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国土还是守承诺? 东周巴国将军以生命诠释忠义

文/刘晓
晋代的常璩对巴蔓子的壮烈行为深为敬佩,评价说:“若蔓子之忠烈、范目之果毅,风淳俗厚,世挺名将,斯乃江、汉之含灵,山岳之精爽乎!”示意图。(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937
【字号】    
   标签: tags: , ,

清朝人王尔鉴写过一首题为“巴蔓子墓”的诗:穹窿哉,蔓子墓,渝城颠,石封固。多少王侯将相陵寝穴樵儿,独此屹立两江虹势迥盘护。头断头不断,万古须眉宛然见。城许城还存,年年春草青墓门。君不见背弱主,降强主,断主之头献其土。又不见明奉君,暗通邻,求和割地荣其身。惜哉不识蔓子坟。

诗中所赞的“头断头不断,万古须眉宛然见”的巴蔓子是东周巴国的大将军。巴国,位于今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是周王族的诸侯国。早在夏朝时,巴人就建立了巴国,最初定都夷城(今湖北恩施),后迁丹山(今四川叙永)。商朝时,巴国的都城在巫山。周武王讨伐纣王时,“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战阵)以凌(压倒)殷人”。周天子立国后,封姬姓子弟为巴国君王,统巴人之地,建都江州(今重庆),为当时“南土诸侯王国之首”。战国时期,巴国疆域辽阔,“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

东周末年,巴国出现内乱,一些贵族发动了武装叛乱,驻守在巴国东部边境的巴蔓子将军决定带兵回国都平叛。由于他手中兵力不多,不足以对抗贵族叛乱,无奈之下,他决定向东部邻国楚国借兵。

春秋时期,巴国与楚国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相邻的两个大国,两国在中原各诸侯国的眼中,仍被视为蛮夷之国,所以两国常常结成同盟,以维持各自的地位和利益。两国曾联合讨伐位于河南南阳一带的申国,在鲁文公十六年又联手灭掉了位于鄂西(今湖北竹山一带)的庸国。

但另一方面,两国之间却经常产生矛盾,战争频繁,巴人多败。史载,双方在讨伐申国时,楚文王做了一件使巴军惊骇的事情,导致了巴楚关系破裂,但具体是什么原因,语焉不详。生气的巴国人转而攻打楚国,楚军大败,楚文王也因此病死,这发生在公元前676年。公元前477年,巴人再次伐楚,包围了楚国的鄾邑(今湖北襄阳附近),楚国派出三位大将重创巴人。这是两次比较大的战役,小的摩擦很多。

到了战国时期,巴国与楚国曾采用王室联姻的方式,来改善双边关系,避免战争。双方曾缔结盟约,即一国有难另一国需给予支援。因此,巴蔓子将军向楚国借兵也是顺理成章。

巴楚两国常常结成同盟,也经常产生矛盾。示意图。(fotolia)

巴蔓子来到楚国后,面见楚王,请求楚王同意借兵。楚王想从中捞取好处,便对巴蔓子说:“如果你答应平叛之后送我三座城池,我就同意出兵。”这对巴蔓子而言确实是两难抉择。不同意,楚王不会借兵,叛乱不会平息;同意,就意味着割让国土,对不起巴国国君和百姓。

再三衡量后,巴蔓子答应了楚王的要求,楚王遂借兵给巴蔓子,巴蔓子率兵很快平息了国内的叛乱。

平叛后,楚王派人向巴蔓子索要三城,要求其兑现承诺。作为巴国的忠勇之臣,巴蔓子当然不会出让自己的国土。他说道:“凭借楚国的力量,我们避免了灾祸,我确实承诺过割让城池给楚王,但城池绝不能割让,请将我的头颅献与楚王以谢罪。”说罢,巴蔓子自刎。巴国举国震惊。

其后,巴王将巴蔓子的头颅交给楚国使者带回楚国。楚王得知后,放弃了攻打巴国的想法,并叹息道:“如果我得到了巴蔓子这样的大臣,得不到城池也是无所谓啊!”随即,楚王以上卿之礼厚葬其头颅。巴国也以上卿之礼厚葬其身躯。

相传忠州是楚王索要的三城之一,又是巴蔓子的故乡,当地人为其立祠纪念。

晋代的常璩对巴蔓子的壮烈行为深为敬佩,评价说:“若蔓子之忠烈、范目之果毅,风淳俗厚,世挺名将,斯乃江、汉之含灵,山岳之精爽乎!”其故事也在后世广为流传。如《宋本方舆胜览》卷六一就转载了《华阳国志》中关于巴蔓子事迹的记述,说施州(今湖北恩施)迄今仍有巴蔓子庙,又说巴人“士颇尚气”,便显示了“有巴蔓子代节死义之遗风”的缘故。《大明一统志》卷六九也转引了巴蔓子的事迹等等。

巴蔓子死后,巴国最终被秦国所灭,灭亡于公元前316年的战国中期。

参考资料:

晋朝常璩《华阳国志》
《左传》
《尚书》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外驱金虏,内平匪寇,南宋大英雄岳飞以忠义许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绍兴五年(1135年),岳家军平定杨么的洞庭湖之战,可说是岳飞军事生涯中一部惊人的杰作。
  • 自束发从军到收复建康,岳飞征战八年,身经大小二百余战,终成一位统领精锐部队的青年将领。金兵撤退后,之前溃逃的宋兵沦落为匪寇,继续在江西、两湖横行作乱。岳将军来不及掸去一身征尘,毅然投入平定贼寇的战事。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一曲《扬州慢》,唱出外族入侵时古城扬州的萧条景象。南宋初年,不仅是扬州,江南半壁江山,都在金兵铁蹄下遭受着战火浩劫。乱世中成长起来的大将岳飞,在一片哀音中谱出不一样的声调。
  • 公元1127年,赵宋的年号从“靖康”改为“建炎”。宋高宗登基称帝,历史正式从北宋过渡到南宋。20多岁的新天子,对金人是战是和仍然是举棋不定的态度。同样年轻的岳飞,却呈上一封言辞恳切、情感激越的奏章。
  • 岳飞早期从军抗金,虽然职位低微,却凭借非凡的武功和才能,得到宋朝老将宗泽的器重。文官出身的宗泽,却不赞同他的作战方式:“你的勇敢机智和才能武艺,远超古代的良将。但是你喜好野战,不是万全之计啊。”岳飞的回答,却有着过人的智慧。
  • 公元1103年,也就是北宋末年,中国最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诞生在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一户农家。他祖上世代务农,父母过着清苦的日子。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家庭,却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大英雄!
  • 弓箭在古代生活中,既是儒家“六艺”中的必修课,更是战场上杀伤力极强的兵器。因而,无论文人还是武人,射箭都是一项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人们也用“百步穿杨”“箭不虚发”等辞藻赞美神乎其技的射箭技术。
  • 朱勃二十岁当县令。过了二十年,马援当将军,朱勃还是县令。不过,两家人关系一直很好。及至马家遭冤,正是这位平凡的老朋友,第一个站出来说话。到底互相了解,感情深厚。当然,也只有品格高尚的人,才能做得到。
  • 初唐武功赫赫,高宗时唐军开疆拓土,先后灭西突厥、百济、高句丽,版图达到唐朝之最。风云际会的时代,正是英雄大显身手的舞台。由太宗慧眼擢拔的白袍勇士薛仁贵,也在此时正式开启他建功立业的征途。
  • 贞观治世中,绛州龙门、也就是今天山西河津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种田为生的小伙子。他有武功、善骑射,却无力改变贫贱的生活。于是,他想到一个“捷径”:迁祖坟,改风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