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就有桃花源(2)工作的傷害

第一章之2
游乾桂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工作的傷害不止一樁,研究得出,一般人對工作大約都有著負面的評價,比方說:

.吞噬我的娛樂時間。
.長時間把我關在一間小房子裡。
.感到被某些事纏住了。
.缺乏與親友相聚的充實時間。
.經常處在壓力之中。
.累慘了。
.失去生活。
.少了空閒。
.減少睡眠。
.健康欠佳。
.沈迷於酒精鄉、咖啡、垃圾食品、購物、電玩等麻醉性活動之中。
.背疼、五十肩、頭痛、急躁相繼報到。

如果已經有了這些症候,表示職業倦怠症也正式向你報到,這是一個強烈的字眼,傷害的不止你我,而是仍在職場的多數人;我因職業的關係,常常得與這些累入膏肓的人接觸,幾乎百分九十以上的人全淪陷在忙亂中,野火燎原的襲捲整個社會,每個人全喊累,受不了,很想放下塵緣做做自己,表示我們多麼迫不急待的想找出人生方位。

我無法確切了解倦怠感與工作的關係,但我能理解那絕對是魚與熊掌的問題工作帶來了財富與不適,得失互見,一得真有一失,拚命工作就不可能好好享受生活,夢想與現實處於牴觸的兩個面,一味的追求並非最明智的抉擇,這就有如經濟學上的拋物線原理一樣,最高峰並不在付出最多的點上出現,反而且是中間的平衡點上,它提醒我一個事實,如果想得人生中的最佳反饋,也許就該想一想身心閒的道理,在作與休之間找著交集,而非死命的工作。

梭羅曾說:「天堂在我們頭上,天堂在我們腳下。」這話很有意思的點出,天堂由人自己決定,它可能在天上,也可能在人間。

決心離開地獄會會天堂,反而感恩職業倦怠,是它開啟了我的人生另一扇窗,思索工作之外的餘暇‵歡樂‵浪漫的人生,閒居的雛形確立。

與以往相比,其中的差異並不算太大,我還是工作,但在過程中摻雜了喜樂,那是我對生命本質的熱愛所致,比方說,寫書一事顯得更廣闊,很多人以為我一定一天到晚隱身在電腦前方,快速按下按鍵,至少一天耗上幾個小時,以前的確如此,現在則非也,我啟用了靈感寫作法,因緣俱足時才寫稿,閱讀的道場則由書房移到大地,無意間看見一隻藍鳥從叢林中展翅,驚見城市裡還有竹雞,一條溪的生滅,用它們來觸碰心靈中的感性,再書寫成文章,電腦於是成了我記載或者複印腦中文字的地帶而已,喜樂因而降臨;我善長「停下來」哲學,今天完成不了的事,明天再說,不必急於回家的時候,便在路旁暫歇,吟詠風月,工作的愁苦便顯得無足輕重,因為我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喜悅。

身忙心閒成了不可更替的座右銘,這樣的改變即使身處工作的忙亂氛圍件中,我依舊自在,記得賴克說:「愛工作與知識是幸福之源,也是支配生活的力量」。

稍稍清閒的這些年,我大量閱讀經濟、哲學的書,發現以一個地球村的角度審視,其實我可以躋身最最富有的百分之五,遠遠比五十億人有錢,而且衣食無缺,不必有人替我舉辦飢餓三十、四十、五十,未曾為錢愁苦過,想有的全都有,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值得埋怨的。

終於可以理解人們之所以有怨,往往患著比上不足的貪念上,習慣與有錢人比有錢,與住豪宅者比華廈,當然心有未甘了,我們也很努力,從未懈怠,為何他們行我們不行,我的觀念便不同了,覺得人各有命,一點不由人,這麼想便舒坦多了,否則庸人自擾更煩著。

