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前一周,4月15日,有着850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意外遭祝融之灾,震惊全球。历史地标教堂塔尖坠落,木质屋顶被烧毁,所幸两座钟楼在内的主建筑,还有建筑内储藏的多数珍贵艺术作品得以抢救下来。
自13世纪屹立至今的巴黎圣母院,是欧洲史上第一座全哥特式教堂(台译哥德式教堂),其蕴含古典的美丽,与法国的历史、文学、音乐成果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天主教信仰与法国精神的象征,也是法国人的心灵庇护之所,聚集着他们的欢喜与悲伤。也许你曾经到此一游,又或者走马看花匆匆而过,且让我们再次回顾这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续前文» 组图:巴黎圣母院建筑与雕塑之美(上)
穹顶与肋拱
教堂内部的肋架拱顶,是哥特式建筑的又一鲜明特色,除了承重,也具有“向上”的视觉引导性。

教堂中间的穹顶,更高达35米,凸显着天国世界的神圣与庄严。

教堂内的雕塑瑰宝
东侧的圣坛中间是十字架,前面有雕塑《圣母哀子像》(Descent from the Cross),为18世纪雕塑家尼古拉·库斯图(Nicolas Coustou)所作;两侧是法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图左)宣誓效忠圣母的跪像。

从火灾后发布的照片来看,十字架在经历祝融肆虐后完好无损,《圣母哀子像》等雕塑也幸存下来。
巴黎圣母院共有37座圣母子雕像,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是一尊圣母怀抱小耶稣的立像。这尊像完成于14世纪,1818年转移到圣母院内,安置在与大堂十字交叉的耳堂。法国天主教作家于思曼(Joris-Karl Huysmans)曾在小说《大教堂》(La cathédrale)中这样描写她:“刚刚好的美,又有一些奇怪,她幸福的笑容绽放在忧郁的嘴唇上。”


此外,教堂内还有圣德尼、圣女贞德、圣特蕾莎等多位圣徒的雕像。

用来将圣坛与信众活动分隔开的木质栅栏上,装饰有讲述耶稣生平的14世纪木雕。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术史副教授、法国哥特式建筑艺术专家科恩(Meredith Cohen)介绍,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圣母院遭到洗劫破坏,这些木雕和一尊巴洛克时期的雕像,是教堂内唯一留存的艺术瑰宝。
虽然法国文化部部长弗兰克∙里斯特(Franck Riester)在火灾后宣布,教堂内部主要的文化珍宝都没有损失掉,但这些木雕及其它雕塑是否躲过了劫难?科恩对此不太乐观。

玫瑰花窗
哥特式教堂的玻璃花窗,可以说在巴黎圣母院发挥到了极致,其中西、南、北三面的玫瑰花窗举世闻名。当阳光透过花窗洒进教堂,教堂内部也跟着光彩万千,再搭配花窗上描绘的《圣经》故事,让人心生崇敬。这场大火中,玫瑰花窗并没有损坏的痕迹,状况良好。


大管风琴
至于教堂西侧正门位置的大管风琴,离起火区域较远,巴黎总教区宣布她得以幸存。这具大管风琴的历史可追溯至15世纪,经过不断改良维护,是全球最知名的乐器之一。


结语
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是最古老、风格最纯正的哥特式大教堂之一。在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今,很多人都想当然以为她会永远存在。
当冲天烈焰照亮了暮色中的南北双塔,路边民众注视着大片里才有的景象,有的合唱起了赞美诗。人们蓦然发觉,在心灵深处,这座大教堂原来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
如科恩等专家所指出的,巴黎圣母院的精神意义,更在于她作为一个建筑整体的存在,而不是多件艺术品的集合体;因为她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遭到空前毁损,多数艺术品都是后世加进去的。
火灾究竟造成多大破坏,外界并不确切了解,已知的是木制结构毁坏了三分之二;所幸教堂的主体结构和很多文物、圣物都得以留存。
世人在反思复活节前的这场意外之灾,也期待着她完成重建的那一天。(完)
责任编辑:苏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