言行必循礼法,为了做一个合格的好皇后,她甚至著书三十卷,只为自律。长孙皇后被唐太宗誉之为“嘉偶”、“良佐”。
  • “尧舜”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典范,作为一个女人,诚孝张皇后获得“女中尧舜”的称号。600年前的这位传奇女人,以出色的政治才干,默默地站在幕后,辅佐三代帝王处理朝政。她从来没有走上前台,没有垂帘听政。她只是谨守妇道,做了一个女人该做的,就为她的时代带来了安定与福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