多數人愛用西方世界的角度思考,尤其是美國觀點,忘了還有非洲視野,在文明的國度裡,經濟是一種必備,但在飽受戰爭、飢荒、天災人禍的國家,也許只盼著一頓飯,財富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奢侈,他們沒有條件想像衣食無慮下的精神萬歲,與這些人比起來,我們何止好了千百萬倍,但卻仍嫌不夠,繼續暗無天日的追求慾望的滿足。

追求更好的經濟條件並非全然不妥,但如果因而喪失掉美好的生活,便不值得了,很多人都曾掉入這類的的矛盾中,以為沒錢不行,而且愈多愈好,它是美好的保証,但拚死命的工作,卻賺得更多的疲憊與憔悴。

錢不是萬能,但少了它萬萬不能,只是一直未能了解其中的平衡點如何拿捏,這是一種困惑;很多習慣是難以改變的,尤其是思習慣,像我母親一樣,一再堅持已用了八十多年的行為模式,而且堅信它是對的,我即使比她多了知識,但習慣仍與她不相同,某些部分是非常堅持己見的,想打破它並不容易。

習慣造成的儀式化,常常左右人們的生活,工作的定形化思考就是其中之一,多數人會這麼問:「沒有工作怎麼活?」這是個好問題,但卻愚蠢的一如:「世界少了我怎麼辦?」多數人全都忘了,沒有我們地球照樣運轉,真的沒有我們,更不必在意,沈睡的人什麼也管不著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誰還記得工作最原始的目的是為了求得好生活,我們廢寢忘食戮力工作的同時,卻迷失了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 工作這麼多年,賺到了什麼?

    我得到最多的答案是忙碌、煩亂、疲憊與焦慮難安等等,難道這就是工作的目的,當然不是,但又不得不工作,該如何是好?這些年來,我確立了一項標準,把工作當成享受生活的介質。

  • 生活的樂趣很簡單,也很純真。善意會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在人意想不到的空間瞬間共鳴,那是溫暖明亮的瞬間,帶有似乎肉眼可見的明亮色彩。
  • 經常會遇到親人、朋友、同事等人會和我們談對一些事情的感受,其實這時候我們經常會大談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結果就是讓對方非常的反感。因為對方根本就不需要我們的建議,只是想和我們分享一下,或者說發一下牢騷。
  • 在我心中,Makafer是這座城市的武士,守護著這片土地。當世界沉浸於溫暖與安寧中時,總有人在風雨中負重前行,讓幸福變得理所當然。
  • 新的一年,願我們都能以更加輕盈的姿態,擁抱未知,與天地共舞,在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道。
  • 初升的太陽為氤氳雲層染上了一抹亮色,杜伊塔馬的層疊山巒如畫卷一般鋪陳在天空下。座落在山腳的小城披上了一層淡淡的微光,雞鳴狗吠聲此起彼伏,教堂的鐘聲悠然迴盪。而我,已經在一座半山腰上舉著相機等待。當晨光初現,我按下快門,將這一刻的光與影定格。
  • 飛機降落時,哥倫比亞的夕陽正將大地染成金色,下了飛機,溫暖的空氣撲面而來,攜著青草和濕潤泥土的氣息,熟悉得像記憶深處的某個片段。和煦的風伸出雙手,輕輕包裹住我,整個人瞬間鬆弛下來……
  • 《阿甘正傳》劇照(Shutterstock)
    人年輕時,要看懂充滿美國近代史的《阿甘正傳》,是不容易的事。我年少時,就不解阿甘和珍妮的愛情。分分合合,糾纏不清,不明白這樣不平等的關係是要說明什麼。
  • 對我而言,《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真是一本適時出現的書。書中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把它走出來,完成自己的天命。(繪圖:北翠╱新紀元)
    請傾聽內在心的聲音,不要讓它湮沒在塵世的噪音中。太多的噪音總是試圖誘導你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什麼樣的人,卻從未告訴你生命的真相。
評論