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

三国英雄─周瑜 (8):雄烈胆略 千古英豪
 周瑜始终力挺少主孙权,朝“南面称霸”的目标奋勇前行,而在国家面临曹操数十万大军的存亡之际,周瑜力排众议,一力承担对抗超级霸主曹操大军的重责大任。
三国英雄─周瑜 (7):指挥若定 赤壁大战江映红
眼见周瑜治军冷静严谨,拿捏两国分寸,进退之间,丝毫不差,刘备内心大为惊叹,深感敬佩。
三国英雄─周瑜 (6):英主孙权拍板 周瑜三万精兵抗曹
在朝廷众臣面前,周瑜不疾不徐地分析胜败关键。话毕,随即自荐:只需三万精兵,就足以抵抗曹军。 周瑜的一席话,令众人精神大振。当下,孙权心意遂定,正式拍板连蜀抗曹。刘备与孙权顺利结盟,决定共同携手打一场以寡击众的世纪之战。
三国英雄─周瑜 (5):力挺少主建功业 抗衡曹魏
鲁肃立即动身亲赴荆州与刘备联络。相传他骑上一匹白马,沿着长江西奔。白马驮着主人跋山涉水,日夜兼程,铁蹄都磨破了。
三国英雄─周瑜 (4):尽忠护少主 延揽奇杰鲁肃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前,解下身上的印绶交给二弟孙权说:“率领江东将士,与天下争战,你不如我;但是,举贤任能,使人才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就不如你了!”孙策逝世,十九岁的孙权继位为吴侯。
三国英雄─周瑜 (3): 剑舞英雄志  跃马江东
一直以来,周瑜似乎对于功名没有太大兴趣,好像更乐于待在叔叔周尚身边打杂,仿佛唯一需要做的正事就是帮助孙策征战江东。
三国英雄─周瑜 (2):总角之交 生死与共
那年,少年周瑜特意前往寿春造访孙策。两位少年英雄一见如故,原来,周瑜与孙策同年,周瑜生日只比孙策小一个月,第一次见面,两人就相谈融洽,意气相投,结下奇妙的缘分。
三国英雄─周瑜 (1):江东天子气 花落谁家?
从历史的预言脉络来看,魏、蜀、吴三国的分立与建国,是早有预示的。
三国英雄——序言
三国故事是中华文化的珍宝,提起三国,人们总能津津乐道许多《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情节。可以说,《三国演义》一书的溢彩灿光,远远超过正史《三国志》。
康熙皇帝和《红楼梦》(六):科考案之案中案
能和葛礼这样的满清贵族、朝廷重臣,发生剧烈冲突,且气势上毫不示弱、毫无畏惧、决不退缩的一方——这位好汉又是谁呢?张伯行。
岸上有一栋高楼,半夜里,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烧,楼中人张惶呼叫,乱成一片。林孝廉忽见一个少妇,只穿内衣短裤,从楼上坠入船中。林孝廉见少妇衣不蔽体,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长袍拿过去,给她盖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进船舱休息。自己则挑灯站在船舱外面,守护着她。
【风云人物】“但使愿无违”的陶渊明
“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祖父外祖父虽是东晋的名士,但是到陶渊明时,家世已经衰落。然而自幼就贫困的他,并不以贫为苦,他一生虽没有显赫的功业,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诗文的成就,却受后人崇仰传诵不已。
买棺别妻 冒死进谏的海瑞
海瑞一生无私为民,清廉至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为民请命,冒死进谏。正是这种敢触龙颜谏君王的凛然正气,使他千古留芳,许多后世文艺作品都描写了这一点,由此可见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刚正不阿的于谦
于谦自幼聪颖过人,善书法,其书静穆高雅,气韵盈沛。青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著名诗篇(《石灰吟》出自《于少保萃忠传》)。在三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刚正不阿。于谦的这些半神的操守准则,对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像韩信﹑岳飞﹑袁崇焕一样,其品德操守举世崇尚。
【古韵流芳】“女中尧舜”诚孝张皇后安定四朝
“尧舜”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典范,作为一个女人,诚孝张皇后获得“女中尧舜”的称号。600年前的这位传奇女人,以出色的政治才干,默默地站在幕后,辅佐三代帝王处理朝政。她从来没有走上前台,没有垂帘听政。她只是谨守妇道,做了一个女人该做的,就为她的时代带来了安定与福祉。
【古韵流芳】历八朝皇帝 唐李纯皇后立“社稷之功”
郭氏是史上唯一经历八朝皇帝,五次位居皇太后、太皇太后之尊的女人。她享受过无以复加的荣华富贵,帝王都要向她行子孙之礼;亲历过朝局动乱和生离死别;目睹了皇位走马灯似的更换,她轻而易举就可夺取。可是,她始终稳坐于后宫,扶持子孙皇帝,没有非凡的定力,是很难做到的,因而这些帝王对她非常敬重。史书评价,她所立下的“社稷之功”,可与她的爷爷郭子仪相辉映。
【古韵流芳】因祸得福垂帘听政 北宋孟皇后演绎传奇
两度被废,两次垂帘,出家近三十年,一位被赵宋皇室遗弃的女人,却以一己之力,使得大宋王朝多延续了153年。她就是北宋哲宗赵煦皇后——元祐孟皇后。
【古韵流芳】盛德君子颜真卿 流芳百世的风采
大唐时期,颜真卿塑造了很多的知名“品牌”,至今被人津津乐道。他是忠君爱国的名臣,是饮誉古今的书法大家,也是名列道家仙鉴,榜上有名的兵家奇人。身为文臣,他能提振大唐朝纲;身为武将,能统20万大军纵横燕赵,护持社稷声威。他一生官运亨通,忠义气节...
