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信仰的心理效益:有助于应对人生挑战

人气 218

【大纪元2025年03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陈俊村报导)没有信仰的人可能很难了解信仰的力量与其对心理产生的效益。最近有专家撰文分析了信仰如何帮助人们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美国临床心理健康咨询师暨密苏里州杜鲁门州立大学(Truman State University)助理教授贝茨(Dan Bates)在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网站撰文说,信仰和灵性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最近才引起科学界的关注。

贝茨写道,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宗教和精神信仰可以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他举例说,在2022年发表、针对大约79,000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的一项研究发现,高度参与宗教/灵性活动与焦虑和忧郁症状呈现负相关,而与生活满意度、生活意义、社会关系和整体心理健康呈现正相关。

在2021年发表的另一项研究指出,宗教和精神信仰是实现生命意义和目的的重要途径。在宗教和精神信仰比较深入的人中,焦虑和忧郁的情况较少,而且整体生活品质较高。

社会的支持能在压力时期提供援助,协助人们应对和预防情绪障碍。(Shutterstock)

信仰如何支持心理健康?

贝茨说,宗教和精神信仰可经由多种途径提升心理健康:

理解意义与目的——信仰体系能帮助个人解释和理解困难的生活事件蕴含的意义。尤其在危机期间,发现传统的生活框架受到挑战时,这一点特别有价值。

提供社会支持——宗教群体能创造自然的支持系统减少孤立感。群众参与和社会支持的增加具有相关性,它能在压力时期提供援助,协助人们应对和预防情绪障碍。

一名修女在祷告。(Shutterstock)

形成因应机制——信仰提供有条理的方法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在卡崔娜飓风(Hurricane Katrina)于2005年侵袭美国之后,信仰提升人们内心的平静、自尊、毅力和亲社会行为──所有这些因素都有助于个人和社区的复原。对于创造一种常态感并控制压力情况而言,祈祷特别有用。

保持希望和乐观——宗教信仰经常鼓励人们保持乐观、有意义和目的的世界观。 有研究显示,在40项探讨宗教/灵性与希望之间关系的研究中,73%的研究发现了很强的正相关,没有任何研究有负相关。

贝茨提到,有多项研究发现,信仰对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保护作用,其中包括忧郁、焦虑、孤独、自杀、悲伤与丧亲之痛、创伤后压力。

健康信仰的重要性

有研究表明,并非所有宗教参与都有益于心理健康。这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对神的概念。相信慈爱、宽容的神的人通常会经历比较低的压力和焦虑水平,而相信恶神则与心理困扰增加有关。

健康的精神信仰能为成长、自我认识、创造力和关系创造空间。相反地,固守僵化的思维、过度关注罪过或宣扬孤立的信仰可能会损害幸福感。

贝茨总结说,科学上的证据越来越能证实并指出许多人可以直观地理解的事实——信仰和灵性可以强化心理健康。藉由提供意义、社会支持、应对策略和希望,宗教参与通常可以防止各种心理问题。

对于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社会工作者或任何医疗保健提供者来说,认识到信仰的潜在贡献有可能为身心灵整体健康的幸福感提供更全面的方法。

责任编辑:茉莉

相关新闻
祈祷有用吗? 调查:近九成美国人祷告蒙应允
3岁童训练狗狗饭前先祷告谢恩 视频走红
狗狗每次饭前都要待主人祷告 不然拒绝进食
前旅游公司老板:神韵蕴含丰富的精神信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