楚一丁:中共之无法 皆因其无天
世人皆知中共是一个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政党。然而世人往往不太清楚的,却是中共之所以无法,究其原因,是在于其无天。或者说,在当今的中国,中共偷天换日,将自己变成了如天一般的存在。
惠虎宇:百年红祸 中华“亡国”
“中国”是华夏民族在历史长河中被共同文化所认同和标志的一个整体国号。然而70 多年前,信奉马列主义的中国共产党窃取华夏民族的政权,建立所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此后华夏文明在中国大陆被彻底摧毁,中国处于真正的亡国状态,中华民族进入历史上最低...
梦回大唐 一览盛世风景
如果您曾观赏过神韵的演出,那么您肯定透过逼真的天幕布景探访过唐朝。横跨七至十世纪的唐朝,是当时亚洲势力最雄壮的帝国。名垂千古的良君、才高八斗的文人,唐朝盛世之繁荣、兵力之雄壮,使其在当时的影响力远播世界,万国来朝。
《梦溪笔谈》: 济水和阿胶
编者的话:现在的人都认为现代科学很发达,是古人难以想像的。但从宋朝沈括所着《梦溪笔谈》中记载的宋朝以前在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生物学、医药学、考古、语言、史学、文学、音乐、绘画以及财政、经济等等的发现和成就来看,事实并非如此。通过介绍《梦溪笔谈》,我们与读者分享中国古代科学的成就。
齐桓公与佞臣
齐桓公称霸以后,又过了六年,贤相管仲生了重病,眼看不治。齐桓公很着急,亲自去看望他。桓公问他:“大臣中谁可以继承您的位置呢?”管仲说:“君主应该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臣子,您应该知道得很清楚。”
【中国礼仪文化】见面礼仪之叉手礼
上古中国礼仪文化并非仅指人们的社交礼仪,其范围涵括了上至国家的政治制度、律法典章,社会的道德伦理、思想文化;下至黎民百姓的做人准则、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规范,无不包含在内。中国礼仪文化是自天而来的文明,源自于神的智慧,内涵博大精深。
三峡工程36计(三)
“苦肉计”,为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三十四计,败战计其中之一。原文为:“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三峡工程36计(二)
当水库发挥防洪效益,蓄水至海拔一百七十三米时,许多没有被计算为三峡工程移民、没有搬迁的居民该怎么办?长江水利委员会认为,这些居民可以跑到更高的山坡上去,即所谓的“跑洪”,等洪水过后,再回到被洪水淹没过的家中。
三峡工程36计(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九六九年十月),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和水利部,向毛泽东提出修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议。毛泽东本来是竭力支持以建设大坝和水库来治理中国河流的想法,但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的失败,使毛泽东火冒三丈,以致对大坝工程的热情骤然大减,便以战备为由,拒绝修建三峡工程的建议。
孝悌与仁德兼备的刘佐
刘佐护送母亲和弟弟们一起北上,渡江时大风骤起,当时刘佐十五岁,他哭着祷告上苍说:“我愿意替代我的母亲和弟弟们去死。”风愈刮愈猛,刘佐准备投水自尽,以自身去替换母亲和弟弟们的平安。撑船的人死死抓住他不放。
贤德太子萧统
萧统病逝时,年仅三十一岁。粱武帝亲自来到东宫,扶着太子的棺柩失声大哭。太子仁义有德,人人皆知。死后,朝野都都感到惋惜。京城男女,都到太子宫去凭吊,满路上都是哭泣的人;全国各地的百姓和守卫疆土的士兵,听到他死去的消息后,都十分悲痛。
【历史上的瘟疫】终结王莽新朝的大瘟疫
汉武盛世后,自汉元帝以下,历代皇帝或优柔仁若,或耽于癖好,或短祚夭寿,出现宦官、外戚先后专擅朝政,导致纲纪紊乱、吏治腐败的乱象。西汉从辉煌强大走向衰落,加上王莽篡汉,迅速走向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